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常恐见无因
他的第一本书曾点燃了许多学子北大之梦,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有人说,他后来的书渐出渐多,质量有所下降。比如把博客文章拉下来几篇就凑成一本书,打乱顺序胡乱起个名字就又是一本,这种书是不能传世的。的确如此,但也许他本来就不想传世。一味追求文章的惊世骇俗,结果反而会被人遗忘。他的文字作为启蒙工具每一篇都被无数的人点击,这就够了。虽然以后时过境迁,他所写的具体事情都会烟消云散,但这些文字在当时已经起到过作用了。
他是以鲁迅自况的。周树人学过医,做过书斋里的学问,后来在金心异的劝说下,呐喊彷徨后最终决定以文章作为匕首投枪去战斗。这时周树人有了新的名字:鲁迅。鲁迅的文章当初是刊登在小报夹缝中的,旁边就是治疗性病的广告,但鲁迅就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与反动派做斗争。追慕遗风,他也开始开设了博客,开始作客第一视频,这时他也有了新的名字:那是一个佛教中专门度人的称号。
真正让人佩服的是他人民性的立场,永远坚定地站在被压迫者一方,发出与强大的主流媒体不同的声音。当然声音不同不一定是对的,但左右两派你都听一下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从何时开始,主流媒体上出现了一个词:“不明真相的群众”,为什么毛时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现在群众却“不明真相”了?我想现在群众的文化水平已远远超过毛时代了吧?怎么却渐渐地“不明真相”了?原因很简单:媒体不再为劳动人们说话,而是在为精英说话。(现在“精英”越来越被赋予和百姓对立的意义,简直玷污了这个词,其实我们有很合适的词来指代这一群人:权贵。)
于是他站出来呐喊。
呐喊的意思是我不上,只站在旁边助威,但事实上,他已经成为主力。
祝他仙福永享,随时准备着为支持他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