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农村去做了什么——2006年暑假大学生凤阳支农
我们到农村去做了什么——2006年暑假大学生凤阳支农
作者:申成客
几个大学生怀着一腔热情,2006年暑假跑到安徽凤阳去了,他们不是学校安排的,也没有政府计划来欢迎接待,他们到农村去能干什么呢。看看他们最能让当地轰动的事情:一个村庄十几年来修不起来的道路,在他们鼓动下,十多天的时间已经修好了。
引子:修路、修路
在事先与周圩村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7月27日下午,周圩村的支书与村长老大不情愿走上在临淮镇蔬菜村菜农协会在楼上的办公室,来接我们一行9人到周圩村去。由于事先缺乏协商,到河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参加过新乡村建设培训的王镇长直接把我们安排到蔬菜村,理由是蔬菜村已经有菜农协会,而且工作开展得不错,希望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把这个村的工作全面铺开,提升层次。但是蔬菜村已经是半城市化的农村,居住环境也已经半城市化了,外来人口多,感觉社区工作无处下手,所以强烈要求更换地方,提出三个选村条件,一是农民聚居的村庄、二是主要务农的村庄,三是现在农闲而不是象种水果、种蔬菜很忙的村庄。王镇长按照这三个条件,就指派周圩村的支书村长到蔬菜村来接我们。
周圩村的支书村长,大致判断我们是到农村体验生活来的,而且即使到我们离开周圩,也还有一些村民,也只会以到农村体验生活来理解我们。村长一上楼梯就囔囔,现在农忙完了,没有什么活可干,要真去体验一下干活,只有派我们跟农民去薅草。然后看到我们人多,又说他们只想要四个人。支书比较老练,一直没有说话。我们说明我们是一个团队,听村长简要介绍了一下周圩村的情况,就决定跟书记村长到周圩去了。于是我们一行九人坐上书记的客货两用车,在7月27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向周圩进发了。
周圩村离临淮镇不远,估计也就五六里路。离开水泥大道一拐,就上了颠簸的乡间道路。眼前一望宽阔的平原,这段路正在整修,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要从这里铺到村口,现在正在整修路面。当然,没有整修的时候路面也是坑洼不平的。到村口,路面的泥泞不堪更是触目惊心。而村里有不少水泥楼面铺设墙砖的小楼房,还有不少人家正在盖,恐怕这也是道路破败的原因吧。村长把我们安排在一户人家里,漂亮的楼房刚刚盖好,主人还在自己铺设一楼大厅里的地面砖。后来听主人说,当时接听村长的电话,还以为是要他找十来个人去干活呢,所以说没问题。没想到是要让他接待我们。放下行李,村长书记问我们的安排,老刘说先想找村民聊聊。村长到门口一转,发现隔壁小店门口有不少人,就让我们过去,说正好那里村民不少,他顺带再到附近吼了两声,招呼其他村民过来。
到周圩村的路上,按照事先的考虑,应该是唱着歌入村的。我们几个男的在后车厢要防备给甩下车,没敢放开嗓子唱,在前面车厢里坐的女孩子放开嗓子唱起来了,村长由此判断来村里搞搞文艺也不错。并且说如果搞文艺队,村里帮忙出设备。现在向村民介绍的时候,虽然村长也拿不实在我们这支大学生队伍是干什么的,但还是把我们可以搞搞文艺唱唱歌说出来了。于是村民起哄,要我们唱歌。我没见过这种阵仗,还是老刘应付。老刘说好呀,我们唱,你们也得唱。于是村民又起哄让村民中某人唱十八摸。十八摸当然没好意思唱,难题又丢到我们身上来了,还是先要我们唱一个。于是我们唱了一首“众人划桨开大船,”反过来要村民唱的时候,村民再次拿村长开涮,要村长唱歌。村长给逼急了,简直脱身不得,就甩开架势,直接问到,“你们还是说说,你们到这儿来是干什么来的?”这话可是正经话,村民一下全静下来了,他们也正想知道呢。老练持重的老刘顺势把我丢出来,说“让我们的曾某某来说说。”
