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道路就是武装斗争
历史上凡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无产阶级革命,无一例外都是武装斗争或者武装斗争为基础的非暴力形式。
历史上任何一种剥削阶级都不会放下剥削的权利,面对任何形式的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它们都会采取无耻欺骗和残酷镇压两种手段。
先说无耻欺骗。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立国的社会,农时一旦延误就会产生生死存亡的后果。因此和草原民族古代盛行萨满巫文化不同,我国在进入阶级社会特别是周以后形成了史官文化。太史负责的不仅仅是记录王朝的时间还要负责天文、地理等很多自然科学的研究。《史记》和《汉书》都有志书,因而才称得上最好的史书,志书是史书的精华,记录了当时社会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发展的全貌。能创作出志书和司马迁、班固兄妹长期从事太史工作,积累了各个学科的知识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也是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难内生的形成唯心主义哲学,孔子和老子等代表的诸子百家基本上都是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内核的。而且在秦统一之前,各国争斗发展唯心主义是不能消除别国的武力威胁的。
只有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内的割据势力被扫平,外族的威胁也不那么迫切。阶级矛盾这一基本矛盾作为主要矛盾就表面化了,统治阶级内部也需要统一思想。唯心主义哲学的需要就显得非常迫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时的儒术已经经过了改造,加入了像谶纬、阴阳五行等唯心主义思想,主要目的就是证明统治阶级统治农民、奴隶等被压迫阶级的正确性,让农民、奴隶的思想被麻醉,放弃抵抗。但是儒学没有完全达到统治阶级的满意,毕竟让说过“不知生,焉知死”“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称为宗教的神总不自然。
从天竺外来的佛教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最优工具,佛教丰富的唯心主义哲学弥补了中国传统唯心主义的不足,同时又能激发文化水平较高的士人的研究热情。因果报应和轮回说正好能帮助统治阶级解释农民和奴隶的困苦生活。然而让一个外来的印度人居于统治阶级之上,作为最高的精神代表毕竟是说不通的,所以抬出老子,根据佛经制造道教在汉后期就是很迫切的任务。可是统治阶级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希望用来麻醉农民的道教却为黄巾起义提供了精神武器和组织保证。因而南北朝以后佛教还是被统治阶级作为最爱来使用,尽管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被麻醉,因之亡国。
最后,经过唐宋的改造,佛、道、儒被最终融合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三根文化支柱,对全社会进行精神麻醉。无论是南北朝到唐的佛教繁盛还是宋以后的理学,乃至后来的八股取士都是统治阶级的精神引导。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些麻醉还是很有效的。
我不否认中国古代文化有很多精华,但是剥削阶级的文化是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里面必然含有麻醉的成分。南北朝时农民所受的压迫一定深重,起义却少见记载,可见麻醉的作用确实强烈。在散布这些基本的麻醉药的同时,剥削阶级还要宣传少数几个典型的明君和清官来让被剥削阶级心存幻想,放弃抵抗。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古代剥削阶级对农民为代表的被剥削阶级进行精神麻醉的简要分析,下面简述残酷镇压的一面。
任何欺骗都只能维持一时,这一点剥削阶级是心知肚明的,他们从来也没有把维持统治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说教之上。对农民反抗的镇压从来都是好不心慈手软的。
从东汉开始,随着地主统治的稳固和完善,各种大小地主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建立了不同的坞、壁、寨、堡等形式的地方武装,虽然这些武装也有保境安民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主要作用还是在安定时期镇压农民,动荡时期称为大小不等的割据势力,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它们的割据倾向也是在增长的。各级士族按等级做官就是他们在平时向统一的朝廷争取的利益。
