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事业普贤行——《红楼梦》的理想
青帝事业普贤行
——《红楼梦》的理想
余画洋
简稿写于2010年6月1日
一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说“女客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菌来了”。这是一处暗示。娄字和鹿字音近,鹿字加上菌字的下半边就成了麕字。《诗经》中有《野有死麕》篇,南宋严粲《诗缉》说麕字“音君”,并引用《说文》的注解:“麕,獐也”。在《红楼梦》这一回里,黑山村的乌庄头交来的账目上写着“大鹿,獐子......”等物,其中獐子五十只。单子上还附了他物,如“活鹿两对”。第五十三回后面还讲到贾母“将自己这一席设于榻旁,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坐着”。我认为这四人对应的就是所谓“活鹿两对”。跟“死麕”联系起来,撇开宝玉不算,共是女子五十三人。
曹雪芹以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的神话隐喻宝黛爱情,其中神瑛侍者之名应是从《西游记》里红孩儿的诨号圣婴大王和他被收伏之后的身份善财童子变化而来。《华严.入法界品》叙说了善财童子五十三次参访“善知识”求道的故事。诸多善知识中包括了弥勒、文殊和普贤三位大菩萨。在《红楼梦》里,贾宝玉与大观园众女子,犹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宝玉真心喜欢的是宝琴、湘云和黛玉,她们三位对应于弥勒、文殊和普贤。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黛玉代表了普贤,也就是最能体现华严境界的菩萨。
二
《华严经》第七十八卷里的一段话,我最喜欢,我把它节录在下面。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道场众会,指示善财而作是言:
“......诸仁者!此长者子,勇猛精进,志愿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未曾暂起一念疲懈。”
“......此长者子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解脱诸苦,超诸恶趣,离诸险难,破无明闇,出生死野,息诸趣轮,度魔境界,不著世法,出欲泥,断贪鞅,解见缚,坏想宅,绝迷道,摧慢幢,拔惑箭,撤睡盖,裂爱网,灭无明,度有流,离谄幻,净心垢,断痴惑,出生死。”
“诸仁者!此长者子,为被四流漂泊者,造大法船;为被见泥没溺者,立大法桥;为被痴暗昏迷者,然大智灯;为行生死旷野者,开示圣道;为婴烦恼重病者,调和法药;为遭生、老、死苦者,饮以甘露,令其安隐;为入贪、恚、痴火者,沃以定水,使得清凉;多忧恼者,慰谕使安;系有狱者,晓诲令出;入见网者,开以智剑......”
“......此长者子,于一生内,则能净佛刹,则能化众生,则能以智慧深入法界,则能成就诸波罗蜜,则能增广一切诸行,则能圆满一切大愿,则能超出一切魔业,则能承事一切善友,则能清净诸菩萨道,则能具足普贤诸行。”
三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可以与第五十三回对观。曹雪芹用李慧娘预示晴雯的命运,以林四娘比拟黛玉的情怀。在这一回宝玉说“一样花一位神”,而且还有“总花神”。第三十七回李纨道出宝玉的旧号为“绛洞花王”,所以宝玉就是这“总花神”。青帝掌管百花,因此曹雪芹是在以宝玉暗比青帝。
黄巢有名的咏菊诗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又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发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曹雪芹让林黛玉在海棠社“魁夺菊花诗”(第三十八回),还让她“重建桃花社”来取代海棠社(第七十回)。海棠象征着富贵秾丽(“李纨终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第三十七回),因而前者暗示“冲天香阵透长安”,后者暗示“报与桃花一处开”,他的用意,还不清楚吗?曹雪芹也是在“敢笑黄巢不丈夫”呢!
四
在五十三回中,详细叙写了乌进孝送来“年物”的账目,这里不必转述。读着曹雪芹以玩笑出之的文字,我们倍觉剥削的苛酷,人间的不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寻求的是“菩提心”,而曹雪芹领悟的是要反抗,要斗争。所以《红楼梦》的确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深婉隽永的笔致,隐藏着作者至为高远的理想,那就是青帝事业普贤行。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