这是到农村首先必然面对的问题,无论我们到哪里,农民首先就想知道,我们这些人到农村干什么。然而,还没有发现简洁明了又不产生误解的回答。大方向的回答是说,中央号召新农村建设,我们想到农村来看看我们能不能帮什么忙,具体的回答是我们来帮农民做一些事情,比如支教、组建文艺队、组建老年协会、组建合作社之类。但大方向的回答,农民基本上把这当成套话官话来理解,而具体的回答又太具体,未必能体现我们的目的。我们后来发现,乡村知识分子在听了我们的解释后,在给别人解释我们是干什么来的时候,最简单明了的说法是“他们是体验生活来的。”而这肯定不是我们想给别人的印象。
我说,我们在别的地方,别人也这样问,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大家最好慢慢看我们,看我们来做什么。先从简单的说起,我们到村里来,看到这里盖的楼房,说明我们村里还是挺不错的,但是看我们村里的路,却烂得不象样子。为什么这个样子,是没有钱吗?比以前肯定要多一些,但以前路反而好一些。为什么大家经济上比以前好了,路却修不起来,这个事情肯定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的人肯定认为村里干部没把这件事情办好,说到这里,可以看到村长猛点头,而这时,也就有村民出来批评村干部怎么怎么了。虽然凤阳话与普通话差别不大,多数话一听就明白,但是说话一快,加上免不了有地方口音,就还是听不大清楚。总之村长与村民吵起来了。老刘是个老手,适时介入,问村民自己为何不出来修路。说村干部不行,那你来干,行不行?几个吵得厉害的村民,可能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问起,就顺手推舟,说是没钱。老刘就问他们需要多少钱,村民自己出工,能把路修起来,村民嗫嗫嚅嚅不敢说,老刘就说枣巷花七千块钱就把路修好了,还铺上了柏油。然后老刘就问,给你们找来两千块钱,你们能不能把路修成,村民刘家德说两千块还是少了一点,老刘就说那就三千块怎么样,又指着另一位与村长吵的热烈的村民说,你敢不敢。结果,这几位村民一激,就说敢。几个人就商议起来,这时过去要他们把名字写下,要他们好好商量。写下来的名字是:刘家德、张兴荣、赵开林、车风广。留下他们商量,我们回隔壁住处去了。这样一闹腾,很多村民就有印象了,大学生是来帮我们修路的。
村民意见调查与村民代表名单
到住处,老刘说这钱要去化缘,不过,要是找不到的话,那就他掏两千,我掏一千。然后又想到,必须搞清楚到底修多长的一段路,不要只修几百米,那三千块钱就出得没意思。所以,反过来,就又回到隔壁,要他们带我看看,到底修哪段路,有多长。刘家德就带我从村头村村通工程要终止的地方走起,走到村东头他家附近,并指出其中几条分道也要修,总共路长3公里左右。
当晚,小组开会,主要商量明天入户访谈的内容。大致商定有七个方面:第一问愿不愿意修路;第二问社会风气问题,主要是养老以及邻里关系问题,第三是合作化问题,有没有了解,有没有兴趣的问题,第四是垃圾处理问题,第五是如果修路,能否提出几个值得信任的带头人名字供参考,第六是支教信息的发布,第七是文艺方面的状况,是否有文艺人才,愿不愿意组建文艺队。
