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作文撒谎始
周家大哥翻造了苏学士的“人生识字忧患始”,于是“人生识字糊涂始”了。不知为知之,糊涂人识糊涂字,“自己本是胡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胡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虽则“除了故意大显本领的讲演之外”。“这‘胡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糊涂”本不打紧,然而做起文来,不免信马由缰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了。于是,撒谎也就跟着来了。“人生作文撒谎始”是我翻造的。
孩子的成长历程大概是这样的:上学——识字读书——糊涂——作文——撒谎。而教孩子写作文的是语文老师,所以语文老师是第一责任人。
说“语文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并不是说全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学者葛红兵发表博文《谁在教中国人撒谎?》,一面说语文教师教中国人撒谎这话有点儿绝对,一面又把板子全部打给了语文老师,显然有失公允。
中小学语文教育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北大于2004年成立了语文教育研究所,由温儒敏担任所长,有一大批实力型学者加盟到语文工作的队伍中来,如:陆俭明、何九盈、周先慎、钱理群、陈平原、曹文轩、苏培成、沈阳、刘勇强、高远东、吴晓东、杜晓勤、姜涛、孔庆东等。钱理群退休后还坚持到中学上课。尽管他们保持着谦虚的态度,温儒敏自称“敲边鼓”、 钱理群笑曰“门外谈”,但“对全国产生了具有核心作用的影响力”。温儒敏认为,语文教育不是文人教育,而是人文教育。钱理群认为,语文教育要为孩子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育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按照我的人性观,人是善恶并存的。问题是我们要‘扬’什么,‘弃’什么。而善的激发,是需要一种爱心的。”
所以,这样看来,教孩子写“拾金不昧”的故事、“勇于助人”的故事、“爱国胜过爱家”的故事、“和落后父母斗争”的故事,并不是教唆撒谎,而是对真善美的弘扬。持读书就是为了香车美女的论调,在其本人那里,真是真,却是丑、是恶,没有把“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反之,诱发了“人的内在的恶因子”。范跑跑一跑,跑丢了灵魂,暴露出当前道德缺失、精神干瘪的一面。
语文是生活,作文“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生活是两点一线——学校、家里,整日埋在书山题海之中,已没有了看花看月的兴致。写作文变成了比生孩子还痛苦的事情,先天不足,写出来的东西味同嚼蜡。套路作文,束缚个性,形成“八股”, 匠气跟进,败坏胃口,于是就养成了说假话空话大话的毛病。每年高考作文,都会发现有大量的套路作文,事先背好的。1998年我参加高考,作文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结果就有很多考生把活得好好的父母给写死了,把四肢健全的自己给写残废了;以此证明自己多么坚强,战胜了脆弱。
没有生活,只好“为赋新词强说愁”了。情感泛滥,追求华靡的文风,堆砌辞藻,华而不实。总想着“如何把文字写得漂亮,怎样用某些套式,加上某些漂亮的格言、警句、人生感慨、历史掌故,等等”, 却缺少思想内涵。温儒敏一针见血的指出,“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作文教学第一要务是文通字顺,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然后才谈得上其他。孔庆东感同身受,“有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文采绚烂、口若悬河,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脑子里一团浆糊,这就不能说他的‘语文好’。”
我很向往陶行知的南京晓庄师范,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学生们就在做中学,学中做。我小时候一放学就要下田跟父母干活,有时还要请假,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我深有体会。而现在看一些小孩子摇头晃脑地背,吃饭吃零食的时候又什么都不记得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
不过,生活被现实挤压,理想易在现实中破灭,常常出现“叶公好龙”式的爱与恨。2009年在近10万份上海高考考卷中出现一篇满分作文,这也是2006年以来上海高考惟一一篇满分作文。据说这篇文章在阅卷中心组里被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有些专家当场被感动,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给这篇文章满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篇作文呢?
原来考生把乡村田园化,称“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文章讲到:“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青年学者王晓渔指出:“在记者面前,这个小姑娘有没有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她是不是按照预设的标准答案回答?在回到家乡和留在城市之间,小姑娘能否自由选择?作者没有考虑这些问题,而是差点落下泪水,这种泪水是善良的,也是天真的,更是无力的。事实上,小姑娘根本没有决定留在城市的权利,她对乡村的选择是被动的,甚至称不上选择,只是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如果可以自由选择,至少一半以上的‘他们’会选择留在备受歧视的城市,而不是牧歌式的乡村。”
“口”不能代表“心”,“手”又在美化“口”,提笔作文,也就谎话连篇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理想与生活现实中,带着镣铐跳舞,没有话语权,一切要听充斥着官话、套话、假话、谎话“权力话语”。如此,教学生作文不撒谎也难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