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顾炎武
文章通过毛泽东对顾炎武的评价,探讨两人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其忧国忧民情怀与实践精神,体现历史人物的共同志向与精神传承。
毛泽东与顾炎武
(李良书简二零零八年二月七日之二)
江苏昆山顾炎武亭林先生, 崇理行实, 文武兼资. 留心天下经济以求生民之利, 跋涉山川四方以究国防之由. 一生主经世致用之学, 行为国为民之义, 一反宋儒言心言性, 费事失事之钝行, 读其日知录者, 其不感动者几希!
今于友人处偶得毛泽东评顾炎武二则, 中谓, “此数古人者,皆可师也。”, 于我心有戚戚. 乃觉天下仁人志士其境或非一, 而其志则实同也. 唏嘘之余, 未敢藏私, 置此而公之同好焉!
李良
xxxxxxxxxxxxxxxxxxxxx
毛泽东评顾炎武
毛泽东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钞节,经世要务,——讲求。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主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摘自毛译东1913午10月至12月《讲堂录》,原文出自潘耒《日知录序》(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第599页:
惟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创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顾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乘而喜马。此数古人者,皆可师也。
——摘自毛泽东1917年4月《体育之研究》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