第二天,来不及更仔细的分组,就以主要路段为分界线,分成三组,分别入户访谈去了。但第二天入户访谈时,发现开始拟订的访谈计划完全不合适,一开始问修路,原本以为昨天下午的情况很快就传到村民中间去,但自己去访谈的片区并没有什么感觉,开始谈修路,村民首先是惊异,然后反应各种各样,有的认为没有办法修,有的立即以过去也集资过,但只修到一段就停下来说没钱了,有的是直接粗暴的回答说不修。不过,总体来说,修路问题在村民中激起热烈的反应,几乎不好再问其他问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负责解释这次修路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一是主持人员不同,以前是干部,现在是村民,由村民来推选代表,第二是管理不同,这次帐目完全公布,并且随时可以查账。问到的所有人都认为路应该修,但谈到推荐谁来带头时,麻烦就来了。多数人不愿推荐,或者认为没有什么人可以推荐,方玉伟访谈的一家对谈很有代表性,对大家集资修路的方法普遍接受,但谁可以托付来管这笔钱,而不会中间捞一笔路反而修不好,却几乎没有人可以信任。问你自己如何呢,又说别人又信不过自己。实际上我们入户访谈,几乎算不上是征求意见,意见本身是很一致的,倒更象是一次信息传递,告诉村民,我们会来帮助组织村民自己修路。
拿到村长提供的周圩村户数名单,周圩村有两个村民小组,周东组与周西组,周东69户,人数大概268人左右,周西90户,人数可能在360左右。发现我们开始找的四个修路的村民代表全部是周东的,于是一个主要人物就是在周西再确定四名村民代表,当然,多两个也不限制。问到周西谁适合作村民代表时,几乎众口一词是刘思廷,有人提到过“高级社员”刘思乐,但问到刘思乐自己时,他也说刘思廷。在这个情况下,几乎是我自己就决定了,让刘思廷来提名,他考虑周西谁来做作代表,就让谁来。找到刘思廷,他拿出的名单是:刘思廷,刘思田、闻庆元、陈吉德。这里面有个重大教训,由于没有全面调查,以这样走马观花得到的信息为依据,后来修路中出现不少问题,与开始调查不全面,村民代表选择不完全恰当有关系。(刘思廷列的这个名单不是很合适,刘基本上把这当成了荣誉,没有想到要尽很多的义务,他的主要理由是名单上的人主要是老干部老党员,但是陈吉德已经七十多岁,没有办法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这个名单也没有专门去征求别人意见,不清楚别人是不是真的愿意参加,比如刘思田,就只来过一次,义务工也没怎么见过。闻庆元是我们的房东,他本来很忙,但按他的说法,是让我们感动了,所以出工特别积极。刘思廷本人也很积极,这事不能怪他,我们考虑不周,没有把遴选条件告诉他,也是失误。刘思乐就认为把他排斥在外,事情就别想好好办,他认为就办事能力来说,周圩没有人比得上他,开始他推荐刘思廷,只是顺手而已,也没把这事情当真,后来当真了,就不一样了。)
制订修路方案与修路动员
本来以为四位代表是不是会积极地到村民家里去征求意见,结果28日上午出去看,发现代表可能有些气馁,没有动静。于是要求他们准备。下午就把村民代表召集来开会,结果周东的来齐了,周西的只有刘思廷、闻庆元两人。但是在会上,就修哪些路段就又争吵起来,本来争吵是正常的,但是吵着吵着就有人不耐烦开路了,拿不准他们分歧到底在什么地方。结果是他们不欢而散。找到村长书记,谈修路的事情,村长书记估计得到镇长的指示,要完全配合,所以对我们的工作很积极。
29日上午看他们自己是没有办法制订出方案来,于是再次把村民代表召集到闻庆元家来,一步一步要求他们达成一致意见。本来修路的路段是明确的,没想到这也是分歧极大的地方,而且要完全一致就没有可能做事。①从村北村村通公路水泥路终止的地方修进村,一直修到村西出村口,这是没有任何人反对的路段,约0.7公里,另外,②从村西村口一直到进县城的水泥路,大约1公里,第三,③从赵开林家门口分叉到村头出村口,第四,④从村西向北到村口。另外,村子里面还有若干道路,例如村东有一个岔道,里面有18户村民,他们也强烈希望岔道也铺一下。总计大约3公里长,如果以路面宽3米,沙石铺10公分计算,大约要900立方的沙石,以每车20立方计算,要45车,以每车400块钱计算,要18000块钱。加上留点余地,估计得两万块,而把募集三千块算在内,村民每人20,估计收到12000元,总计15000元,就还差5000块。这缺口怎么办。
