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读<杂文报>"文化沉思"<"杀"声一片>有感
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
——读《杂文报》“文化沉思”《“杀”声一片》有感
杨景水
《杂文报》2010年11月16日“文化沉思”版发表的任重先生的《“杀”声一片》,开头就说:“翻开中国历史,无论是正史,或是野史……里面都充满一个‘杀’字。……这样杀来杀去本要杀出个清平世界,结果却只杀出个刀枪恐怖下的一片死相的暂时稳定的世界。”在任先生看来,“用‘杀’来解决问题,表面看来简捷高效、干净利落,因而最能让一些人神往——康有为在变法时自信十足地说:‘杀一两个一品大员,则变法成矣’。言下之意,砍一两个人的脑袋就能把专制向民主转型的伟大社会工程搞定了。”听来,这后一句似乎还有点道理。
然而,事实上康有为的变法在萌芽时就被窒息了!倘若康有为真有那个本事,说不定真的“变法成矣”也未可知。遗憾的是,正因为改良派的康有为变法不可能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他注定是要失败的。这才是历史的真实!怎么任先生杜撰此例时没有以历史的眼光认真地审视一番呢?历史的真实就是这样,你杀不了我,我就要杀你!康有为如果不是跑得快,早就身首两地了。
任先生还说:“有个很大的前高层领导,发誓要杀多少多少贪官,又准备了多少棺材,说前面即使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自己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这样的豪言壮语,直激动得多少人热血沸腾欢声雷动。”恕我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个“很大的前高层领导”,也没听说过,更没感受到“热血沸腾欢声雷动”。以“国人”为视角的任先生,所说的这个“很大的前高层领导”,自然不会是省市级的什么领导了;如果是,那就不是“很大的前高层领导”了。没有的事情,为什么到了任先生的笔下,就活灵活现了?
杀贪官难道不大快人心吗?当然,反腐不能只靠“杀”,那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靠“杀”解决不了问题。此点大概与任先生没有分歧。但任先生写作的目的并不止于此,而是在宣扬人性的普世价值观。然而,却无意中暴露了普世价值观的破绽。说“人性是相近的”,又说要“有效地抑制人的恶性,发展人的善性”云云。请问,“善”与“恶”怎能“民主平等”地“相近”呢?这样的“社会系统”到哪去找?这样的“自由幸福”到哪去找?难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难道不需要在《宪法》的前题下不断完善,人人维系之,而要任先生在报纸上另外寻找什么“社会系统”?!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