陈胜吴广起义能够迅速的灭亡秦朝,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六国旧贵族被消灭,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还没有做大,星星之火可以迅速燎原。随着地主势力壮大,这种坞壁堡寨形式的地主武装就能很迅速的镇压小股农民反抗,还能对农民形成威慑。黄巾起义需要借助宗教掩护进行长时间的组织和联络就是农民斗争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大的割据势力终究要被更大的势力兼并,而这种小的割据势力却长期存在,因为为数众多不可能消灭干净,同时新的统治者还要借助他们收租征兵征粮,因此只要他们承认新的统治,也就算是“咸与维新”了。发展到最后就成为了中国汉奸文化的基础,只要给他们留一定的剥削利益他们就不管朝廷上是谁在位,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变身为伪军、维持会、还乡团仍然保持着屠杀被剥削阶级的野蛮性。
中国古代有很多王朝,在对镇压农民起义这一点上做的都是一样的。东汉黄巾起义时,全国的割据势力都在乘机屠杀农民扩充地盘,刘备不就是“大小七十余战,积功得此县令”么,可叹就是这么一个双手沾满黄巾战士鲜血的刽子手居然凭着摔孩子等伎俩居然成了仁君,可见可耻欺骗的作用。曹操也是镇压了青州黄巾军才做大势力的,也能凭着割发代斩邀买人心。而东汉到了要被这些人篡夺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向农民让步,这些人杀农民越多势力也就越大,也就离篡夺更进一步,当然欺骗还是要做的。
再说唐朝,在开元盛世假象之下,祸乱的根源就开始滋长。等到“渔阳筚鼓动地来”的时候全国的割据势力业已形成,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但是河北三镇还是由安史旧将占据,为藩镇之始。朝廷本来就没有全力铲除,后来宦官和朋党作乱干脆也就不管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腐朽的朝廷,对农民军却是毫不手软。王仙芝七次求降无果。当时唐廷财政困难,度支使无人敢任,尽管如此,还是要坚决消灭起义军。
宋朝历来武备不力,但是对农民军的镇压却异常坚决。岳飞、辛弃疾在前线抗金不得施展,却要调回对付杨幺等人所帅的农民军。
直至到清朝,民族面临瓜分豆刨之时,太平军都能拒绝洋人的所谓和议,清廷为了剿灭太平军、义和团居然能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是这种思想还是没有发展到极致,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北、华北相继沦陷,可是数十万“国军”没有去前线抗战,却到江西围剿红军。只会在国联哀告的国民政府在屠杀自己同胞的时候却凶猛无比。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柯山红日》分别揭示了新疆、西藏少数民族群众在人民军队帮助下取得自由的故事。文学作品当然无法反应社会变革的全貌,但是却揭示一个真理,民族矛盾可以融合,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只有武装斗争,夺取政权,造福大多数人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立,才能向共产主义发展过度。任何幻想都会断送革命成果。
以上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两面,其实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要想实现社会主义,除了武装斗争没有其他途径。
从上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开始,放弃了武装斗争的社会主义势力都主动或者被动的被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尼泊尔的普拉昌达放弃了武装,就丧失了革命成果。朝鲜坚持独立自主,武装斗争,虽然面对强敌,社会主义还得以保存就是证明。
无产阶级限于条件一般都是在不发达地区,也就是剥削阶级最薄弱的环节先取得胜利的;同时无产阶级由于不可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文化水平也不可能超过资产阶级。也就是说不可能代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在和平条件下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想战胜资产阶级是不可能的。而且任何政党都不是代表文化和生产力,都是代表生产关系,离开了生产关系政党也就失去了自我。
无产阶级政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而任何形式的剥削势力都不会放弃剥削的利益,也就决定了只有武装斗争才能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其他任何形式的幻想都只能导致革命的失败。当然,敌人来的时候也不全是端着枪,有时也会带来电影、电视、经济学教科书等麻醉剂。因此,无产阶级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还要牢牢掌握思想武器。
毛泽东思想就是行动的指针。作为无产阶级基本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结晶,时至今日经过正反的对比才显得毛泽东思想的无比光辉和远见卓识。各种敌人越是想消除他的影响,也就越是证明他的正确,也就指出了我们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