村民代表看来还有点想让我们帮忙找政府看能不能再搞点钱,但我们没有办法去找,也不愿意去找,我们的目的不在修路,而在发动村民自己修,尤其是希望村民在这个过程出工。搁在这个地方,我建议干脆把要修的路段缩短,有的代表希望先修①②,其次修③,再次修④,周西的代表强烈抗议,说如果不修④,就别想周西的人会同意,会出钱。最后我提议,先修村内①③④三段路,有剩余的钱再铺②,没有听到人反对。我就把这个意见记下来了。后来,我才发现村民代表没有把我的看法当真,他们一直认为②必须修,可能开始是为了怂恿我让我到政府去要钱,也可能是因为对我客气,不想反对我的意见,所以没有人提意见。这里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农村做事,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人对你提意见,不要真的就以为没有不同意见。
最后形成一份修路方案,准备在中午写出来征求村民意见,晚上还要开村民大会动员修路。这份修路方案是在自己一步一步追问下形成的,其实对他们内部的分歧没有能够真正完全了解,辛辛苦苦密密麻麻写了四大张红纸,分别贴在村中央、村东、村西、村北,感觉是向全体村民做了一个交代。虽然把方案写在纸上张贴出去了,也没有听到人对我们提出不同意见,但从此后村民的反应来看,方案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同。并且也没有完全得到遵行,村民以及村民代表还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判断来做事。可见,写在墙上到处张贴的方案,就象我们各个单位干部的任前公示,请人提意见,虽然可能意见不小,但还是很少有人会来主动告诉你。在农村推动一件事情如何才算真正融会村民的意见,看来还是不简单的。好在我们这次事情不算太麻烦,写在纸上的方案离实际也不远。总算没有出太大的差错。
下午筹备晚上的村民大会。有村民建议请凤阳自己唱小调的班子来,说这种小调比当红的明星唱得还好,这样会把村民招徕过来。不管怎样,村民这样说,至少可见在村民中受欢迎的程度。见我们不信,主人特别邀请我们到偏房也是主人的卧室,把他们最喜欢的小调VCD放出来给我们看,看了几段,觉得没有办法欣赏,无非小地方的时髦加上一点调笑色素,当时心里还觉得是不是我们有点阳春白雪了,是不是应该顺应村民的口味,跟书记一说,书记断然否决,说小调有些色情,不适合我们的身份。于是请镇上派表演队来,镇长一口答应。又与王平副县长联系,请她把三千块钱带来。
晚上八点过,镇长来了,但村民稀稀拉拉没有几个,倒是一帮小孩子在我们几位支教同学的指挥下,热热闹闹地唱着走调的歌,算是没有冷场。让人有点纳闷的是,镇上跟来不少警车。让人感觉不舒服。八点半左右,文艺队终于来了,随着音乐开始响起来,村民开始聚集过来了。毕竟这种表演机会不多,村民还是乐意有机会围在一起乐乐。在表演中间,副县长、镇长、村支书、教师都说了话,反而没有给村民代表时间,在最后,才让村民代表上台讲话,但是已经没有什么人听,人们要散场了,于是不管那么多,赶紧说收钱的事,村长支书把他们垫交与自己该交的钱首先交上,王平把三千元现金交上,同时个人捐献200元,大学生支农队捐200元。八位村民代表也把钱交上,陆陆续续有人交钱,于是收钱写收据忙成一团。原本准备第二天开始铺路,但他们告诉我必须第二天到各家各户去收钱。计划后天拉石料来铺路。
修路的技术问题
