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人”在阿凡达的帮助下取得了抗美战争的胜利
《阿凡达》通过潘多拉星的抗美战争,揭示资本对利益的追求与破坏。影片展现Na'vi人联合生物反击,最终击败美军,体现对美国侵略的否定。
这个电影看到最后,总算明白,原来是詹姆斯卡梅隆讲了一个寓言。
潘多拉星,一个被打开了邪恶的魔盒,而只剩下希望的地方,吸引来了来自遥远地球的美国侵略者。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出产一种叫做unobtanium的矿物。这种物质可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再加上它异乎寻常的价值密度——仅仅一千克就值2000万美元(难道是美国发生通涨了,怎么这么贵!)。一个小小星球有这样的资源,所以它的噩梦是无法避免的。
美国人训练了大量的武装,研制了高科技的装备,来保证他们在潘多拉星的安全。他们的飞机非常像鱼鹰V-22鹗式的改进型,所装备的机械外骨架类似钢铁侠,作战研究室里配备了全息影像技术,可以模拟这个星球的高山湖泊。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甚至利用克隆技术“培养”了一批具有Na'vi人的身躯和地球人思想的间谍。
可是没想到,后来间谍们逐渐被潘多拉星人感化,最终选择了站在了同胞的对立面。最后,热兵器与冷兵器进行了一次殊死的搏杀,就在Na'vi人就要溃败时,潘多拉星球之上的所有生物(统一战线?)从天空和陆地展开了绝地大反击,美国这个纸老虎瞬间就被撕碎了。(我原本以为美国人会动用核武器,他们最后竟然没有使用,我非常不解。)一个叫Jake的美国人和他的女友Neytiri还手刃了美军司令官,这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之前看到片中有一段司令和Jake的对话,我就知道这二人必有一战,获胜方肯定就是后者。司令代表的是资本的维护者,Jake代表的是一个有良知的美国人。他没有因为种族的原因,而放弃对另一个星球的拯救,确实值得敬佩。(不过,要是没有那个异族女性的话,这一点还值得怀疑。)
美国人被赶出了潘多拉星,而一些人留了下来,据说导演想了两年才定稿。电影的其他结果导演肯定预想了不少,但是他最终选择了这个,如此举棋不定,似乎在说明,这是一个的痛苦的抉择。这个结果好比因石油而战的美国人被赶出了伊拉克,而在伊拉克人民的心中,美军恰好也是侵略者,这一点不知道小布什或奥巴马看完电影后(如果他们也看的话)能不能联想到。
整个故事的架构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谍影重重的外星翻版。唯一不同的就是,导演有机会展示一下想象力,搭建了奇幻的外星舞台。然而,所有一切的背后,简简单单就是两个字——利益。资本对利益的追求可以穿越宇宙,而他的方式永远是简单粗暴的。美国人把他在地球上的那一套东西又复制到了潘多拉星上,他们只带来了无尽的破坏和血腥,而没有任何好东西。Na'vi人的家园-一颗900英尺的大树-被导弹炸毁时,一方面是痛苦的哀号,一方面是美军司令手中醇香的咖啡。一名美军女飞行员不忍目睹这样的屠杀,自己开着飞机没有请示就撤了,预示了她最后反戈一击,也加入了抗美行列。
如果说《2012》是地球对人类的最终否定,那么《阿凡达》讲的就是一些美国人对美国利益的最终否定。现在的美国导演似乎对现实非常不自信,自然而然电影也都是专攻下三路。以前拍电影讲的,都是美国英雄打败外星人拯救全世界,例如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独立日》;要么就是美国英雄杀身成仁炸毁小行星,避免其与地球相撞的惨剧,例如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绝世天劫》。这么悲观的美国人,难道是因为金融危机、种族歧视、恐怖主义、天价医改、校园军营枪案等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许还有所谓“道德模范”的老虎伍兹的性丑闻吧……
潘多拉星,一个被打开了邪恶的魔盒,而只剩下希望的地方,吸引来了来自遥远地球的美国侵略者。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出产一种叫做unobtanium的矿物。这种物质可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再加上它异乎寻常的价值密度——仅仅一千克就值2000万美元(难道是美国发生通涨了,怎么这么贵!)。一个小小星球有这样的资源,所以它的噩梦是无法避免的。
美国人训练了大量的武装,研制了高科技的装备,来保证他们在潘多拉星的安全。他们的飞机非常像鱼鹰V-22鹗式的改进型,所装备的机械外骨架类似钢铁侠,作战研究室里配备了全息影像技术,可以模拟这个星球的高山湖泊。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甚至利用克隆技术“培养”了一批具有Na'vi人的身躯和地球人思想的间谍。
可是没想到,后来间谍们逐渐被潘多拉星人感化,最终选择了站在了同胞的对立面。最后,热兵器与冷兵器进行了一次殊死的搏杀,就在Na'vi人就要溃败时,潘多拉星球之上的所有生物(统一战线?)从天空和陆地展开了绝地大反击,美国这个纸老虎瞬间就被撕碎了。(我原本以为美国人会动用核武器,他们最后竟然没有使用,我非常不解。)一个叫Jake的美国人和他的女友Neytiri还手刃了美军司令官,这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之前看到片中有一段司令和Jake的对话,我就知道这二人必有一战,获胜方肯定就是后者。司令代表的是资本的维护者,Jake代表的是一个有良知的美国人。他没有因为种族的原因,而放弃对另一个星球的拯救,确实值得敬佩。(不过,要是没有那个异族女性的话,这一点还值得怀疑。)
美国人被赶出了潘多拉星,而一些人留了下来,据说导演想了两年才定稿。电影的其他结果导演肯定预想了不少,但是他最终选择了这个,如此举棋不定,似乎在说明,这是一个的痛苦的抉择。这个结果好比因石油而战的美国人被赶出了伊拉克,而在伊拉克人民的心中,美军恰好也是侵略者,这一点不知道小布什或奥巴马看完电影后(如果他们也看的话)能不能联想到。
整个故事的架构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谍影重重的外星翻版。唯一不同的就是,导演有机会展示一下想象力,搭建了奇幻的外星舞台。然而,所有一切的背后,简简单单就是两个字——利益。资本对利益的追求可以穿越宇宙,而他的方式永远是简单粗暴的。美国人把他在地球上的那一套东西又复制到了潘多拉星上,他们只带来了无尽的破坏和血腥,而没有任何好东西。Na'vi人的家园-一颗900英尺的大树-被导弹炸毁时,一方面是痛苦的哀号,一方面是美军司令手中醇香的咖啡。一名美军女飞行员不忍目睹这样的屠杀,自己开着飞机没有请示就撤了,预示了她最后反戈一击,也加入了抗美行列。
如果说《2012》是地球对人类的最终否定,那么《阿凡达》讲的就是一些美国人对美国利益的最终否定。现在的美国导演似乎对现实非常不自信,自然而然电影也都是专攻下三路。以前拍电影讲的,都是美国英雄打败外星人拯救全世界,例如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独立日》;要么就是美国英雄杀身成仁炸毁小行星,避免其与地球相撞的惨剧,例如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绝世天劫》。这么悲观的美国人,难道是因为金融危机、种族歧视、恐怖主义、天价医改、校园军营枪案等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许还有所谓“道德模范”的老虎伍兹的性丑闻吧……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