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后工业时代与哲学

火烧 2010-06-20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后工业时代面临严重社会问题与哲学精神缺失,需哲学精神复归与时代哲学重构,应对道德沦丧、全球变暖等挑战,反思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

后工业时代与哲学  

   

                                                      

摘要:后工业时代发达国家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与哲学精神的缺失以及缺乏哲学的引领有重要关系。时代需要哲学精神的复归和反映时代特征的哲学。  

   

关键词:后工业时代  哲学精神   哲学重构  

   

   

前言  

   

后工业时代作为一个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语汇,在中外不同学者中有不同表述。这首先是一个时代概念,同时它又指出了北美、日本、欧洲等北方国家的现实发展状况。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物质空前丰富,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正是在这一时代,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道德沦丧、有组织犯罪、毒品问题、艾滋病的威胁、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于此同时隐形阶级斗争等社会矛盾时隐时现。经济危机随全球化的进程而以更大的规模出现。更为重要的,与“黄金十亿”享受后工业社会富裕物质生活的北方人相对应,是那些广大发展中国家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更为广大的人群。殊不知正是这些西方学者口中的“垃圾人口”在为西方的后工业文明添砖加瓦的同时,又被榨干最后一滴血。令人绝望的是:新一轮经济危机后,由于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的统治地位,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关系体系会维持原样,也就是说同样的灾难还会无数次重现。  

哲学怎么了?作为引领人类进步的智慧之灯,代表了人类对科学和正义矢志追求的哲学不管用了吗?  

西方哲学在20世纪以来日益空洞化,它的研究对象被各具体学科拿走:“物质”成为物理学研究的对象;“精神”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认识论”成为“逻辑学”的对象;而对人类的起源与本性的研究成为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对“社会规律”的研究成了“社会学”的范畴。这样,形形色色的西方后现代哲学在忙于解构,哲学对社会的干预显得苍白无力。  

   

   

一、后工业时代的人类迷失  

   

后工业时代相对于工业时代在社会阶层结构上最大的变化是蓝领工人数量日益缩小,白领工人以及金融业、房地产、信息产业等服务业从业人员组成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样,随着传统产业工人数量的锐减,福利政策的施行,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日益淡漠。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了资产阶级制度的同意者,日益丧失了批判精神。同时由于“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使得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愈发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大众传媒把特殊利益作为所有正常人的利益来兜售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人类文明何去何从?自从主要由于自身的原因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崩溃后,人类对资本主义社会替代制度的探索受到很大挫折。弗朗西斯·福山于是说:“社会发展终结于资本主义了。”而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不可避免的迷失了。  

人类迷失的第一个表征就是把活生生的人数字化:据2009年美国农业部统计资料:1/4的美国人时不时受到饥饿的威胁,1/7的美国人经常性饥饿。冰冷数字下这都是活生生的人,但是这个数字符合橄榄型稳定结构的要求了,它不会带来社会动乱就足够了。对于这些人的苦难,则归咎于他们缺乏美国精神。他们在生活竞争中的失败符合社会达尔文铁律。我虚伪地同情你,但我不能真诚地帮助你。  

人类迷失的第二个表征是:由于片面追求财富积累,两极分化。后工业时代金权至上         道德沦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各种犯罪尤其是有组织犯罪层出不穷。人的心灵空虚,毒品泛滥。艾滋病蔓延。这样由于穷人不幸福,中产阶级也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人类迷失的第三个表征是:由于资本主义的趋利性,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由于工业扩张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气候变暖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并且由于后工业社会人类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很难同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  

人类迷失的第四个表征是:人类互不关心,后工业社会的居民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力图维护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上的这种不道德的利益。力图控制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制定权,话语的解释权,并且不惜以战争来达到自身目的。而这一作法,无疑会引发弱势文明的反抗。世界恐怖主义的形成是众多因素的结果,但是对外部强权的反弹无疑是它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大国博弈中,一些国家扶持恐怖分子对另一些国家进行打击,而恐怖行动与核扩散联合起来,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后工业时代人类的迷失将使伴随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得到巨大进步的人类文明再度陷入长期停滞。停滞时期越长,人类的不幸福感愈强。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哲学在历史上对人类理性的引导  

   

后工业时代人类的迷失不是信仰的迷失,而是由于哲学精神和哲学的缺失。哲学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当时代提出迫切的需要时,各个时代的智者都会对这一时代精神作出概括,在一定的方法论基础上对其作出系统化、理论化的论证。而哲学思索中深层次的是哲学精神,所谓哲学精神就是对科学的追求,对正义的向往。  

正是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哲学已经开始孕育了,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都表现了人类对世界本源的认识的渴求。  

