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未来,是否就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到底是何种景象?现在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甚至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共产主义只存在于理想之中,现实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里先不去探讨“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先说说“如何实现共产主义”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已给出了答案“联合起来的劳动”。也就是说,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是“劳动如何才能联合起来?”
资本创造价值,劳动同样创造价值,然而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归根结底资本价值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联合起来的劳动”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路径,其处于如此重要的位置,然而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资本论》一书却被定名为“资本论”,而不是“劳动论”?
这意味着什么呢?“劳动”的地位虽然极其重要,然而“资本”却处于可以支配劳动的更重要地位,尽管资本归根结底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在《资本论》“信用与虚拟经济”这一章节中,虽然所占篇幅并不很多,却指出“信用不仅能支配资本,同样也在支配劳动”,“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
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信用、资本、劳动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逻辑关系”,这一观点极其重要,可以说它给出了“联合起来的劳动”到底应该如何联合起来的答案。
“公有制”并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而是恩格斯的观点;斯大林则在公有制基础上,以“计划经济”形式由国家主体把“信用、资本、劳动”全部联合起来,从而向着共产主义方向前进。然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虽然让信用、资本、劳动全部联合起来,是解决了“资本主义”问题,却带来丧失“经济活力”这一重大缺陷,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之所以会“摸着石头过河”,就在于市场经济之于计划经济确实是恢复了经济活力,却仍然需要找到“信用、资本、劳动如何才能联合起来”的另外一条路径,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党的十八大,对“信用、资本、劳动如何才能联合起来”的问题给出了答案,就是在市场经济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化建设与政府作用。
对于“信用、资本、劳动如何才能联合起来”这一问题,这里不去深入学习探讨“十八大”,而是希望从互联网的角度,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从而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在《互联网思维颠覆世界》书中,提出了“开放理念”的理论观点:(只可惜这一部分内容敏感未被出版定稿所收录,不过却可以看到互联网思维化的开放理念如何运用互联网的)
联合起来的信用 = 公平化的互联网信用 = 开放理念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联合起来的资本 = 社会资本化的互联网金融 = 开放理念的互联网金融
联合起来的劳动 = 行业人主导的垂直电商模式 = 开放型创业就业模式
也就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信用的互联网化表现形式,同时结合互联网金融、行业人主导的垂直电商整合传统产业资源,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基础上,最终让“信用、资本、劳动全部联合起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联合”与开放理念的“开放”,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以互联网语言来解释,只有互联网化的开放平台,才能够让每个人都可以相对公平地利用平台所整合的资源。更进一步理解,如果政府资源与企业资源全部开放,那么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利用资源进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有多方利益平衡的具有公平机制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才有更大可能获得市场成功,这样也就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公平化信用机制建设。也就是说,最为重要的“信用”掌握在了人民群众手中,互联网金融则让“资本”掌握在了人民群众手中,信用与资本不再为资本服务,而是为人民服务,从而在更高层上实现了“信用与资本的民主”,也就是社会主义所主张的人民民主。
开放理念是资源配置能力开放的公平理念,包含开放机制、公平机制两大互联网化机制。《互联网思维颠覆世界》一书中,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述开放理念中的开放机制,也就是传统产业如何才能转型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化的开放机制;对于开放理念的另一重要机制“公平机制”,只在最后一章以极少篇幅举例简要描述。关键原因在于,公平机制建设的艰难,只有依靠开放机制的市场化基础,才能激发出公平机制的创新活力,也才能够使得公平机制复杂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各个不同领域,简单化的公平机制是不可能实现真正公平的。
这一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形态,无论是被称为开放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资源是否开放、如何开放、开放程度”这一核心问题。
现在,互联网企业的开放,是以资源整合后配置能力的再开放,使得人人可以自主利用相关资源,从而再次汇聚起更为庞大的资源,形成资源整合的正循环,也就是常说的互联网生态圈建设。尽管互联网化模式远比传统模式更加开放,但是互联网化的信用机制也会带来更大规模的垄断;企业毕竟代表了资本利益,其“开放度”是不可能做到真正而全面的开放。这种互联网化的开放所带来的垄断优势,无论其形成规模化的程度,还是形成规模化的速度,都非传统理念所能理解与想象,淘宝电商与微信社交就是最好的例证。
企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信用)有时无法做到完全的开放,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资本层面的开放,通过公有制实现“资本权利的开放”与“资本利益的共享”,通过不同层面的开放,从而实现真正的开放。但是,只有“政府主导”的资源开放机制建设(《互联网思维颠覆世界》书中已有简要论述),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开放,让开放进行到底。
信用与资本的开放,是以互联网化的开放来汇聚形成社会信用与社会资本,从而实现“资本与信用的联合”;而劳动的开放(即开放型创业就业模式),让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与利益,有了自主选择权,而不再受企业的限制。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想工作就可以上网抢单,想干什么工作只看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想休息则不再需要看老板的脸色;更重要的是,失业问题将在理论上会被消灭,尽管存在眼高手低不愿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开放型就业也会保障基本生存权利。
基于互联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对公平也许无法实现,但保障每个人都可以相对公平地配置资源、共享利益,至少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共产主义的某些想象场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得越发达越成熟,我们距离共产主义理想就越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