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思润:从围攻孔和尚,表明了“新华社”的沦落

火烧 2011-11-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新华社对孔和尚的围攻反映其舆论环境恶化,批评其失去公正性。强调孔和尚言论引发争议,揭示媒体监管与言论自由的矛盾,引发对新闻机构立场的反思。

思润:从围攻孔和尚,表明了“新华社”的沦落  

当看到“孔和尚”骂人消息的时候,没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觉得痛快,只觉得该骂。“骂”,只是在仅有的语言无以表达愤恨时的一种表现。孔和尚虽身为教授,文化底蕴很深,当面对是人非人的人,做汉奸的人,做走狗的人,损害劳苦人民的人,他的知识也是有“局限”的。对于以上那些人,每个正直的人都会感到我们文化的“贫乏”。不用“骂”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愤恨与愤怒。  

只是没有想到就这么几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简单至及的话,在平常不过的话,怎么会引起轩然大波?何以引起这么“声势浩大”围剿?更想不到的是堂堂的中国“老大---新华社”的牵头,并且是“狠嘀嘀”的,大有不置于孔和尚死不罢休的味道。这就不能不发人深省了。至此,我想我也有必要说几句,最起码要表达一个中国人的是非标准的心声;最起码要表明是一个中国人,哪怕微不足道,但也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而不是一个汉奸,不是一个走狗;最起码要让孔和尚知道还有与他一样想骂汉奸、想骂走狗的中国人(当然这得靠心有灵犀)。  

一、新华社是什么机构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从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1月新华通讯社建立,博古被任命为第一任社长。1939年1月7日他写了《祝新华二周年》,阐明《新华日报》的宗旨:“本报志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为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本报愿为一切受残暴的寇贼蹂躏的同胞之苦难的呼吁者描述者,本报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之鼓励者倡导者。”1942年9月,博古撰写社论《党与党报》,首次提出党报是“党的喉舌”。 1943年夏,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调动二十万大军拟进攻延安,在准备军事反击的同时,中央决定先进行宣传反击战, 7月8日 头版用四号字全版发表朱德总司令致蒋介石、胡宗南等电,揭露国民党军调动情况,呼吁团结,反对内战。报纸接连十多天报道延安三万余军民集会反对内战,报道各根据地反对内战、准备反击的活动。毛泽东接连写了《中央“七·七”宣言在重庆被扣》、《质问国民党》、《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英美盟邦大不满意》的评论、社论与消息。博古写了专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为保卫中国共产党而战》与延安三万余军民集会的头题新闻。报纸迅速、猛烈、密集的宣传弹,打得国民党不知所措,匆忙宣称“误会”、“别误会”,下令撤退进攻部队。 1944年2月16日 ,博古执笔的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说:“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并说:“办报是全党一件大事,是人民大众的一件大事,是治国的本领之一”。 1944年10月11日 博古又写了《党报记者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的社论,提出“党报的记者是党的耳目喉舌”,为此“要用党的立场党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不仅反映现实,还要指导现实”,“还要有记者的品质”等等,这些话在延安是黄莺第一声。现在重读也极耐人寻味。在博古领导下,党的新闻出版大军学马列、勤读书、钻研业务的好风尚在他以身作则的带动下逐步形成。  

以上就是新华社及其创始人的历史及作用。我们一定要看到他的宗旨是:“本报志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为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本报愿为一切受残暴的寇贼蹂躏的同胞之苦难的呼吁者描述者,本报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之鼓励者倡导者。”。党报是“党的喉舌”。  

博古讲记者:“党报的记者是党的耳目喉舌”,为此“要用党的立场党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不仅反映现实,还要指导现实”,“还要有记者的品质”  

二、我们现在的新华社是什么呢?挂羊头卖狗肉吗?  

我们现在的新华社不是表明“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从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吗?  

但结果是什么呢?日本对我国的钓鱼岛屡次侵犯,新华社没有正义的声音;南沙群岛,越南、菲律宾、印度对我国的欺凌,新华社的正义之声呢?湄公河惨案结果是什么呢?新华社又做了些什么呢?我国公民在国外受欺凌时,我们的新华社呢?我国的大使在国外受侮辱时,新华社怎么不张嘴呢?------国内的从漫骂我国的开国领袖,到西山会议反党会议,到方正县立碑,到天天有人跳楼,到闫凤娇事件,到城管欺压百姓,到杨武事件,到爆炸事件,我们的新华社又做了些什么呢?康菲事件,转基因事件------新华社怎么就不发挥作用了呢?  

从那方面能看到新华社是党的喉舌、耳目?从那方面可以看到新华社是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从那方面能说明新华社是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  

一个孔和尚的骂话听见了,一个孔和尚的骂话让自己想起是老大了?一个孔和尚的骂话觉得不文明了?一个孔和尚的骂话就突破文化底线了?新华社如果是做这样的事,那与街头小报有什么区别呢?  

三、孔和尚替谁在骂?  

就孔和尚本人而言,我觉得虽然那位本无良知,本无人性的记者,本无道德文化是非标准的记者即使是辱骂他,他也是能容忍的。但采访动机,采访清单明显的是挑衅,明显的有做汉奸、走狗的倾向。难道当狗咬你的时候还不能骂几句?文化素质是以骂了几句来衡量的?  

四、新华社是代表谁?  

新华社是党的喉舌、耳目,是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但这种大张旗鼓的号召“围剿”孔庆东的做法是在维护谁?孔庆东,一个坚持正义,坚持民族气节,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打击汉奸、走狗的人,如果被“党的喉舌、耳目”,被“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的组织“围剿”,那么说明孔庆动不是一个坚持正义,坚持民族气节,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打击汉奸、走狗的人,而是一个“汉奸、走狗”。只有这样新华社的“围剿”才符合道理,但事实是,孔庆东是一个坚持正义,坚持民族气节,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打击汉奸、走狗的人。那么新华社的“围剿”究竟是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而做的?新华社是应该剿灭汉奸、走狗?还是应该把正义、良知、气节剿灭?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孔和尚骂人只是一个一般问题,而新华社如果代表党(肯定不能代表人民,因为大多数人是支持孔和尚的)来做这件事,那么说明我们的党出了问题,我们的党不要他的人民了,但我相信我们的党没让新华社来做这件事。因此新华社的所作所为要为此而负责任。是谁在设计、操作灭绝“正义”?值得深思!党的、人民的喉舌、耳目是一时糊涂?还是被“氧化”?值得警惕!  

五、别有用意设计的失败,新华社一样不能解脱沦落的干系  

孔和尚“三骂”的发生决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纯事件,而是别有用意的设计。在设计者想来,这样激怒孔和尚就可以“师出有名”,把孔和尚打倒在地永不翻身。既除去了“绊脚石”,“钉子”,又对那些有正义的学者、仁人志士起到警戒的作用。想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只是天公不作美,事与愿违,画虎不成反类犬,般石头砸了自己脚,赔了夫人又折兵。但设计者的失败,并不能解脱新华社的沦落的事实。新华社此举不能脱了干系。既是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那么就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就要对党和人民作个正确的交代。使党和人民能放心,而不使党和人民对新华社产生有“颠覆国家和政权”的看法。  

总之,在我想来,现今的社会,国人有几个不想骂的?只是不能登大堂而已。骂只是一种怒激而发的情感宣泄。对那些用正常词汇无以表述的汉奸、走狗,骂只是很轻微的一种表达。我记得在革命战争中有“锄奸”这件事。也许骂不能阻止的话,只能是“锄奸”!  

也许,还有别的用意。  

 2011-11-1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