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农之声

衰败的农村、破产的农民、变味的村长选举

火烧 2011-10-26 00:00:00 工农之声 1026
文章描述农村衰败现状,农民生活困苦,村长选举变味,反映农村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困境,揭示农村发展与衰败的深层矛盾。

我热恋的故乡(歌曲)

我的故乡并不美
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
依恋在小村周围
一片贫脊的土地上
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住了一年又一年
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  

   

1、遥远而纯朴的农村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上山砍过柴火拔过竹笋,下田捡过稻穗种过菜地,农村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在那里居住着一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生生不息的纯朴善良的人们······  

记得小时候,由于家乡农耕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村里是石板鹅卵石路,村外都是些坑洼不平的泥沙路,出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特别是遇到下大雨泥泞的路,有时我们把鞋都脱了提在手里怕弄脏了。过去村里还没啥路灯,一到晚上,到处伸手不见五指,晚间有事要点着火把打着才能出行,80年代都还是这样,记得有一天晚上,肚子饿去买东西吃,没带手电,结果掉路边沟里了,但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也三五成群的在村里在路上交流聊天散步。  

那时候农村真贫穷,大米每斤才卖0.2元(现在人真富裕啊,大米每斤都卖2元了),农民真苦,没有星期天,每天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每工分才0.05~0.10元,农民劳动一部分时间是种植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农田水利改造,筑坝蓄水修沟建渠改河造田,农民的收入是以生产队卖出水稻的收入来计算分配的,农田水利建设没有收入,农民也就白辛苦了没钱分。  

有专家(听说都是叫兽)说,那时候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又有专家说,由于那时候农业基础的持续投入,为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现代而衰败的农村  

如今农村旧貌已换了新颜。新建的平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村路宽畅了,村路上装了路灯,灯火明亮了,如今的农村人们住的普遍单门独户,每家每户虽有自己的菜园,但市场经济的发达,很多人都将其荒置,直接去买菜吃了。村中零散的几家个体商店带来了诸多方便。  

专家们说农村经济发展了,要学习韩国,进行新农村建设,按规划很多人开始修建新房,占用了大量耕地,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可是,房子盖起来了中青年都进城了。  

大多农村中青年人已跟上了时代的潮流,开放的城市吸收了他们,城市获取了农民工的劳动力所带来的财富累积,而这些累积的代价却是农民工的家庭分离、尊严缺失,农村仍然停留在财富贫乏、精神孤独的状况上。  

如今的农村寒门难出贵子少有精英诞生,即使诞生了精英也是在城市拼搏不回家乡了,农村渐渐地荒芜成了精神家园的废地。这片土地只负责产出,而产出的果实并没有反馈农村,于是,农村越来越贫瘠越来越衰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的衰败其实就是中华文明的衰败。  

“现代化”对农村是摧枯拉朽的破坏,现在所谓的“现代化”实际上已陷入“城市化”的误区。城市逐渐吞噬农村直至毁灭农村,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兴盛,农村已逐渐空心化、老年化,慢慢地荒废最后消失。  

中国农村的希望已迷失在发展的进程之中,农村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谬论成为绝唱。  

   

3、失去土地破产的农民  

农民:是指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一方面过分迷恋城市扩张,另一方面又对房地产过分依赖,所以不断地向周边农村主张发展空间,大面积地圈地,作为新建的工业园区,或作为商业楼盘开发的新城。  

现在城市郊区,农地被圈,被迫放弃耕种的离地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失去了土地,再无法依靠农业劳动为生了,为维持生计只得洗脚进城。于是,农民变为了农民工,他们要么去工厂打工,要么去打零工,他们的收入来源已不是农业劳动收入,充分说明了城郊农村农业已破产、农民已破产,城郊农民已沦为城市里失业队伍中的一员,但他们又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农民破产是算下岗还是算待业还是算失业?统计局啃腚没将这些进行统计吧?  

农民真苦,没有了土地,衣食住行面临生存问题,首先自己要能活得下去,其次子女必须有钱接受较好的教育,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再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规划他们盖了新搂,不仅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还增加了数十万的债务,因此,农民进城打工原因很简单,进城就是来争取生存权,无论是进厂打工、还是打零工,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挣的都是血汗钱。  

但是,农民洗脚进城务工,由于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了城市劳务市场中的劳动力重要提供者之一,这又必然与城市里那些因企业破产改制而待业失业的工人、刚从学校出来寻找就业机会的学生争夺工作岗位,由于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了失业工人再就业的困难、学生及家长们对读书是否还有用的怀疑和困惑,城里人的生存权受到了威胁,增加了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农村农民破产根源在于民生改善不力,这是政府执政理念的改变,政府发展重点都放在了城市,通过牺牲农村来成就城市的发展。这是执政理念的问题,完全不是资金的问题,国家把资金用于“三公”开支、大力持购美国国债欧洲债券,有这么雄厚的资本实力,何不忍痛拿出一些钱用于农村,改善一下民生?
  其实,改善农村现状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中国人应该没多少意见?因为现代中国毕竟是从封建社会的农耕时代走过来的,往上推祖宗三代、十八代,绝大多数人的祖宗都是农民。  

   

4、阳光下变味的村长选举  

在中国农村,村长可算是政府部门一个最小的不算官的官吧!村长是为村民服务的一个职位,为何有那么多人为此不择手段争得你死我活的?不言而喻,这中间有很多的利益存在,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造福于己。由于长期的村务不透明化,导致村民与村长之间没有任何的信任感可言,村民对于选上的村长仅仅的希望是少贪一些,或者在贪的同时多做些实事。  

村长竞选激烈,选举前,拉帮结派用心良苦的造势,以一个小团体抗衡另一些小团体,选举期间,挨家挨户的游说送钱(每户每人送100~700元),外出务工人员回来投票车费给报销,几乎天天有饭局日日有酒喝,为拉票这些费用竞选者要自掏腰包,拿出几万乃至几十万以上,为何中国的村长选举还没搞几年就变味了?为何就开始“贿选”了?是何原因促使这些竞选者拿出这么多钱去参选呢?当村长一年工资也就1~2万元,没有其他任何的福利待遇,可是为何大家要赔钱去激烈竞选呢?难道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境界高尚?其实关键只有一个字“利”!人们熟悉官场上的“一本万利”,他们赚钱的手段和当地资源有关,他们当村长之后,必定要想方设法收回投资,并且要有巨额收益,  

因此,村长是一个很有钱途和钱景的行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随着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村长选举”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个胚胎,村民选村长选谁都可以,只要能为百姓办点实事就可以了。多年形成的社会共识,选举其实就是精心打扮出来的幌子罢了,羊头挂挂狗肉买买,我不相信任何人当选会比其他任何人更能抵抗腐败,我认为人们人格的本质无多大差异,因为这些并不新鲜的结党营私的圈子,只不过是换了一拨人为村民作主而已,更可怕的是,现在的农村,只要有钱拳头硬,地痞流氓村霸也能当村长了。  

“贿选”这是村民唯一的一次被尊重,如果“村长选举”开始变成了一个怪胎,那么,中国民主的婴儿就已经难产了。  

   

分不清南北西东,静静的胡思乱想,我还是热爱我的故乡!  

想起了作家贾平凹:故乡呀。从此失去记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305187.s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