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郭扬:"青年人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化品质外化行动"等五则

火烧 2014-09-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青年人如何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基层奉献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培训中心腐败问题,提出整治措施与建议,突出青年成长与反腐结合的现实意义。

  青年人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化品质外化行动

  郭扬

  笔者认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具体的事做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人民群众的实践。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在广大青年中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广大青年要勇做追求职业理想的标兵,基层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青年人更要奉献自己的热血青春在基层,挥洒热血书写春秋,贡献自己的才智为当地百姓带去更多的福利。

  青年人有干事创业的热血,富有激情魄力,全面深化改革就需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青年人应当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学习,将自己所学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青年干部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自己的人生航向,青年人有敢想敢干的精神,但也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汗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精神,在锻炼改造自身的同时,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虚心向群众拜师,向群众学习做好工作的方式方法,因为群众中蕴藏着做好工作的更多柔性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在课本中学不到的。

  青年人刚从学校出来,社会历练少,因此有可能会受到纷繁复杂的情况的蒙蔽,要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郭扬)

  摸底机关单位培训中心情况为个啥

  郭扬

  北京市纪委昨日发布,今年7月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密集部署了多个专项行动,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中提到的“在各层级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一些培训中心成为不良作风的滋生地”等问题,展开集中整治。日前,市纪委已在区县纪委监察局和机关案件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年底之前要把中央巡视组交办的重要问题线索全部查结。(9月16日《新京报》)

  培训中心腐败,是“四风”问题的突出表现。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各地用公款吃喝的现象减少了很多,党风政风有了进一步的好转,然而却仍有人顶风违纪,转战至培训中心继续大吃大喝,给腐败披上了隐形的外衣,继续着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案件和利用培训中心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案件。

  因此,要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就要严肃查处培训中心腐败浪费行为,才能真正将“三公”经费降低,才能真正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进行到底。

  笔者认为,整治培训中心的歪风,首先是要对问题突出的或群众反映强烈的培训中心开展检查,对典型案件直查快办,并通报曝光。其次是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将专门机关的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加大问题线索初核力度,最后是要将培训中心回归其本质,就是回归到培训本身的工作上来。(郭扬)

  乡贤文化要成为基层的一道风景线

  郭扬

  在日前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正所谓“秀才都挤进城里”,有人不禁叩问“乡贤何在”?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9月16日《中国文明网》)

  笔者认为,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要用好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一言一行彰显文明新风,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和道德模范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是重要的示范效应,因为随着大量农村村民进城务工,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那么就需要共同构建基层文化体系,才能引领到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乡贤可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因为他们是奉献于乡里,植根于乡里的人,他们有学识,可以用所学知识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村里口碑好、威望高的人可以解决一系列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这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种方式。(郭扬)

  官员平均每周受贿一次说明个啥

  郭扬

  10年受贿600余次,平均每周一次;受贿金额达500余万元,其中接受下属请托“卖官”近百次,所得300余万元。日前,安徽宿州市委原副秘书长、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9月16日《新华网》)

  据统计,晏金星收受各种礼金财物达600多次,平均每6天一次,几乎每周都在“收钱”。晏金星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等重要岗位,对地方干部选拔任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但追踪其受贿经历会发现,权力在他手中却成了寻租的资源,只要花钱就给发“官帽子”,而且十分“仗义”,想要什么帽子就给什么帽子。

  笔者认为,疯狂“批发”官帽的背后根源在于,个人道德观和权力观出现扭曲,无视党纪国法,但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了一把手成“一霸手”、管人管权的制度失控的问题。

  晏金星的主政一方,权力在当地自然是最大的,但是由于他没有正确使用权力,导致权力成为了为其挣钱的工具,导致当地许多干部解决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政策规定和法律要求,而是想到给谁送钱,送多少钱才能“拿下”。一些干部在送钱给晏金星得到提拔重用后,手中的权力大了,就想着收回“成本”,甚至产生“利润”,用手中的权力换取金钱,导致腐败恶性循环。制度成了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监督机制失效失灵。

  笔者希望,要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堵住“带病提拔”的漏洞,坚持鲜明的选人用人机制,把人品正、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和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拔出来,用好权力为人民服务。(郭扬)

  

  禁令引官员EMBA退学潮折射出什么

  郭扬

  日前,中组部发文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有媒体称这引发了领导干部退学EMBA风潮。至今,通知已下发近两个月,人民网记者向国内几所EMBA学院了解有关情况发现,这一政策对各高校的影响不一。(9月16日《人民网》)

  7月31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参加“天价培训”、“奢侈培训”等高收费社会化培训及出现的问题,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通知要求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已参加的要立即退出。

  笔者认为,官员学习,本身是无可厚非,要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然而一些官员热衷于参加天价培训,而且不少诸如EMBA这样的培训班的收费已大大超出了官员的工资支付水平。因此,首先要关注的是天价学费的来源。官员的钱是谁出的?是个人还是公家?如果是个人或企业代替官员交费,这里边可能存在一种变相受贿。

  而且这些“天价培训”之所以市场火爆,有更深的原因:培训来源于官员、高校、企业的三方需求。如此“天价培训费”若是普通官员的收入,应该不可能应付这笔开支。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会主动为干部出资,建立往来。另一方面,高校既是平台的提供者也是受益者,天价学费是其不可忽视的创收,因此也乐此不疲愿意提供这样的平台。

  笔者希望,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就要堵住制度的漏洞,防止腐败披上“隐身衣”,就要堵住权钱交易的渠道,同时要让教育培训回归本质,提供更多更好更实在的服务。(郭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