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乱弹希腊债务危机

火烧 2010-05-1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希腊债务危机成因,指出房地产与腐败是主因,同时反思金融监管缺失与评级机构问题,强调防患未然与权力监督的重要性。

  
  近段时间以来,希腊债务危机似乎是愈演愈烈,从近期的题为《欧盟加紧推稳定基金 入市保卫欧元》、《希腊爆发10万人大示威 火烧银行致8人死伤》等诸多报道和此前题为《希腊总理表示要向腐败宣战:国家机构缺少透明度》的报道来看,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且还带来了题为《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升级 或为第二波金融海啸》这样的担忧。据报道,此次希腊债务危机的起因是,“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12%,远高于欧盟允许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债务危机随即暴露出来。”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希腊政府债台高筑的呢?对于我们来说又有怎样的警示和借鉴意义呢?

  由众多的报道和介绍看,引发希腊债务危机还就真是拜房地产和腐败所赐,再加之题为《“放纵生活”害苦希腊政府 借贷酿债务危机》、《希腊深陷债务危机 分析称成也高盛败也高盛》等报道所述原因,进而使得危机进一步加大了。这是不是又在印证着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呢?可由题为《对冲基金联手大举沽空欧元 华尔街投资银行成助推器》、《鄂尔多斯房产泡沫坚硬 大量空置房拒绝上市出售》、《地方举债无度,恶果还得百姓吞》等报道和众多国家在推出金融监管政策\或金融监管变革时所遇到的抨击、阻力,以及高盛“欺诈门”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防患于未然似又是一条充满荆棘、坎坷之路。

  有意思的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或什么“总统不可信”已经成为了当下非常热门的词汇,据说此都来源于法学家孟德斯鸠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这个著名论断。可这个著名论断对于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银行家)、评级机构来说,又似乎是一文不值。这难道不是引发金融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吗?而既然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那么,此权力难道就不会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吗?英国历史显赫的老牌巴林银行的倒闭,是不是一个不错的佐证呢?

  曾几何时,号称“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因做假账而倒闭,毕马威也因施乐事件卷入到会计丑闻中,德勤也因“科龙门”事件遭遇集体诉讼... ...今天,欧美诸多国家的人们对金融机构(银行家)的指责和对惠誉、穆迪、标准普尔三大评级机构的质疑不都是缺失“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所致的吗?进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发出联名信,要求就评级机构评估政府债券及公布决定的方式展开审查”是不是也就实属一种必然呢?

  据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及前财长保尔森称,他们在美国调查金融危机起因的听证会上就曾表示,评级机构是引发危机问题的一部分,应该削弱它们的影响力。保尔森还表示,评级机构对市场而言是‘危险的拐杖’”。此又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呢?

  吊诡的是,对于此次的希腊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欧盟经济复苏的缓慢,我们的众多经济界人士、或某些主流论者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把危机的重要根源归结于是其高福利和社会保障。特别是在“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和提高普通劳动者薪酬、福利,改善如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缩小日益严峻的贫富差距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执政战略目标的当口。

  耐人寻味的是,题为《美国证券分析员9年中屡揭麦道夫金融骗局》之“早在1999年5月,我就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波士顿办事处表达了对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怀疑。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媒体或个人公开对麦道夫提出过质疑……我观察和分析的都是第一手材料,基于我同投资麦道夫公司基金的投资者们的交谈。我还向华尔街的许多交易员了解过情况,几乎每个人都告诉我麦道夫是个骗子。当然,他们中没有人愿意冒着失业的危险,站出来说‘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穿’……”叙述。

  应当说,不论是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还是当下的希腊债务危机,虽然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破坏作用,甚至还造成了经济的衰退,但却很好的证明了不受约束\监督的评级机构、诸多金融创新产品、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对经济本身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等之长期战略的破坏作用是何等的巨大;检验了新自由经济理论只不过是大资本吞噬他人财富的“遮羞布”,最终还是要纳税人为其埋单来救助(因为不救助,损失会更加的巨大);印证了政治与经济之密不可分的关系和中产阶级是多么的不堪一击。而当自由贸易,或经济全球化遭遇到发端于西方的金融危机之际,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又是多么的坚挺。

  有评论认为,“希腊危机给他国最直观的教训在于提醒那些喜好肆意挥霍的国家和个人,就像欧洲女管家默克尔所说的:‘从长远来看,你不能超越现有的条件来过未来的生活’”。此评论可谓是一语中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如果希腊国债没有规模巨大的(或还是不受约束、监管的)各种金融衍生品在做支撑,其又能拿什么来肆意挥霍呢?冰岛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命运不也是如此造成的吗?“高盛欺诈门”和题为《监管风暴席卷欧美 多家金融机构被卷入内幕交易》、《高盛助希腊掩盖债务”事件真相》、《美调查摩根士丹利衍生品交易》等报道,不就是很好的佐证吗?

  或许,还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老话说得好吧;或还在于有什么别有一身债,没什么别有没关进“笼子里”的金融衍生品和评级机构吧。或还在于,一味的无节制的透支消费、一味的拿“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来说事,而把必要的量入为出看成是不现代、“老土”、落后,必将种下金融\经济危机的种子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