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国企改革找外资“引狼”入室

火烧 2006-10-0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国企改革引入外资并购,导致外资在多个行业形成主导地位,引发产业安全担忧。文章分析外资介入国企后的垄断现象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国企改革找外资“引狼”入室
                   
                                                              (博讯2006年10月02日)

     中国时报记者李书良报道,原本中国大陆希望藉由外资来打通国企改革的活路,不料却造成外资趁机藉由并购,名正言顺的大举进入各行业领域,并逐渐形成主导及垄断之势。如何在开放市场与保护产业之间找寻平衡点,已成为大陆官方头疼的难题。 (博讯 boxun.com)

    外资并购国企影响深远
   
    早在一九八○年代初期,外资就开始试探进入中国市场,但当时只能建立合资公司,而且还面临诸多政策限制。让人意外的是,真正让外资得以大举进入大陆各产业,契机却是来自于国企改革,特别是二○○三年大陆允许外资并购国企。
   
    长期以来,国企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化、低效率、冗员多、亏损大」,财政上也给政府带来极大负担。一九九七年时,大陆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国企改革,主要就是希望实现国企的转亏为盈。
   
    但这项由政府推动的改革进展缓慢,且转亏为盈的大多是行政性的垄断企业,而且改革过程中大量职工被无情命令下岗,导致日后无数的上访。
   
    内攻不行只好借助外力
   
    「内攻」既然不足以让国企脱胎换骨,借助「外力」自然就成为大陆官方的考量。二○○三年,大陆在政策上鼓励外资参与或并购国有企业,而当年一系列关于国企改革的新政策,诸多内容都围绕在鼓励并购上。
   
    这项转变让长期觊觎大陆国内市场,却苦于不得其门而入的外资大感兴奋,纷纷开始与各地方政府接头。地方政府也乐得欢迎外资前来当国企的「救世主」,一则能把烦人的国企改革问题丢给外资伤脑筋,二则可博得落实上面政策的名声,双方可说是一拍即合。
   
    一位地方官员生动的描述出脱国企的心态:「国企改不好,也管不好,迟早会是个包袱,怎么办?卖吧!」
   
    而大陆发改委也曾在报告中提到,由于国企改革迫在眉睫,但需要支付的巨大成本却没有着落,地方政府只好招标出售国有股权,藉以换取改制所需要的资金,这就给了外资许多介入经营的好机会。
   
    深入各行各业自居老大
   
    不过,但随着大陆不断的开放更多产业领域、地方政府急着想把国企这个「烫手山竽」脱手,以及外资绵密细致的操作手法,造成今日大陆诸多行业领域都难逃外资介入,它们已对大陆各行各业具有发言权及影响力。
   
    特别是二○○三年以后外资更是大量并购、介入大陆重点企业,这让不少大陆政府、学界及民间人士猛然警觉,当初被认为是引入外力帮助国企脱困的「妙招」,到头来会否是引狼入室,或在饮鸩止渴?
   
    这些人的忧虑并非毫无道理,一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提出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大陆已经对外开放的产业中,各产业排行前五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所掌控;而在二十八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二十一个产业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外资正在大陆地盘打仗
   
    「多数行业的前五名不是被合资就是在谈。」一名资深的大陆产业刊物主编如此慨叹:「现在是外资在我们的地盘上打仗。」
   
    近年来,外资藉由搭乘国企改革的便车,趁势掌握大陆各行业的主导权,这样的例子很多。柯达公司收购感光行业的汕头西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三家公司;美国福特汽车认购江铃公司发行的B股;阿尔卡特收购上海贝尔股份;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收购雪津啤酒及珠江啤酒股份;摩根士丹利旗下公司收购海螺水泥股份……。
   
    甚至连号称控管最严密的金融业,也难档外资的进攻与诱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如今背后都有外资合夥人的影子。
   
    由于不少国企是大陆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外商藉由参与、入股、扩张股权,到全面控股等步骤,正有效的垄断大陆某些产业领域。以高盛集团收购河南双汇集团股份为例,双汇是大陆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而高盛又同时持有双汇对手雨润食品的部分股权,也就是说,未来高盛可能独霸大陆肉类加工业的江山。
   
    深怕危及国家产业安全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大陆官方高度注意,目前国务院正打算成立跨部委联席会议,针对重大外资并购国企项目进行审查;大陆产经专家也担忧外资大规模并购行业龙头企业,且要求绝对控股的现象可能危及国家产业安全,建议应对此设置障碍和底线。
   
    今天如何妥善处理外资与国企的关系,已成为大陆官方难解的问题。问题中重心在于:如何在开放市场与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之间找寻平衡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