古典时期后,欧洲沦入漫长的中世纪,教会以经院哲学为基础对知识界对普通大众进行思想钳制,以维护教会的统治。而到了十五十六世纪,欧洲出现了研究对象为人和自然的哲学。这种以人和自然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自然哲学思潮蓬勃兴起,开辟了欧洲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了十七世纪,在“文艺复兴”思潮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哲学家高举人类理性的旗帜,以更为系统的,各具特色的哲学世界观向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击垮了他们的抵抗。这个时期的哲学家或者同时是政治家,或者对以后的政治学家、法学家以巨大的影响,这包括那些伟大的启蒙学者。  

这样以科学和人本主义为基本精神的文艺复兴后欧洲哲学为人类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封建专制时代建立了功勋。  

法国大革命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又用哲学对法国大革命作出了理论总结。他的著作对落后的中东欧地区完成资本主义启蒙,建立更为进步的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它的引领下,各国先进分子、工人阶级为建立公正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斗争。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变革。  

可见,在历史上,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紧要关头哲学发挥了怎样的引领作用,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哲学也发展起来了。  

   

   

三、哲学之于后工业时代的伟大意义  

   

当代后工业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批判精神的人类无法最终完成自己由动物向人的异化。也就是说人类原初是动物,但是在自我意识中却日益把自己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它们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世界的不同,以为自己的类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思维。但是几千年来的哲学家却始终弄不懂人与动物的真正区别。一定,在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思维能力的量的不同,当然量的不同在度的分界点上可以划分人与动物,但是这只是在一种向度上的划分,这种标准并没有将人从动物中区分出来,它充其量只能说明人是最聪明的动物罢了。人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同时进化,均有发展为自然立法者的可能,但是人自然的进化后,其他动物已失去了这种可能。人迄今为止仍只是处于自然地进化中,也就是它虽然外在于动物而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从动物中脱离出来。只有它进入自觉进化后才能从动物中最终异化出来。  

而所谓的自觉进化一定建立在自然进化中获得的丰富知识之上。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区别是有意义的哲学问题,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是一个生物学命题。动物界是利己生存的,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在自然界要遵循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达尔文法则。当人类社会继续遵循社会达尔文法则时,它就无法摆脱人的动物状态,它就无法从动物中异化出来成为一个以真理为基础控制计划自身社会系统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这时,人进入自觉进化阶段,即利己又利他,最重要的是维护了自身系统的愉悦的非动物的人的生存状态。  

哲学要首先关心人,其次还是要关心人。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万物立法。  

哲学要首先关心大多数的人,其次还是要关心大多数的人。因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社会的意识决定单个人的意识。  

在后工业时代,人类物质文明程度极大提高,但是无节制的生存竞争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具体科学作为工具理性发展到了极端,导致了人类系统的紊乱和大自然的疯狂报复。西方后工业社会绝不是全人类的共识,如今全人类的生存都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哲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各具体科学的共同规律的把握。为具体学科的研究提供一般方法论。  

而哲学精神代表着对科学的追求,对人类的关怀,对正义的向往。对所有现存不合理的毫不留情的批判。  

停滞了的后工业社会现在再次召唤哲学的引领。  

应当在批判性的、科学的、人本主义的哲学精神指导下,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对后工业化社会进行批判性分析,找到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伟大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穷其一生试图构建宏大的哲学体系,但是他没法完成目标,他最终承认当代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扬弃前人和经典作家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它对现代哲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它从来就不是书斋中的哲学,从一诞生它就投身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从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历史上一切先进哲学的哲学精神,那就是向往科学,强烈的批判精神,对大众的热爱和对全人类命运的关注。在它的指导下在亚欧大陆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尽管在上世纪末,这种伟大尝试经历了挫折,但是绝不能把一切推诿于哲学基础的错误。  

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后工业国家引发了对资本主义合法性的思考,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声名狼藉。西方知识分子重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列宁而毛泽东。但是主干还在于19世纪的经典著作,所以要坚决承认它的真理性的同时,要敢于对它体系中一些片面的,甚至是事实证明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个别观点加以符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完善。并且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丰富完善深化它的普遍观点,以说明后工业时代无法用经典著作解释的现象。同时不能生搬硬套,要把它的普遍真理和各国实际结合起来。  

西方的哲学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世界的认识。既然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客观现之于主观的东西,那它的整体体系一定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是不能把它们简单化绝对化,要认真的去研究它,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它,不排除用它正确的方法论和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去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样以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为基础,就是以它久经检验证明了的方法和一般理论为基础,借鉴新马克思主义者甚至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可以说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某种程度上可称之为后工业时代哲学重构。因为它能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建立以来最迫切的一次与时俱进的全面的非枝节的重构的要求。  

而后,作为科学的科学,在重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建立新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  

人类要不迷失于茫茫宇宙,需要21世纪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这就是当代---后工业时代哲学的伟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向度的人[C]   马尔库塞    上海世纪出版社  

2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C]    让· 保罗· 萨特    上海世纪出版社  

3理性与革命[C]    马尔库塞    上海世纪出版社  

4人的境况[C]     汉娜 ·阿伦特     上海世纪出版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