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向阳下乡记》看基层组织的消失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最近播完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真好。全剧没有一句政治口号,也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充是在宣讲最崇高的政治含义,那就是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农民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该剧描写的是,市商业局干部马向阳,以派驻第一书记的身份下乡,到大槐树村工作一年。他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知识、技术和资金,给大槐树村的村民在精神物质生活方面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走共同富裕道路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
剧中描写市委书记和市商业局长都在密切关注派驻第一书记的工作,镇政府对马向阳的工作也表现出支持,可以看出市、局和镇各级党组织对改变农村面貌的关心和支持。但是纵观全剧,丝毫没有看到大槐树村党组织的存在。看完全剧,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子里徘徊,那就是,马向阳一年届满回城后大槐树村会走向何方?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随着马向阳的离开,大槐树村将如何是作品留给观众的一个悬念,这样的处理也许非常有余味,也许给拍摄续集留下空间。从剧情可以看出,马向阳离开后的大槐树村,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再富裕也有可能被一任不良的村委会主任毁掉。三十多年以来,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了。也许,作者匆匆结束故事,是在用余味来说出不便说的话,那就是对基层党组织的机能完全被摧毁的叹息。
说到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我想起一件事情。1975年我即将高中毕业,我们班一位很具领导能力的班干部,率领全班同学徒步从开封市走到林县红旗渠。全程300公里,没有老师领队,只有我们一帮十六、七岁的孩子。我们只带了简单吃饭的钱,没有任何路费和住宿费。很少有女生家长因不放心阻拦。整个活动有趣、顺利、安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走不动的时候,搭乘农民的各种车辆,从未被拒绝过,当然是免费的。特别是每到一个村庄住宿,我们就持学校开具的介绍信找村支书,村支书、村会计和村小学的校长、老师,就会热情帮我们安置住宿,送茶送水。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注意安全。从不涉及住宿费的问题。那次活动彰显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当年那种景象在现在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毛泽东时代,由于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是健康的、有效的,国家能够将很多罪行轻微的罪犯,放回社会劳动看管教育,使他们更容易重新做人,还节省了国家的监狱管理费用。
由于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是健康的、有效的,境外间谍很多是被边境民兵抓获的。
由于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是健康的、有效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恐怖活动,基本是被建设兵团和群众在萌芽状态下扑灭的。
由于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是健康的、有效的,那时候汉语词典没有“维稳”这个词汇。当然也不存在花费大笔维稳费用。
由于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是健康的、有效的,每个基层单位自身就具备很强的反腐能力,社会是清廉的。
由于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是健康的、有效的,形成“十亿人民十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就没有帝国主义敢打中国的什么主意。
总之,如果全国的基层党组织是健康的、有效的,就相当于整个国家机体的每个细胞是健康的。每个细胞都是健康的,这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就是最有效,最有力的。损害了基层组织的有效性,就只能被动地用监狱、武警、公安局、国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专政工具来处理所有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不顾“共产党执政是中国的最大国情”,刻意把“依法治国”和“党组织的作用”对立起来,导致基层党组织功能几乎丧失殆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损失之一。尽快恢复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功能,是重中之重。
2014年10月18日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