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经济周期本质探讨

火烧 2010-09-19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探讨经济周期本质,指出财富是能量的货币化,三大要素构成总财富。分析货币在能量货币化中的作用,揭示财富分配不均及实业投资变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周期本质探讨  

----谢美荣----  

   

财富的本质是什么?财富的本质就是在一种技术条件下可利用能量的货币化。  

财富是什么?财富就是物理学中能量的货币化。因为在物理学中,能量是守恒的,不管如何变化,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总能量是不变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之下,能量可分为已知能量和未知能量,在已知能量中,又可分为可利用能量和不可利用能量。如现在知道雷电和台风具有巨大的能量,但相对于现在技术,人类尚无法利用。所以,已知能量是个动态概念,会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如内燃机没发明以前,中东的石油仅被用来点灯和被忽必列用来烧城。  

根据能量的分类,财富也可以分为已知财富和未知财富,已知财富中,又可分为可供分配财富和不可供分配财富。相对于某一技术条件下,可供分配的财富总量是不变的。  

就现阶段来说,地球上可供分配的总财富构成就是:劳动力(人口红利)+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土地+每年农业增加值(每年的太阳能)。其中每年的农业增加值相对非常小,可以忽略。这样,就简化成“劳动力+能源+土地=总财富”。把劳动力、能源、土地称之为“三大要素”。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的构成就是由此三大要素构成。  

   

经济周期的本质就是财富守恒的前提下,构成财富的三大要素成本从低到高的循环过程。  

货币在能量货币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货币就是起着媒介作用。就是经纪人、掮客、贸易商。美元是超级经纪人,黄金就是超级金牌经纪人。货币越多,能量货币化速度就越快。证券交易所就是经纪人集中平台。  

美国由于在二战后掌控了全球金融,实际上就成为全球能量货币化过程中的媒介提供国,不但提供货币(美元),还提供投行、华尔街交易所(证券和期货),成为全球能量货币化过程中的最大赢家。  

财富是守恒的,但财富的分配和最终占有是极不平衡的,最终表现为全球极少数国家占有全球绝大部份财富,全球范围内,世界500强占据财富分配的金字塔顶端。在一个国家,极少数利益阶层占据绝大部份该国的财富。  

   

能量货币化主要是通过实业的形式实现。  

假如有家在2000年成立的实业,其财富积累的过程是这样的:  

1、2000年买的地,现在评估涨价了10倍。  

2、赚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3、原材料这十几年来价格上升通道,所以生产的产品销售也是顺畅的。  

所以办实业的都很清楚,这十几年来,利润中占大头的还是地皮的涨价所带来的财富。  

现在实业生存环境极恶劣,即实业赚钱不容易了,也就是通过实业把能量转变为财富的越来越少了。这样以前做实业的,也只能做“短线”了,即不再扩大再生产,而是把变现的利润投到房地产和股市去。这个投资周期相对于实业的投资周期来说,是超级短线。实业都玩短线了,财富也就枯绝了,危机也就不远了。  

   

日本财富分配。  

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媒介)引导着一大批的美国公司(还有一些欧洲公司)快速进(侵)入日本,抢夺日本的财富(主要由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低成本的土地构成,因为日本缺乏能源和矿产),抢过的过程就是表现为劳动力和土地快速地由低成本变成高成本。最后这些财富抢夺者满载而归,而被打劫一空的日本,艰难渡日,陷入“失去的十年”。不管采取凯恩斯货币主义还是结构主义,都无法把日本从泥潭过救出。因为内在财富是“本”,各种政策是“标”,没有“本”的依托,任何“标”都无法取作用。  

