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咋对农民朋友一往情深?
习近平咋对农民朋友一往情深?
今天,我偶然读到了习近平同志2004年10月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用权讲官德、用权讲原则》。在这篇文章中,他给“官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这是个历史的范畴。中国古代德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一是要以道德作为政治的根本纲领。‘为政以德’,即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的拥护;二是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百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要想达到‘正’,就要自省、自律、自责、克己,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虽然古代官德修养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但政治文明具有继承性,如果扬弃其中的封建内容,有些东西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德乃立身之本,为政之要。古人讲:“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为人者,要讲“公德”;为官者,更要讲“官德”。从政重德一直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优良传统。古人坚持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平天下的前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新中国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作为执政党,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德”的问题至关重要。只有作风正了、道德高尚了,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顺乎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习近平同志这篇谈“官德”的文章,是他对为官哲学的总结,也是他对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成为一个被群众认可的官员的睿智思考。
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且不说他的执政是怎样地“为政以德”,仅从习近平同志对陕北梁家河村一位农民的一往情深中,就可以探知他的这种“官德”。
陕北梁家河村农民吕侯生是习近平同志插队时的好友。当时习近平不会做饭,吕侯生就把做饭的事“承包”了。习近平在煤油灯下读着吕侯生连书名都认不得的书,吕侯生就憨憨地坐在油灯的一旁,陪着习近平看书写笔记,晚上一条被子两个合伙盖。那时陕北农民生活艰辛。一次夜战回来,习近平肚子饿得咕咕叫,屋里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吕侯生便把玉米粒子舀了两大碗放进锅里,烧开煮熟,两个人眨眼工夫就狼吞虎咽地报销完了……
1994年,吕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医院治疗两个多月,花了6000多元仍不见好转。本来就贫困的吕侯生已债台高筑,实在没法了,吕侯生给时任福建省委党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信说了自己的状况。不到半个月,习近平给他寄来500块路费,请他到福州治病。吕侯生一到福州,福州市委接待办很快为他办好了住院手续。当晚11点多钟,习近平忙完一天的工作,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来到医院,拉着吕侯生的手,与他拉了两个多小时的家常。此后,只要在市里,习近平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吕侯生的病榻前来一趟,他说:“侯生,给你治病,都是我自己花钱,花多少我都愿意。”
经过治疗,吕侯生的病得到了好转。吕侯生要回陕北了,习近平给他买了一张飞机票,还把2000块钱塞到吕侯生手里。吕侯生激动地说:“近平同志,真是不好意思呀,这一趟花了你几万块”。习近平说:“谁让我们是朋友哩!”
1997年8月,吕侯生的病又犯了。这时,已经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快两年的习近平,工作比以前更忙了,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这位农民朋友。晚上9时会开完,就匆匆赶到医院看望吕侯生。第二天晚上,百忙中的习近平又赶到医院,把院长、专家、主治大夫和护士找到一块,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并安慰侯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强,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
这一年10月底,吕侯生在山西太原武警医院做了截肢手术,习近平闻讯后,将医疗费全部支付。2000年1月,吕侯生第三次到了福州,这时习近平已当选为福建省的省长。吕侯生是戴着假肢一瘸一拐的去的。一见面,习近平用手反复摸着吕侯生的腿,高兴地说:“我的农民朋友大难过去了,咱一块合影做个纪念吧”。
由此可见,习近平对农民朋友是多么地关心,多么地真诚。这份情,这份意,展现的是他对人民群众永远不变的爱!
就为官者而言,对农民的感情折射其官德。有官德,才能对农民一往情深;无官德,对农民就忘恩负义。正因为习近平同志有“官德”,正因为习近平同志对农民朋友一往情深,才赢得了包括农民朋友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拥戴!
注:本文中的部分材料,源自强博博友余玮先生发表在2006年12月《大地上》一篇题为《习近平:乘“红船”而“走在前列”》这篇文章,特此致谢!
您或许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舟曲大灾祭文
关于 “对美战略”全面构思!
谈谈为什么用鱼雷击沉美航母是稳妥的办法!
邓老爷子的八个没想到
官员真的喜欢打高尔夫?
谁“自造不稳定因素”就追究是“维稳”关键?
十几位部长,都能撑起半个政府,怎么就降低不了一个事故?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