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董永亮:你我的红楼遗梦,渐行渐远的文化背影

火烧 2011-06-0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红楼遗梦渐行渐远的文化背影,反思红学争议与曹雪芹精神,揭示文化断层与精神流失,强调红楼经典在当代的深远影响与历史意义。

你我的红楼遗梦,渐行渐远的文化背影

董永亮  

以文化人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群体关于世界和人生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沉淀着这个集体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现实准则。  

名著经典者,隽永耐读、薪火相传者也。被刘再复称之为“中国人的心灵旗帜和天国之门”的《红楼梦》,就是一部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炉火纯青、独占鳌头、登峰造极、深沉博大的古典名著。  

董永亮者,湖南科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者也。  

呜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国历代统治者最需要做最希望做而又最难做到的,便非“大一统”莫属了。自张艺谋鸿篇巨制《英雄》中图谋“天下”的始皇帝起,2000多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统一步伐,统一行动,统一语言,统一着装……诸如此类。而文字狱大兴,思想钳制登峰造极的清朝盛事偏偏出了一个唤作曹雪芹的人。  

金庸先生“封笔”大作《鹿鼎记》中“纵横钩党清流祸,料茜风期月旦评”,却是最容易勾起探幽怀古之徒情感共鸣的。据考证,金庸之祖查嗣庭便由文字试题“维民所止”(雍正)而招致灭门之灾。虽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髓是构筑经济、社会、文化、心灵的基础,可时运不济,旧的“游戏规则”正在分化瓦解,中原文明遭袭而于扬弃中获得新生的缓冲时段,大清王朝正在续演“君子遭殃,小人得志”的轮回剧,故更多学者,文人摈弃寄情遣志的偏好,“跳槽”转至精研考据学。董永亮,为中国历史哭泣。因为,我们不得不又面对一次痛苦的直逼灵魂深处的新的文化断层及精神流失的拷问。  

今天的所谓“红学”权威们,你们只是一群兴风作浪、哗众取宠的无知小丑。你们可曾意识到,诸君正“泛舟”于一种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浩瀚大海上呢?雪芹先生,正是对那种“行为乖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的狂傲,“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之先哲风范的经典诠释。大胆假设预言,必然会遭到当世庸人的围攻、排挤,必然注定与苦难、痛苦做伴为伍,甚至不得不作“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状自嘲安慰,这也是一种向世人寻求理解而不可得的无奈。当然,众所周知,大清子民们会让先行者们失望的。但我们不敢想象,中国历史和文学少了曹雪芹,会是何等的贫乏和苍白!文字狱横行的年代,需要先生,却又容不得先生!红楼,董永亮为你哭泣!你我的红楼遗梦,渐行渐远的文化背影今天,泱泱大国的央视《百家讲坛》打着所谓“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招牌进行翻云覆雨般篡改曲解时,最有发言权的作者曹雪芹永远沉默。肉体早灭,精神便随佳作“千载而下”,好个酣畅淋漓!。  

