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医患纠纷,媒体要和好稀泥?--对人民日报一篇文章的质疑

火烧 2010-08-03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文章质疑人民日报对医患纠纷报道的立场,认为媒体应客观报道事实,而非和稀泥。强调媒体在报道中需保持中立,避免偏见,同时指出当前医患矛盾中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本文原文来源地址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2323563.html 。括号内为作者质疑,括号外为原文。  

人民日报民生观:医患有纠纷  媒体要冷静  

苗  苗   2010年08月03日 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广东深圳“产妇肛门被缝”纷争,并未随上周深圳市卫生和计生委组织的专家组调查而落幕。 8月2日 ,医患双方均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调查。  

  但与此同时,舆论最初却出现了一边倒的声音,将患者定位于受害者,将医者推向对立面。互联网上,更是骂声一片。(一边倒一定不妥吗?如果医方暗示索贿一事尚待确证,那么缝了肛门一事是否已经板上钉钉?就算治疗痔疮,除了手术治疗留下刀口之外,是否需要缝合?缝合手术刀口与缝合肛门是否难以区分?就算患者、媒体缺少警觉知识,难道就至于少到不能区分刀口与肛门?)  

  医患之间,并不平等。专业知识不对称、手术信息不对称,使患者处于相对弱势。个别(“个别”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具体数值,那么能否确定一个大体范围,10%是否是个别?50%呢?)医务人员索要红包,医德败坏,不断伤害着公众的信任。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公众的情感很容易偏向患者(医患纠纷中,医方吃过亏吗?试举一例。)。如何报道医患纠纷,帮助化解医患矛盾,考验媒体良知,也考验媒体智慧(此处之良知只怕要与智慧对立,有良知便无智慧,有智慧便无良知。新闻媒体以报道事实为最高原则,若谈到智慧,也必然是良知之下的智慧,所谓媒体智慧,不过是将事实更清楚报道出来的一种巧妙,良知与智慧在事实报道方面岂可并列?莫非所谓良知即是和稀泥,而所谓智慧就是把一锅稀泥和得谁也分辨不出这究竟是什么玩艺儿?)。  

  作为媒体,伸张正义无可厚非,为民请愿无可厚非(通观全文,实在不明白作者的意思是“伸张正义无可厚非,为民请愿无可厚非”还是“伸张正义不便厚非,为民请愿不便厚非”?),但这一切,都有赖于客观的立场和翔实的调查(这是一句通用各种场合各种时机的话,但在拖延与推诿尤其是和稀泥时使用较多。另外,支持肛门无端被缝的立场似乎也并非不客观,在更清楚的事实真相浮出出面之前,预先公布报道已知事实,似乎也不宜被指责为“不翔实”。)。在当事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带有偏见性的报道(看来作者有更为客观的立场,有更为翔实的事实,且本文不带任何偏见。本人相信作者是没有任何偏见的,因为所有的偏见虽然错误,却均是持有偏见者内心的真实想法的外显,绝不会是为了某种目的的矫揉造作。),不仅不利于发现真相、解决问题,甚至(这个词用的好,“甚至”,既未明指媒体“扭曲真相”,但又令人浮想联翩)会扭曲真相、激化矛盾。报道医患纠纷,既要倾听患者的求助,也要倾听医务人员的解释(听完之后信谁的?千万不要表态。这在形式倒是符合新闻要公正报道的要求,然而这个要求仅适用于真相暂未明朗时。在缝肛事实已经铁案之时,却还要再次强调此原则,令人莫名其妙。况且,媒体已经将医方及调查组方面的言论如实报道,又哪里偏听偏信了?至于医方及调查组方面讲话有些不尴尬,漏洞百出,难道这也要媒体承担责任不成?)。在医患之间,媒体不妨担当沟通的桥梁,尽量化解矛盾,而不是火上浇油(媒体最主要的是报道事实,而不是做和事佬。化解矛盾未尝不可,但化解矛盾如果与报道事实相冲突,则应放弃这作者授予的附加功能。且无论从毛泽东的《矛盾论》还是从近年现实都能得出一条重要真理:矛盾只有激化才能得以解决,而和事佬只能制造更大更激烈的矛盾。今后若干年内,这条真理可能将是颠扑不破的。)。  

  隔行如隔山。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如果不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很可能会带来误读误解(如果作者不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的话,想必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很不着边际的。或者,虽然作者在该文中并未表现出相当的专业知识,但实际上具备,仅是限于篇幅,不得不割舍,也不得而知)。在报道医患纠纷的时候,媒体也不妨冷静些、虚心些,尽量弄懂医学知识、提高报道专业水准,尽量还原事实真相、体现客观公正(缝了肛门之事暂时不报道为好,媒体记者应当先通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国内外经典医学专著之后再来报道。虽然你现在就知道那确实是缝了肛门,但因未通读国内外经典医学专著,不能提高报道专业水准,报道之后难免惹人笑话,老百姓又太容易看得懂,所以还是不报道得好。此处作者似缺少了建议,即:记者在成为白胡子老爷爷之前,在通读经典专著并获得主任医生的资格之前,不宜报道医患纠纷。只有这样才算是‘秉承科学态度,尊重医学规律’了,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公众误读,增进医患信任’。)。只有秉承科学态度,尊重医学规律,才能减少公众误读,增进医患信任。  

  处于转型期(本人将“转型期”评为二十一世纪最讲义气的汉语词汇,无论出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位大哥都能替你摆平。“大哥啊,要是那外国洋妈没生你,我等都得变哑巴了!”)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医患矛盾也很突出。化解医患矛盾,媒体肩负一定责任,却扛不了全部责任。这方面,医生、医院、政府责任更大,也要做出更多努力。医生应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理解(先做能思想工作,不支付红包就缝肛门,愿赌服输,不可耍赖。为日后取证方便,应当签订缝肛书面合同。但为了保护患者权利,规范医疗行为,应当制定一项长效制度,明确禁止医方强迫患者签订缝肛合同,签订缝肛合同一定要遵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自愿,并对违反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获得患者支持,赢得患者尊重。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院要勇于担当、多做检讨,政府要及时介入、公正处理。  

  希望通过媒体和全社会的努力,医患纠纷能越来越少,医患关系能越来越好(这个稀泥只怕难和。世间事说易行难,谁有本事谁去和这稀泥吧!老支干不了这活儿,先撤了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