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人文环境,消除精神污染
清理人文环境,消除精神污染
我们比较注重政治路线的问题,注重经济建设的问题,注重宣扬典型事迹的问题,但是在清理人文环境,消除精神污染方面做的还很不够。虽然开展了新文化运动,但是由于中途被打断,新文化没有建立起来,旧文化伴随着某些历史政治事件的发生,没有彻底肃清,反而沉渣泛起,产生了极大的麻痹、混淆和颠倒作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愚民术,对百姓思想上的钳制甚至超过经济上的压迫,带来极大的精神污染危害。特别是当前敌对邪恶势力,为了继续蒙骗群众,浑水摸鱼,继续推行封建社会的旧文化,或者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新瓶装旧酒,或者换汤不换药,实际是为了搞乱群众思想,牟取个人私利。如果不及时清理清除,任由其在媒体传播,民间口头流布,群众的觉悟始终在低层次徘徊,我们实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回归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坚强的基础支撑。
人文环境是政治、文化环境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落后,那政治、文化也高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人文和政治、文化的关系上,人文是基础的、内在的,政治、文化是上层的、外化的。只要群众的人文进步了,政治、文化上必然会进步,落后的政治、文化将难以为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环境建设,为实现大众政治、文化打好基础。针对这个问题,必须加强人文环境的清理。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与敌对分子进行坚决有力的斗争,揭穿他们的真实面目,让他们无法胡作非为。另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彻底清理人文环境,消除精神垃圾污染。
在人文环境的清理上,同对待历史遗产问题一样,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从整体上讲,并不是说有些纯属糟粕的东西还要提炼精华,来一个“屎里觅道”。不管是封建时代的文化艺术品,还是现代反映各种思潮的语言、文字都应该清理。绝不能不加分辨地随意传播、引用、欣赏这些可疑的东西,否则会误导大众、迷乱思想、混淆是非,陷入信仰缺失、价值迷惘、历史虚无的严重精神危机。这是比暴力更有杀伤力的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一些口头语,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不能人云亦云,该批判的批判,不能听之任之。
------家和万事兴。现在的对联、口语、演讲等方面还比较流行这句话。但我们往往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危害,宁愿去正面去理解它。这句话没有什么用处,就是一个安慰剂而已。所谓家,无非就是封建伦理道德提倡的以家为出发点的价值观。在这里是看不到国的,巧妙回避了有国才有家的事实。当一个人把这句话当作宝典,他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对家的责任,而不是对国的责任,最后瓦解了爱国主义。所谓和,是这句话的核心。但是怎样和,却没有答案。不提阶级斗争就可以和了吗?不解决矛盾就可以和了吗?这句话就是多余的废话,无用的好话。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是当年一个教经济政治学的教员说的,网上应该也有。如果说没有永远的话,人的死亡倒是符合这句话。那按照此种逻辑,也不存在永远的利益了。但承认为了永远的利益的话,那就是说,成为朋友还是敌人,就看哪里有利益了。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有奶就是娘,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爹,没有永远的娘,只有利益才是永远的爹娘。这样的思想,就是只要有利益,做汉奸和婊子也在所不惜。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和鬼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判断是人是鬼呢?没有给出客观标准,那就是凭主观感觉了,即对自己有利的是人,对自己不利的是鬼。但怎么判断自己是人是鬼呢?如果自己是鬼,见到人,应该说人话还是鬼话?而别的人见到自己,应该是见人还是见鬼呢?最后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人鬼情未了。企图在人和鬼之间都不得罪,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其实是懦弱的、无原则的怕鬼哲学。企图在人界、鬼界都混个脸熟,白道黑道都有护身符,实质上是变色龙、墙头草,是极端自私的两面派。此论的立场就是见风使舵,逢场作戏,脚踏两只船貌似平稳保险,实则容易掉到水里,什么也得不到。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某领导为了批评室内卫生脏乱现象,引用此言。从来没有扫过屋子的人应该很少。但是经常扫屋子的不计其数的人,也没见到几位能够扫天下。倒是史书上记载有“秦王扫六合”,不知道此公是否是一个乐于扫屋子的人。可能那么多人太专注于扫自家屋子了,所以没顾上扫天下。喜欢扫自家屋子的人,一旦扫到了天下,一定是把天下当成自家扫了吧,天下都是自家的,那不是极端个人主义了吗?也有专注于扫天下,而很少扫自家屋子的人,那是认为扫天下的屋子比扫自家的屋子更有价值,不是更值得提倡天下为公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