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为了历史所没有忘却的记忆
毛泽东,这是一位在半个多世纪前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伟人,也是数十年来仍然响彻华夏大地的一个名字。如果说 鲁迅 先生是中国的脊梁,是国魂,那么,以毛泽东为首的先进的共产党人,就是中国人的精魄、中国人的气概、中国人的希望。回顾近代中国的血泪史,我一直在想,领袖何以为领袖,伟人何以为伟人?许多人都认为毛泽东是天纵英才,难道毛泽东天生就是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一代英豪吗?不是的。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为我们展示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成长历程,弘扬了一种奋发上进、求知求新的精神,更告诉我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祖国的前进发展、祖国的未来全在我青年一代,“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自古英雄出少年,新时代的英雄,恰恰正在你我之间!若我青年一代不思进取图强,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满足于吃喝玩乐等低级趣味之中或是面对各种压力、各种困难而颓然止步,那么,国家靠谁来发展?社会靠谁来进步?一部《恰同学少年》,使我们蓦然发现,那些历史所没有忘却的东西,不经意间,我们已经遗失得太多太多;那些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但却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忽略得太多太多。
纵观毛泽东等人传奇般的成长史,我们所不该忘却的,首先就应当是湖南第一师范的那些可说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老师们:一身铁骨办教育的校长孔昭绶,孤直清高爱惜人才的板仓先生杨昌济,心系学生而坚持己见的 历史 老师黎锦熙,平素节俭却斥巨资助学的“叫化子”徐特立,古板执拗却又治学严谨的作 文 老师袁吉六,还包括委曲求全、谨慎行事保护师生却又不被大家理解的木头校长张干。这些可敬又可爱的老师,正是为我们旧中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又很少被人们提到的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他们,一师就不能称之为一师,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等这些锐意求新的青年,也就不会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我们的中国,就不会涌现出这么多热心救国的先进分子,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多灾多难。试想,如果毛泽东进校之后没有人为他上“小义与大节”这一课,那他的错误就不会得到改正,所谓“不以恶小而为之”,小错终究会铸成大错。教育乃国之根本,教育可以“开民智”,正是有了这些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老师,华夏大地才有了希望。看吧,当愚昧的已不再愚昧,沉默的已不再沉默,落后的已不再落后,怯懦的已不再怯懦……还有什么力量能够压制我中华民族的崛起?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我巍巍中国的进步?
对于伟人,我们总是会看到他光辉的一面、高大的一面,却很容易忽视他的奋斗、他的成长、他的进步,而这,却也正是历史并没有忘却的东西。毛泽东正是在一师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了“知错而改”,学会了“不暗事欺人”,学会了“修学储能、先博后渊”……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进着,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人才。为什么一 师的 老师们都喜欢那些“贫而好学、穷且益坚”的学生?真正可贵的,正是毛泽东等人的这种进取精神和高扬的自信心。爱迪生早就说过,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分。让毛泽东成为伟人的不是他的天分,而是他终其一生保持不变的进取心。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平凡、太渺小,没有任何上进心,那他注定无法成为栋梁之材。真正当了将军的,往往就是那些最想当将军的士兵。伟人之所以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作栋梁之材,以一个人才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并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试想,连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人才,还有谁能把你当人才来看待?
可以看出,一个领袖的成长,不仅需要进取心,还需要一种胆魄,一种敢于质疑、敢于求新、敢于抗辩、敢于批判的胆魄。在旧中国那样一个万马齐喑的社会,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无法忽视这种胆魄的可贵。一师校长孔昭绶评毛泽东曰:“毛泽东通身是胆。”正是由于这种异乎常人的胆魄,毛泽东等人开创了学友会,发行了康梁的文章,练出了学生军,办成了工人夜校,甚至逼降了军阀傅良佐两千余人的残部。试想,如果毛泽东等人也和别人一样,畏畏缩缩,不敢为天下先,力求自保,与保守反动的纪墨鸿、汤芗铭等为伍,成为一个个趋炎附势、见风转舵的“刘俊卿”,那中国还有什么前途可言?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克服恐惧,顶住压力,勇敢地站出来保家卫国,除旧布新,我们中国才有进步的可能,我们民族才有崛起的希望。
当然,最重要的,最不能忘却的,最不该忘却的,就是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对祖国、对同胞、对家乡父老的深沉的热爱。这些青年是因为什么而不断进取?又是因为什么才拥有了那种足以成大事的胆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心中那股强烈的、可敬的、感人的爱国之情!正是由于爱国,他们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去寻求自己心中的真理。现在提起爱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空洞,那么爱国究竟是什么?其实,爱国就是要像青年毛泽东他们这样,从爱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关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老师、自己的邻居,再推而广之,心系他人,热爱自己的家乡父老,热爱自己的同胞兄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他又怎么会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绝对不是空口号!当你们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国的时候,请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心地善良到能乐于助人?是否真的关心过国家下层人民的疾苦?是否真的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是否真的能为山区儿童的贫困与好学而伤心落泪?
同胞们,同学们,为了历史所没有忘却的记忆,为了被我们常常忽略的良知,为了我们心底那份还在涌动着的纯真与激情,请警醒吧!让我们以最震撼人心的勇气,最强的进取心,最大的自信心,最深的爱国情,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我们美丽而多难的祖国,让我们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能早日复兴、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