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闲言:香港“占中”的启示

火烧 2014-10-1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香港占中运动对大陆的启示,强调习近平在意识形态和舆论治理上的先见之明,指出中国无法承受特定形式的民主,需加强内部治理以应对外部冲击。

  在大陆知识界持久享有较高声誉的前总理朱镕基,其声望最隆是在1998年接任总理之时。当时他之所以享有如此声望,是因为在1994、1995年主管大陆金融之时,及时采取了紧缩政策,以严防、紧守之阵势,避免了随后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成就了先见之明。

  当下,发生在香港的“占中”运动,也正在成就习近平的先见之明,成为他的1997。由于此前采取了对意识形态和舆论加强管理的方略,切切实实地把意识形态和舆论“管起来”了,从而使街头政治、“颜色革命”在大陆失去了衍生空间;香港闹腾得再厉害,大陆也自岿然不动,海外势力欲借港九辐射内地的图谋成空;中央和香港行政当局由于没有“恐惧于牵一发动全身,闹大不可收拾”的压力,因此也就可以从容应对,无须采取激烈手段。可以说,习近平在意识形态安全、舆论安全上的未雨绸缪,其收益是多方面的。既稳住了自己的阵脚,无惧外部冲击;又避免了迫于危机的激烈反应,从而可以将事态导向良性,避免了相互“走极端”的恶性循环。

  若没有习近平的预扎篱笆,不难想象,大陆要么被香港“占中”运动带动得风生水起,让意图在中国搞“颜色革命”的人喜从天降,随之兴风作浪;要么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从而可能陷入海外舆论所谓的“人权危机”——到那时,真是硬也硬不得,软也软不得,左右为难,软硬都不得好。不难推测,“占中”运动如果是发生在几年前,大陆或许早已是群魔乱舞、风声鹤唳,甚至国将不国的局面。事实上,香港“占中”的发生,本就是被惯坏的结果。此前好几次香港出事,只要有人上街,事情闹大,政府方面马上退缩,遂给某些人造成“一闹就灵”的心理暗示。可惜呵,那些欲图在中国“搞事”的海外势力错估了形势,没想到在今天的中国还能出现个习近平,“占中”晚搞了几年,于是乎效果乃有天壤之别。当然,这些人也需要进行准备和酝酿,并非是可以为所欲为。

  香港“占中”运动的发生,运动中参与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可理喻、不计后果的表现,在在皆佐证了习近平的先见之明。香港“占中”运动对于大陆的启示是:1,中国承受不了这种形式的“民主”;2,这种“民主”不可能致中国于良性进步,而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3,大陆不能放弃对意识形态和公共舆论的治理;4,只有先把自己的堤坝筑好,才能无惧于外部的风浪冲击,进可攻、退可守,从容应对;内部若不固,则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宽严皆误。

相关文章

  • 李甲才:香港问题骑虎难下也得硬下来
  • 亚洲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创建背后的美国推手
  • 香港“真普选”就是“真民主”了吗?
  • “社会保护运动”还是“离岸政治”:香港“本土化”运动刍议
  • 后殖民问题与颜色病毒──香港「占中」剖析
  • 郑若麟:占中、颜色革命、美国小册子
  • 昆仑岩:要防颜色革命,先反和平演变
  • 刘金华:年轻人会否成为“颜色革命”急先锋?
  • 敌对势力为我们敲响的“亡党钟”--乌有之乡举办香港时局研讨会
  • [视频]王立华:对香港占中问题的处理显示出中央的成熟
  • 香港占中背后的死结--基尼系数冠绝全球
  • 05txlr:由“占中”想到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普选制的论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