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日共中央党部
走访日共中央党部
本报记者 朱红军 发自日本东京
走出日本共产党(简称日共)中央党部,已是深夜十点。日共中央委员会广报部(类似宣传部)植木俊雄部长突然追出,郑重地递给本报记者一面巴掌见方的红色党旗,以作留念。
借着昏暗的灯光,他向记者解释起党旗上的党徽标志,“齿轮是工人阶级的象征,麦穗是农民的象征,这意味着我们是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政党。”
植木部长还想向记者详细介绍党部大楼——这栋2005年1月才建成的11层建筑,耗资80亿日元,没有任何政府或财团资助,所有款项全部来自党员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但终因夜幕而无法一一指点清楚。
虽不无遗憾,但这所大楼所凝聚得民心所向显然让植木感到骄傲。“我们的党旗就飘在楼顶上。”植木部长说。
“商业化会损害党的纯洁形象”
11层的党部大楼浓缩了整个日共中央。
一楼大堂的一角,是一座书吧,陈列着包括《资本论》在内的众多马列著作,在书架旁的一节展示柜台里,摆放着各色日共的纪念品,包括党徽,党旗,印有党徽标志的笔记本、小挂件等。甚至连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的材料也在出售之列,不过价格都不高。
日共的一位官员解释说,“经费来之不易,所以要高效使用。”销售有利于宣传材料到达真正感兴趣的人手中,“避免任意免费派送而被弃在一边。”
对日共节俭的作风,记者早有耳闻,有日本民众曾在静冈的山区,看到一大群正装日本人在露天山间吃着盒饭,然后集体步行上山,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日共在此召开党员大会。据说,日共每次大会总会首选便宜而安静的郊外山区。
大楼有条不紊的被分成不同的功能空间——负责对外联络的国际局在六楼,七楼是书记局,而承担党内监督职能的诉愿委员会和规律委员会则在八楼。记者到达时已过了晚餐时间,但在7楼会客室的隔壁,虚掩的门内依然是一派忙碌景象,格子间内的工作人员正埋头在文件堆中工作。若不是明知身处日共党部,甚至以为这是某大企业的办公室。
由于反对党产商业化运作,所以即便经费并不阔绰,这座繁华地段的大楼也没有一处用来出租,日共的一位党员说,“商业化会损害党的纯洁的形象。”
“不为薪水工作,而是为信仰在坚持”
日共中央一共有900位专职党务人员在此大楼办公,国际局的紫垣小姐便是其中一位。这位年轻的女士,不久前刚刚受日共的资助,在中国学习汉语一年,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记者探讨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为薪水工作,而是为信仰在坚持。”她说。
大楼的11层顶楼是观赏夜景的好地方,植木部长说,党部的观景台会定期向周边的公众开放,以示与邻为好,这体现着日共如今反复提倡的,一切以国民为本的理念。
大楼的外墙悬挂着两条巨大的横幅,一条是关于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的标语,另一条则是建议取消向普通民众征收消费税,从东京JR线代代木地铁站出来,老远就可以一眼发现这扎眼的横幅。宪法第九条关于和平的条款,甚至被毛笔誊写,装裱,作为装饰画,悬挂在党部大楼里,“时刻提醒着我们未竟的斗争任务。”
基础在民间
有舆论评价,近年来日本社会总体趋向保守化的态势,加剧了日共被边缘化的处境,日本国际交流协会的平田小姐说,“这几年,日本共产党的影响与自民党和民主党的声势日隆,的确已不可同日而语。”在东京,可以看到自民党大楼上醒目的霓虹灯招牌,看到执政党门前车水马龙般的繁忙,也可以听到民主党对中日关系的频繁发言,甚至能提早感觉到两大党派为了下任的参院选举剑拔弩张的气息。
但日共党部却安静地矗立在首都高速路和JR山手线的交会处,就像植木俊雄部长观看夜景遥指日比谷公园附近的中央政府时,脸上稍纵即逝的无奈。
或许值得欣慰的是,日共依然以40万党员的规模,维系着这个发达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并成为日本地方议会的第一大党。没有人敢轻易忽视,这个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在民间的基础。
随后的几天,在名古屋、京都,甚至神户弥漫着稻香的的乡间,日共的形象才日渐真切起来,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张贴画中,总是不乏日共候选人微笑善意的面孔。随便的一条小巷里,竟然就撞上日共一基层支部,与邮局一般窄小的店面,冠以xx后援会的名称,差不多被日共的宣传招贴所淹没。
后来,在京都大学的正门口,一个关于和平宪法的讨论会的预告招贴上,记者又看到了参会嘉宾中赫然有着日本共产党党员的字样。
这种发现频率,一再提醒着所有人,也许日共确实有些艰辛,但至少它的努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还隐忍在人民的心间。
日共关键词
本报记者 朱红军 发自日本东京
党员
日本共产党目前有党员40万人。日共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是,年满18岁的日本公民,承认党的纲领和路线,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党规定的各项活动。
鉴于日本所处的社会形态,日共并不排斥企业经营者。日共认为,有产者,有剥削行为的人,只要符合党员条件也可以入党。但实际的情形是,目前还没有大财团领导人加入日共。
为了吸收高素质的年轻党员,日共与大学校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党费
日本共产党是日本国内唯一不依赖政府资助的政党。目前,日共每年的经费大约为200亿日元,其主要来源:一是党费收入,约为100亿日元;二是来自日共机关报——《赤旗报》的事业收入;三是选民捐赠。
日共每年的经费主要用于党的各项活动以及支付日共中央共900位专职党务人员的薪水。
日共规定,党员收入的百分之一作为党费,一般每月交一次。经济有困难或有特殊情况的党员,在申请后可以酌情减免。党费使用,必须有详细的申请报告,80%的党费是要交给上一级党组织的。每个基层支部每六个月要开一次党会,讨论党费的征收和使用状况。
党组织
建党八十多年来,日共基本维系了三级制的组织架构:在最基层的町等行政区域设立基层党支部,之上是地区委员会,地区委员会按照市编制,再往上是州府的地区委员会,直至最高层面的中央委员会。
日共目前在全国有26000个基层党支部,数目之多几乎等同于日本邮局的数量。基层党支部每周开一次支部会议,会议内容除交纳党费,就是集体阅读《赤旗报》,通报和讨论党中央的最新决策。