日本虽然被欧美列强文明地洗劫一空,还是有一部份相对强势的日本公司也参与了财富的打劫而快速地积累了不少财富,如丰田、三菱、三井、住友等,在日本本国没有多少财富后,这些抢到财富的公司就到别的还有财富的国家和地区去文明打劫,这在经济学上美名为“资本输出”、“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正是日本公司利用这些手段,在亚洲其它国家(早期主要在东南亚,后来以中国(廉价劳动力、土地、矿产)、中东(廉价石油))大量投资,抢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财富,以这些抢夺来的财富回流日本国内,支撑着日本的消费,使得日本虽然“失去了十年”,但还能“失”而不“死”,腐而不朽。  

中国这20年飞速发展,本质上就是财富三大要素的货币化。中国巨大的适龄劳动力+可供利用的广阔土地+大量的矿产资源(煤炭、石油为主),正是中国拥有大量的低成本的三大财富要素,才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中国这20几年财富分配中,世界500强赚取了绝大部份,如深圳的富士康替苹果代工中,苹果赚走了绝大部份利润(财富),富士康又赚走了剩下部份中的绝大部分,而中国政府仅分到了可怜的极少量的税收,作为财富的提供者—劳动工人,分到的财富连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都不太可能,依靠这点工资,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结不起婚、生不起小孩。  

   

美国格林斯潘时候美元贬值而不会引起通胀的根本原因  

格林斯潘时代采用贬值美元以刺激美国经济,为什么没有引起美国的通胀呢?其实从“财富守恒+三大要素成本论”结合起来,就可以非常清楚地解释清楚个中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在拥有足够多的低成本劳动力、土地、能源以供以美元为首的媒介引导的强势利益集团“抢夺”之际,是不会引起通胀的。就如游泳池,当游泳池底都还没有铺满时,不管怎么注水,游泳池的水位是不会上升的。只有当游泳池底已全部注到水后,游泳池的水位才开始逐渐上升。就如富士康一样,富士康在最初选择投资地时,肯定是采用综合成本最低作为首选的,同时在足够多的产业工人愿意接受其薪水的条件下,富士康就不用提高工资,这样富士康的成本就很难上升。当愿意按受富士康薪水的产业工人越来越少到富士康招不到人时,富士康就必须提高工资,这样就会引起富士康的成本上升,其就可能会要求委托其代工的企业承担一部份或全部承担。。。。。。这就是财富分配比例的调整。  

   

美国2008年发生次按揭的原因和意义  

美国2008年发生次按揭的原因很简单,了解了本文前面所述的道理后就非常好理解了:全球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能源已消耗殆尽,使得处于全球财富分配绝对优势的美国也发生本国优势集团抢夺弱势集团财富现象的发生,使得一些弱势群体陷入穷困而发生支付危机。美国2008年次按揭的发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标志着全球弱势国家和强势国家弱势群体的财富被抢夺一空。也就是全球这个游泳池水位已满了,满到开始溢出了。接下去阶段就是进入强势国家与强势国家之间的财富抢夺和一国之内强势群体之间的财富抢夺,这样强势与强势争斗的结果,结果就极可能是你死我亡,甚至兵刀相见,最终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重大调整,结果就是经济危机。  

今年上半年,迪拜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强势集团互相倾轧的一种表现。  

   

经济危机能否不会发生?经济危机的本质--对一段时间以来财富分配极不平衡茅盾的总暴发和强制再分配。  

支撑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本质因素就是全球财富,在全球财富被瓜分完毕后,除非出现强势集团主动把自己口袋里的财富分给弱势群体。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几千年中,要求强势集团主动革自己的命的几乎没有发生过,都是在弱势群体经过抗争(农民起义、甚至推翻政府)后才部份实现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认为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的发生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定胜天,实际上在某一种意义上人类是胜不了天的。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人类施也自然界(天)多大的压力,自然界就会产生与此力相等量的反作用力(应力),当此应力达到某一临界点时,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水灾、地震、海啸、疾病等)就发生了。最终结果还是以灾难的方式回到人类和自然的平衡状态。经济危机也是这种道理:在财富分配达到极端不平衡时,以灾难的结果使得财富分配再一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这一点来说,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能避免的就不是经济危机。  