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力量主要源自于她的心灵。《红楼梦》就是一部关于心灵的巨制。我不禁想起了台湾的绿岛,那是融合专制和高压,充满梦魇的象征符号!红楼,董永亮为你哭泣!其实,名著的意义不仅在于雄浑不朽,一页内容多于其他书的全部内容,更在于她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不因时空的改变而改变。《红楼梦》,就是一部描述生活在“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园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茫茫中原大地上黄皮肤黑眼睛讲着“之乎者也矣焉哉”的被世界称为Chinese(中国人)人群生活图景的画卷巨制。于是,她在不自觉中以奇瑰的想象和既存的艺术魅力,营养和滋润民族的想象力。她呼应现代人在水泥森林中对根性文化的怀念和思考,展现一个至今仍在行进在原有轨道的文化中国。我们的历史情愫,抛洒在了大观园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上,自己便俨然成为残存古迹的影子。这是一种见证和反思。我们时常为台独分子的把戏伎俩出离愤怒,我们更应该关注台海两岸三地国人的“历史感”和“文化记忆”,那样,我们获得了悲天悯人和超度众生的气质。民进党和台独人士并不可怕,最为严重的祸害是我们自己被人为割裂。文化归属感超越了地理距离,这是文化自救的前提和基础。红楼,我看您时,您显示了一种超越自然的博大顽强;您看我时,我会阐述一种根深叶茂文明的伟大辉煌。不觉间,我们出示了一长发黄的ID通行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怀念潇湘馆。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这是一位孕育现代良心思索及冲决网罗羁缚的,承载一份瓦解而未新聚的伦理新知的知识女性。一种天地寂寥惆怅感油然而生:她是一位不能与当世物类聚分的执著女子。诗稿之焚,毁灭着思想火花;人之病亡,遗失了林黛玉之所以为林黛玉的东西。多么可怕而可悲。千年来,社会的变革主要涵盖涉及法统和道统的改进。(换言之,政体和意识形态)而中国女子终极的张扬个性,则是国人对人性的重新整合和建构。林妹妹的柔弱,预示一种良知的孱弱,这是本人和民族的不幸。在太多的祖先们,把自己思想的贞操无私地奉献给虚伪的封建礼教的时候,林妹妹思想的鸟儿在专制的华夏无边暗夜孤独地飞翔。毛泽东主席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正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这说的是争论不休的女子解放问题。红楼,我为你哭泣。常识,常常被封杀、掩盖的国家是不会有所进步的。  

我说:“传统文明必须要有反传统文化与之相辅,才能使这个民族有生气和希望。”传统者,可憎的顽固面孔也。中国讲求“和而不同”,却在践行中和良好宿愿背道而驰。因此,在万马齐喑,言论行事趋于统一的年代,出现宝哥哥是极为珍贵的。《红楼梦》已经是一个“市民社会”了。曹雪芹先生只是一个思想家,且从维护其败落家族的旧有习俗、传统出发,对这个社会的虚假丑恶,人情冷暖刻画出来而已,而不是这种规制。当这种文明走向没落的时候,“卫道士”们便会用这种文明曾经接纳和滋生的“三教九流”来拯救它。儒、佛、道、墨、兵,相互斗争,而又互相妥协,用制衡来使这种制度苟延残喘。红楼,我为你哭泣。宝玉的悲剧正在于这个养育他的制度。一个无效制度的可怕在于创造了维护这种制度的人。宝玉,孤独啊,因为他要承受时代的落差和同代人的误解。况且,那是一个以“和谐”为齿的年月。宝玉又是幸运的,有那么多性格多异,幻想进步的女子和他为伴。“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当这群人的子孙意识到制度创新是药剂和良方的时候,这个民族前景多了光明。  

    世界上有一种记忆唤作“遗忘”。我们将《红楼梦》彻底遗忘,我们不需要曹雪芹的时候,我们正走近现代文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网,正是一张千百年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国画。习惯于“窝里斗”的民族,一方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之上。“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鲁迅的中国作家写过“人血馒头”,真个阴森恐怖。直到今天,还有拿反腐倡廉的血谋取一己之私的各种引发血案的“馒头”。这制约民族素质的提高。一个群体旧有性格的彻底拯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一个善于思考,关注个体尊严的国家远比他的落后更让人尊敬!  

曹公名尚在,读罢泪沾襟。曹雪芹走了,红楼千古。雪芹的血液流淌在白山黑水,回荡在四海神州。红楼,董永亮为你哭泣!今天,我们考古般发掘她,那些人,那些事时,历史却无可弥补。在我的记忆深处,红楼是一种将中国哲学大众化并获得升华的国民心态记忆图片。点击一下,不尽良知滚滚来。  

你我的红楼遗梦,渐行渐远的文化背影。于是,当董永亮不再为红楼哭泣时,红楼高筑或隐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国家,人民将获得长足进步。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愿所有的中国文化记忆与红楼之梦共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