日共希望基层党支部除了关心党员的生活和思想之外,还应能帮助党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上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在日本这样冷漠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一种温暖的人际关系”。这被认为是日共之所以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共还设有有工人、青年、妇女、和平运动等群众组织和80多个行业性外围团体,但日共并不干预这些组织的内部事务。
党报
日共机关报《赤旗报》,是日本现存政党报纸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家,目前拥有读者164万。日共还通过做《赤旗报》读者的工作扩大党的队伍。
日共每年还会举办党报节,由日共领导人宣讲党的政策主张,也会有歌剧、话剧、音乐会、运动会等活动。在东京举办的中央党报节一般有20万人参加,在地方举办的大多超过5万人。
领导人任期
自前任党主席不破哲三卸任后,日共至今未设主席一职,日共中央委员会广报部植木部长称,“暂时不设,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设。”
日本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两年到三年一次。每次大会都会重新决定党的领导人人选。两次党代会之间即是委员长的任期。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是经党员提名选举产生,而非上级任命。往上则由各级党代表逐级选举产生各级领导,直至中央领导人。
党内监督
日共党内采取规律委员会制度,如果党员有违反社会道义的行为,会被施以严厉警告和处罚。同时,为了回应来自党外的意见和批评的声音,特别设置了诉愿委员会。日共领导人志位和夫说,“这为把日共建设成为一个国民能够在道义上值得信赖的党,筑起了能够支撑党的一根大柱子。” 日共委员长:世上还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字号:9pt
公有制和私有制同样会长期并存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要结合,建立起一种比较理想、高效的、富有弹性的经济制度,尽量避免放任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弊病。我们并不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如果一下子就废除市场经济的话,就会变成管制经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希望中国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能成功得到发展,通过市场经济实现到达社会主义。
记者:您对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认识的?
志位: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基于以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把这一理论发展成一种顺应日本现状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日共坚持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尽管他们的著作也有片面之处,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也有人问马克思的哪部分理论是适合现代的。马克思的理论包括哲学、经济学和未来社会论,是集世界观之大成。我认为这一切今天仍然有生命力。日共重视《资本论》学习,但是我们主张不应把马克思的只言片语当作金科玉律式的教条,要一边参照历史发展的过程,一边阅读。
“坚持理想,但还是应站在现实主义看法上”
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许多共产党纷纷易帜,而日共却坚持使用共产党的名字,志位和夫曾说过:“日本不想像更换衬衫一样改变自己的名称,放弃共产党的老招牌。”
同时,日共意识到国民认可的重要性,开始推进务实灵活的民生路线。
2003年6月21日,日本共产党召开了第22次代表大会七中全会,修改了党纲。明确党的中心工作是“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实现可能的民主改革”,将政策重点更多的倾注在民生疾苦上。
“革命政府”、“大众斗争”等耳熟能详的词句,更是在事实上容许天皇制度以及自卫队的存在,对日美安保条约的抨击也渐趋缓和。而后者几乎是日共八十年的历程中,最奋斗不挠的理想。
记者:日本共产党在近年陆续修改了党纲,新的党纲对天皇制度、海外驻军等都予以了事实上确认,有人认为,这是日本共产党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无奈的妥协。
志位:这不是我们的妥协。我们想通过努力,试图使国民一致确认,消除天皇制度,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但是废除天皇制度,并不是朝夕之功。由于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并不具有政治上的实质权力,所以天皇制度的存在并不阻碍日本?
记者:日共的新党纲中将民主革命定义为“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这会否又被指为是新的妥协?
志位:日本的资本主义被称为是“没有规则的资本主义”。由于财界、大企业的干涉,是不存在保护国民生活的这种规则的。即使有的话也是很微弱的。我们党的目标就是改变这种现状,向财界、大企业提出要求,使他们担当起同他们的经济能力相符合的社会责任感,以保护国民的生活,建设一个有规则的经济社会。这同样是基于现实的一个改变。
记者: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后,你们如何看社会主义的未来?
志位:苏联模式的社会失败了,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各国共产党都在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模式进行探索。中国就在实践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这肯定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日共对此极为关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