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计划经济的辩证解读

火烧 2022-12-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辩证解读计划经济,强调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作用,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肯定前三十年探索成果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正确性。

  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对于具体的历史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应该立足于当时的实际、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时绝不是形而上学的,他的立场、观点以及方法肯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同时代、同民族、同人民共呼吸共命运的。只有清楚和达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阴谋,才能对前三十年的探索做出合理的认识。

  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难的革命,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进北京之前,毛主席以项羽、李自成等人为戒,告诫同志们不能骄傲,要继续革命。建国之后,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近三十年的探索。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真正打牢。如果有人对这段时期进行否定,那么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他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他必将是人民的敌人、历史的罪人。

  前三十年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计划经济,如今有些同志对此仍持偏见,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实事求是地了解那段历史所导致的认知偏差。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如果对那段时期所实行的计划经济没有真正概念上的理解,没有真正辩证地解读,就容易产生对于那段历史的质疑态度,产生对于毛主席个人的怀疑态度,从而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

  计划经济区别于市场经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计划”二字,在经济领域实行有计划性的统筹和安排是计划经济区别于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实事求是地来说,新中国建立初期,内部在经历了战争创伤的中国,工业和农业早已是百废待兴。从外部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对我国实行了严密的封锁。内外交困的中国,虽然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但这些援助是短暂的有限的。同时,伟大领袖毛主席看到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必须采取自力更生的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就是有计划的实行经济,并逐渐在稳定国计民生的同时巩固政治社会制度。因此,根据这个定义,一个国家无疑需要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所选择的政策和必须经历的程序和步骤。因此,某种合理计划的存在性是无可非议、无可置疑、无可争议的。并且,联系当时的情况来看,实行计划经济的政策无疑是合理的,它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资源来发展经济与生产力。因此,否定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就是反对当时发展生产力的主张,是虚无主义的、是蒙昧无知的。辩证法中,发展的定义是事物矛盾运动后的必然结果,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应当是符合社会发展的结果。前三十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我们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符合当时的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条件,同时也是实践的必然结果。同时,中国前三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进一步说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具有诸多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超越。有些人存有坏心,总是将中国的计划经济和苏联的计划经济混为一谈,从而否定计划经济,进而否定前三十年,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惯用伎俩。他们忽视了双方的区别,忽视了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计划经济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超越性的。

  其实,我们拿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说,计划经济的现代意义更是我们需要去发掘的。拿西方为例,西方的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对本国的经济实行了有计划性地修改,这也足以说明了计划经济政策的先进性。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超越,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突显出人民的真实需求,更能反应真实的市场配置,如果一味否定就是上了阶级敌人的当,就是置真理于不顾,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愚昧,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