第二天中午,周东的代表又不满意了,说周东的钱基本收上来了,周西的还差的远。如果周西的收不上,这路还怎铺。再度出面协调,刘思廷保证周西会把钱收上,安抚周东的说,如果周西的钱收不上,大学生支农队可以出面协助。但是刘思廷很不乐意这样,他保证他会办好这事。剩下的问题就是联系车子了。当天下午就有两车石料拉过来。石料要从四五十公里外的石英矿场拉,石料免费,运费不能免,为节省运费,必须用大车,“后八轮”一车可拉20方,一方18元,一车360元。
29日下午快六点,传来消息,拉石料的车一进乡道,就陷住了,得找拖车拉出来。这可把人急坏了。大家分头想办法,后来卸了一半的料,把车拉出来,慢慢腾腾两辆车进村了。卸在道上的石料一大堆,要赶紧平掉,才能通车,但却只有两个代表,没有其它人来,附近住家居然没有人出来动手,一大堆人在那边说话,就是少人动手。自己与女孩子彭影一边搬石头一边气恼,怎么这么样?好在不多久,一大帮人赶到了,村长跑到村里,吆喝说大学生和老师都在搬石头了,村民于是纷纷出来。天色已经黑了,前面那辆车停的地方又开始下陷了,路基太软,承担不起这么重的车。平时少干体力活,累得不行,于是还是叫同学先一起回去吃饭,吃过饭再来。
吃过饭,准备过去平路时,村民代表说,已经平好了,今晚就不用去了。其实还没有,但留下的大家准备第二天平,车子已经可以走了。这样,也就顺手推舟,一边轮流洗澡一边开会了。
20立方的大车看来不适合进村,而且石料一是太大,应该小一些,又太湿,应该干一些才行。于是重新联系车子。7月31日又联系来两车,大概15立方左右一车,但是,这种车子只能一次卸完石料,不能分几次倒,结果十五立方的石料倒在一个地方,要平开来太费劲了。30日有个初步诊断患绝症的老人也出来帮忙运石头,31日又另外有个头发胡子花白的退休工人也一直参与义务搬运。一车石料不算大学生,有17位村民花了近三个小时才平完。代表担心,这样出工的量太大了,开始两天还可以,后面要是每车都这样,村民耗不起,到后面义务出工的村民恐怕就不会这么多了。然后8月1日联系小农用车在附近拉料,拉来的料倒是很好倒,也很好平,但石头少沙多,雨水一冲就会流失,五车农用车只走一趟,就又不敢再用了。接下来8月2日周东周西两边同时联系车,周东联系了可以分几次倒料的15立方的车,还是拉石英矿的料,周西联系的附近的沙石,从七里桥那边向村西口铺,同时有推路机帮助推料。进程倒是很快,一个傍晚就推进一公里多,但这种沙料也不坚固,经不起大车压,也经不起雨水冲,村民看到也纷纷批评。还是周东的做法比较得当,大车拉来的硬石料分开来倒在村中心的主干道上时,出来铺路的村民特别踊跃,结果8月3日一下子就分两批拉来八车,铺路进程一下就上来了。但这些大车还是把部分路基压坏了,路面又不平,一些石头又尖锐,后来镇长的小车到村上来的时候,轮胎扎破了,底盘也受损了,所以又要求赶快填补。
修路的技术问题远远比村民代表开始想的复杂的多,我们并不比村民更懂。但好在几经尝试,大致还算顺利。修路的质量没有开始预计的高,但还算过得去。到我们走的时候,路还没有修好,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走后几天,听说路已经要铺好了。
村民代表的委屈
我们住家的房东也是村民代表,话不多,做事很能吃苦,也有头脑,是泥水匠。他几次说过,参加修路完全是因为受大学生支农队感动。不说其他方面的麻烦与委屈,单单少做活少挣一点钱这事情,就听到过几个女人埋怨过作村民代表的丈夫。不过,也可能不是真的埋怨,只是在表达一点不被人理解的怨气。开始我们没有注意到村民代表可能遭受的委屈,后来几件让我们考虑要更多为村民代表做点事情。