   

在中国来说,只有采取增加可分配财富和改变财富分配方式和比例两方面的办法,才有可能阻止或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   

1、           增加可分配财富--精兵减政:精减冗余的工作人员,使得这部份人从财富的消耗者变成财富的提供者。这样一进一出,就可以剩下大量的财富分配给弱势群体。  

2、           改变财富分配比例或制定:  

A、        紧抓廉政,贪污腐败从本质上就是强势群体占用财富的一个方面。  

B、        改革垄断集团的报酬体系。垄断集团超比例的报酬,本质上就是“文明的贪污和腐败”。  

C、       对弱势群体实行基本(住房、医疗、教育)保障制,同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劳动力的再生产能持续下去。使得接下去一段时间的“人口负利”时代不要太长,同时“人口负利”不要太大。  

    要实现上述现两个方面,在现在的中国太难了,难于上青天,不但要经济体系方面改革,还要动到政治体制改革。  

其实,现在中国政府的手段已基本上没有了,不增加财富的房地产,怎么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据有关报道,政府通过房改,赚取了约10万亿的利润,如政府能把这10万亿以大比例保障房的形式,给弱势群体进行再分配,那整个社会的成本就不会上升的这么迅速。到了现在才说“稳定房价是政府的责任”已太晚了。中国经济差不多是癌症晚期了,而最大的肿瘤就是房地产。现在对房地产又不能动刀了,一动刀就死了,只能采取像征性的化疗,多延缓一段时间。看看能否以时间换取空间。现在已处于全球财富都瓜分完毕,没有可供分配的财富做支撑,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已是极其恶劣。  

   

为何大量的专家学者预测很不靠谱?  

错的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1、          原来的经典理论并不是从问题本质上而产生的理论,所以那些  

理论只能解释当时的理像而不能很好地分析判断后面会发生的事。  

2、          专家呢也没有看清楚本质问题,所以就从了经典理论,产生了  

本本主义和刻舟求剑的分析思维。如今年一个非常有名的专家说日本的城镇化率达到46%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沬才破灭,同时日本房产泡沬破灭是在地王频繁出现后十年后。这样“46%”和“十年”这个“舟”就被该经济学家“刻”下了,准备在“十年”后去求“中国房地产破灭”这把“剑”。这样的逻辑实在是太荒缪,就如一个人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在高速路上开车,时速 160公里 时出了车祸,另一个人在台风天气在高速路上开车,某“专家”说没事,前面的人是在时速160才出事,你只要不到时速 160公里 ,都是安全的。  

中国就是盛产在没有想清楚经典理论适用性时而产生“刻舟求剑”型思维的专家。  

近期大量的股票分析专家判断说上证会大跌,跌到1600点以下,最大原因就是经济基本面不支撑。大量的人对商品非常看空,原因就是库存太大,而下游实际需求并不好。这些都是“刻舟求剑”型的判断。  

   

本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大概时间。  

这个还是以技术层面来分析:  

                                        

   

      

   

   

      

   

对货币有两种需求:避险需求,逐利需求。当不利于欧元时,避险需求就会同时推高美元和黄金,此时美元和黄金就会呈现同向走势。当不利于美元时,此时美元和黄金一般就是反向走势。  

而黄金只有避险需求而没有逐利需求。当美元呈现逐利需求时,美元和黄金就是反向走势。  

从上面黄金和美元的技术图可以得知:从大级别来看,黄金和美元呈反向趋势,美元看涨,黄金看跌。那只有一种情况产生:美元逐利需求时,产生逐利需求的前提条件就是经济平稳时产生的息差。即意味着美元进入的长时间的加息周期。  

从美元季级别图形看,由于DIFF下跌过深,造成内在的成本差异巨大,这就为将来发生季别的顶背埋下了种子。现在季级别的“头肩底”即将完成,从时间的对称原理看,差不多再一个两年时间(8个季K线)即可能达到季级别顶背,也就是说2013年中期前后。即从美元指数来看,在2013年中期前后,全球性经济危机即将发生。比较准确的时间点就是:美元季级别顶背,上证季级别顶背。  

