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货币的属人性

火烧 2011-10-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探讨货币在不同主体下的属性差异,分析市场经济中主体差别对货币功能的影响,强调制度基础与自然实践价格的关系,揭示货币属人性的外化表现。

货币的属人性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货币具有因人而异的属性,也即尽管货币的自然属性相同,但是因其持有者的属性不同,导致其社会属性不同。

货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被打磨得完全没了属人性。在他们的理论中,仿佛不同个人、阶层、阶级、地区、国家、国际联盟等主体持有的货币在市场中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即作为相同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功能。

实际上这只是基于对主体的属性进行完全相同的假设的理论前提下的货币理论。资本主义的市场与封建的市场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前者的主体比后者的主体更平等而已,而非前者是绝对地平等而后者又是绝对地不平等。不平等哪来的市场?谁能否认人类的封建主义、奴隶主义甚至原始部落时代没有市场交换行为?但是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货币理论却忘了这一点。

我们再具体地看一下。奴隶主义或封建主义对市场交换的法律管制,不光有针对特种商品的无主体差别的管制,还更多地有针对特种商品的有主体差别的管制。在奴隶主义或封建主义时代,犹豫主体差别大,人与人的差别以及体现于市场法律管制的货币的属人性就很明显。到了资本主义时代,主体差别变得足够小了,货币的属人性体现在针对特种商品的有主体差别的管制外,还体现在货币的多寡上面。因为资本主义时代的主体差别,除了市场法律管制,更多地是在法律管制基础上在市场中用货币的多寡来衡量了。货币的多寡所体现的属人性还进一步外化为或现象化为各种产业的增殖能力或自然实践的先进性。资本主义经济学能现象地看到各种产业的增殖能力的差别,也能直观到产业背后自然实践的先进性的差别,但是却忘了作为其本质的货币的属人性。

市场主义把现代社会描述得如此平坦,以至于大家都忘了市场里包括货币、商品、价格等各种要素的属人性,而只是将本质上为调和主体政治经济文化差别的各种制度看成是例外。在主体差别消灭前,人类社会的包括非理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实践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与生俱来地印有体现主体差别的各种属人性。

我们研究要市场中某种自然实践的价格,就是要从市场的制度基础入手,从基本政治制度入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各种层次上的制度以及市场中各种形成自然实践价格的规律都是对自然实践从一般到具体的规定过程。自然实践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请参考扩展后的国家的三重根原理),再从基本经济制度入手理解市场经济制度,再实证地考察具体市场经济制度外化为具体自然实践的价格的途径,才能本质地把握该自然实践的价格变化规律。当然了,这种判断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对各种层次上的制度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的认识。这就是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所要解决的问题了。不过根据科学的三重根原理,思想家们即使意识得到他们的思想行为作为联系与特定集体实践的思想文化实践从而具有属人性,他们也会自觉地用思想文化实践去外化规定他们的属人性,而忽略对制度的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过问。

(2011年10月26日)

科学学学派: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engli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