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卖身外资的本土品牌
大国经济,就是品牌和产业链经营,这是大道和正途。美国、日本、德国这些世界经济大国不用说,每个都能如数家珍地报出无数自己的品牌。甚至小国如韩国瑞士,都十分珍视本土品牌的经营,以品牌在国际上场名立万。
但在中国,多年来人们目睹的,却是神州大地上先后有无数本土品牌的消失或“改旗易帜”,其中以下十大品牌的沦丧最让人痛心疾首:
南孚电池(电子产品,福建)
中华牌牙膏(日化,上海)
天府可乐(饮料,四川)
北冰洋汽水(饮料,北京)
双汇肉类(农产品加工,河南)
哈尔滨啤酒(饮料,黑龙江)
全兴酒业(酒类,四川)
大宝日化(日化,北京)
乐百氏(饮料,广东)
活力二八(日化,湖北)
改革开放以来的轻视本土品牌经营,本土品牌被简单的“一卖了之的”过程,也是中国一步步成为“国际打工仔”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一步步加深的“被控制”、“被剥夺”、被“殖民化”的进程,也是中国一步步陷入“美元陷阱”的进程。
中国外资多了,但国家核心竞争力并没有提高。
中国产业以卖本土品牌度日,自己最终会成为跨国资本全球生产链的一个生产环节。
历史将证明,这些牌子即使在竞争中消失,也比卖身给外资好。因为在战斗中像一个男人战死,还能鼓舞同道。委身于外资做小,虽然地方得了一点暂时的就业,但给中国人搞品牌经营、做强本土的信念和意志,却是无情的打击和侵蚀!
而且,许多本土品牌卖身契的签订,往往并不是这些企业本身的意愿,而是忙于在引进外资上树立政绩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政府这样的恶行,同国家整体经济战略的缺位、同无脑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有反例,在全国人民的呼吁下,“徐工”被卖给美国卡特彼勒的交易在最后一分钟叫停,汇源被可口可乐吞并的合同也生效前的最后一钞钟被中止。“徐工”保持民族品牌,维持了向上的势头,汇源也还活得好好的。但即使汇源在战斗中死去,也比卖给可口可乐好。卖给可口可乐,中国除了得到一大堆绿纸、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外汇储备困境和“美元陷阱”之外,又能得到什么价值提升呢?倒是外资、倒是可口可乐们,“干掉”或“收买”一切对手的战略又得逞了!
中国经济要做强做大,本土品牌必须有战斗到底的意志,而决不能委身于外资!中国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对品牌的态度,决不能等同于适应全球化并购的国际品牌!但即使是法国这样的国家,也曾经发起了“达能保卫战”,而这是那些鼓吹无条件与国家接轨的近视者们从来都不愿意正视的!
没有强大的本土品牌,没有全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国崛起最终会成为沙上之塔无缘之水无本之本,中国经济将最终徒具“肥大”之体而无“筋骨”之强,中国将只有GDP节节高攀而无国家核心竞争力之全面提升!
希全国的有识者慎察之!
2010-11-1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