      

   

      

   

      

就上证来说,那个“资金流出”指标的预测性和上证的实际走势高度吻合。从资金流出指标月级别顶背来看,支撑着上证将要走上大牛市行情。  

从上证季级别图来看,从6124回调下来,不破前面中枢,结合MACD动力指标来看,第三买点将现。从价格预测看,此第三买点出现后,下一个高点将在6800-7200左右。这将是下一次发生大级别顶背的点位。从时间对称性来看,会发生在2013年下半年左右。  

在2013年前后发生的经济危机绝不是所说的“二次探底”那么轻微,而是对几十年来全球财富分配极不公平的一次总清算,在某种程度上将是毁灭性和灾难性的。发生以后就是进入5-10年的萧调期。  

   

到2013年经济危机发生前该如何做?  

2008年发生危机预演后,全球救市的结果就是再一次投入货币(更多的媒介),当这些媒介多到“失业”(刺激无效)时,危机就开始了。所以危机前,在这些媒介充分作用下,商品会持续上涨(通胀),当政府嫌媒介太多时,就会限制这些媒介(加息),限制媒介的活动从量变到质变时(趋势拐点),商品才开始跌。所以现在到危机发生前,商品总趋势是往上走的。但那时的上涨不再是供应短少造成的上涨,而是极高库存下好大一部份商品出于对上涨的预期而暂时不参与市场流通而造成的“缺货”假相而造成上涨。所以此时的商品上涨模型将呈现“埃非尔铁塔”一样,阶段性头部尖尖的,上涨时是碎步上涨,下跌时铡刀式下跌,不过底部是不断抬高的。原因是上涨初期,虽然有货,但舍不得卖出,采取封盘和限量的方式,就是采取“限价又限量”的方式;当涨到一定点位而市场热度减退时,就急着想多卖出一点,此时刚开始就是采取“不限量但限价”方式,发现出不动,价格有回落时,就更急着想出货,此时就是“不限量,价也不太限,只要在某一价位上就行”方式出货。所以此时经营商品就必须和期货虚拟套保相结合,即在阶段性高点时(货出不动,问价的电话少了)可以根据一定周期(如半个月或一个月)的销量去期货市场上进行虚拟套保,这样可以保住阶段性利润,同时还可以保持市场占有率,甚至还可以从竞争对手中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树立灾难性危机即将暴发的思维,危机暴发前要做的不是想尽量赚多一些钱,而是想尽办法把以前赚到的财富保住。所以不要再长线投资,如地产、实业。同时不要高负债经营,到2012年时,尽量按自有资金经营。否则很可能前半辈子赚来的财富都清零,甚至还会负债。在2012-2013年,在黄金月级别顶化解后(或美指季级别顶背时)去抄黄金的底,把财富尽量换成黄金,静等黄金避险需求的来临。  

   

危机发生后何时经济才会重新起飞?  

危机后会有两种情况下经济的重新起飞:  

一种就是财富重新分配相对合理:即在本次危机时,好多原先强势群体的财富由于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而清零或负债(清零在本质意义上就是把全部财富重新回归社会),弱势群体分配到的财富大增,这样经济也可以重新起飞。  

另一种起飞就是伴随着新的革命性的新技术革新:智能机器人的大量出现,可以改变劳动力再生产需要20年周期的局面,使得人类拥有的财富大增。新能源技术的出现:如太阳能核能非常方便的应用,假如用于潜艇和航母的核动力能非常方便安全经济地用于家庭用电、家用电器用电、汽车用电,则使得人类在能源这一板块的财富又大增。。。。。。一切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如有带给人类大量的新增财富,此财富足以让人类分配好长一段时间,则经济又会再一次起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