村民代表的付出是很明显的,从一开始参与,就多伤脑筋考虑怎么修,联系车,尤其是技术问题怎么解决。石料来了之后,首先是义务工,至少有五名村民代表是每天都出义务工的,他们是闻庆元、刘思廷、刘家德、赵开林、车风广。在义务工已经多少年绝迹的地方,这份承诺就已经不轻,我们后来还碰到不少村民,还不肯相信村民代表是义务出工,他们甚至理直气壮的质问村民代表,谁会那么傻,没有钱也出工呢。接下来的麻烦是到村民家收钱,周东多数村民虽然开始意见多,但收钱倒顺利,也还是有几家,进门就冷脸相对,要钱,没有。周西就更麻烦了。一户住得离村庄远而又接近水泥路的村民一天早上碰到我们,就气愤地质问我们,说收了她家的钱却不修他们家门前的路。并大骂村民代表欺骗她,欺负她家老实。我们解释了两句之后,发现必须回过头来仔细做工作化解怨恨,向她承认修路不可能把村里通到她家的路段,没有那么多钱,这次修路,她家是要吃点亏,交一样多的钱,但受益要少。要请她包涵。她又怪罪说,收钱找他们,演戏就不通知他们。我们再次承认有疏忽,开始没有注意到离村庄这么远的人家也是这个村的,所以没有到这边拜访,我们向她保证,我们走之前,会再表演一场节目,到时候我们会专门前来邀请他们观看。等等等等。大概这样解释之后,农妇的怨恨少多了,后来再见面的时候,就热情招呼我们了。但由此可见村民代表可能受到的麻烦。
第二件事情是一天晚上,一位村民到村民代表赵开林家指责赵开林多管闲事,双方争吵起来,气得赵开林媳妇把张贴在她家门口的邀请通告标语统统撕掉了。原因在于有户村民新媳妇过门了,但户口还没有迁过来,那家以这个理由没有交新媳妇的20块钱。村里人看到帐目公布,问到问什么这家明明4个人,只交3个人的钱,赵开林就这样解释了。没想到惹来麻烦。看到公告邀请标语统统撕掉了,场面有点尴尬,同学急忙把我叫到现场,待我问明情况,知道是村民代表媳妇撕掉的之后,立即表明没有问题,我们自己再写再贴就是,让大家联系腰鼓的继续联系,排练节目的继续排练。心中想的是应该安抚村民代表。可能有些村民担心我们看到通告标语被撕会怪罪撕标语的人,如果是对我们有敌意的,那我们就肯定得考虑怎么回应,但这件事提醒我们得安抚村民代表。第二天安抚村民代表。表示他们要受一些委屈时,那家已经觉得自己做得激烈了一点,反而很快回到正事上来了。
第三件事情是有人直接找上门,对村民代表反映修路意见,认为修路有些人家方便了自己家那边吃亏了,得不到满意的解释就吵起来了。另外,在一些地方听说,一些对几位村民代表不满的人放话等大学生支农队走后就他们好看。走之前专门就拜访了一位在不满的人中有影响的村民,他甚至当面说,没有当场让路修不下去是给我们大学生面子。这话提醒我,立即做了一些安排,一是在离开前一天的文艺联欢上明确表示对村民代表的感谢,对他们的工作与委屈恳请村民理解与支持,第二是告诉村民,我们还要再来,我们准备把这个地方作一个长期工作的点,以后还会来,第三,与镇长联系,告诉他后面村里修路的事情还得请他关照。镇长立即承诺,会把村里的事情注意到。这样安排之后,大概可以安心一些了。
结语
经济学理论假设,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如果看到合作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话,就会出现合作。但在现在的农村,我们相当频繁看到的是,在许多村庄,路坏得不成样子,每个村民都看到修路对自己有好处,也有这个意愿出钱修路,但就是长期僵持着,眼睁睁看着路烂下去。我们大学生支农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到农村去,以不占政府一分钱便宜,不占村民一分钱便宜,吃住同学自己交钱,完全为农民帮忙的做法,赢得村民的广泛信任,而推动村民靠村民自己的力量把十几年无法修起来的路修起来了。经过这件事情,我们在周圩村的其他方面的支农工作,推进就更为顺利了。我们到周圩村的支农,到底带给周圩村什么,周圩村到底会有什么改变,让我们以后再来看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