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批当代中国大学生

火烧 2022-10-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摆烂与躺平现象,分析其成因及社会影响,指出大学生在面对内卷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强调斗争需彻底而非消极妥协。

  今天不讲太多理论,如标题所示,骂一骂大学生。

  这是青年中最有劲的群体,正如毛主席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那么,当代大学生是否都做到了这两点呢?或者说是否有八成或以上的大学生做到了这点呢?就我的经验来说,我见到的只有个别。原因不外乎是外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主流社交平台对青年们的思想渗透和影响以及内部小资作风、官僚作风的潜移默化和如同高考似的单一的衡量与分配的制度等等,有的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这怎么能全怪大学生呢?所以,我今天说的就是尽量抛开这些外部因素(但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谈个人),谈谈这大多数大学生群体本身的问题。

  一、摆烂与躺平

  这是我所知的大多数大学生用来形容自己的词,摆烂和躺平的本意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展开讨论前,先解释一下这两者在定义上的区别:

  (1)躺平: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2)摆烂: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不想干了。

  躺平与摆烂在定义上的区别在于,躺平是一种以“不作为和不争取”为主的斗争手段,即做好分内的事即可,点到为止,尽力就好,而摆烂则是完全的不斗争,很多大学生将这两个词作为某种光荣的标签贴在自己的身上,似乎不这样做就与周围的社会格格不入。那么下面谈谈躺平和摆烂的问题在哪:

  (1)躺平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内卷程度加剧而诞生的一个新词,作为一种与内卷斗争的手段,其根本目的仍然是斗争,只不过他的斗争手段形式是温和的,温和的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并且不会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实质性破坏。既然如此,躺平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过错啊,为什么要批判他呢?确实,没有过错本身就不是批判躺平的本质原因,我要指正的是,首先这种斗争手段是不彻底的,治标不治本的,只能作为一个临时的手段,无论怎样边缘化,只要边上站不住人,人就不得不往中间走。我想最近这些日子出现的不少关于“卷不动,躺不平”的哀嚎,原因就在此。社会仍然会想方设法的让你参与内卷,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直接的、显性的、公开的反对那些让你参与内卷的人和制度,但大家则以哀嚎代替了斗争,这是大学生的第一个问题

  (2)摆烂类似躺平,但并不相同,这点不过多赘述。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明显了,连最基本的该做的事情都不愿去做,这不正是我们过去俗称的懒汉?作为“八九点钟的太阳”,将这种词语贴在自己身上,丝毫见不到朝气,何来蓬勃?我当然不是在劝各位参与内卷,关于什么是内卷,下文将此会作为另外一个问题的例子详细论述。

  大学生本应做的那些学习的事情,被社会变成了什么苦难似的东西,而作为大学生不仅不加以辨别,还顺应着错误的观念将有限的选项——内卷和摆烂作为仅有的两条道路而不愿探寻其他的道路,而选择摆烂的那些人,则以打赢游戏代替了刻苦钻研学术的东西,以短平快的享乐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与社交,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以偷懒为荣的歪风邪气,自称躺平的人尚且如此,而以摆烂为荣的大学生,根本不是什么八九点钟的太阳,不过是深夜的霓虹灯罢了!

  二、内卷

  每当我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只要被同学撞见,不约而同:“又在卷啊。”,又或者跟以前的同学聊天的时候,也能见到类似的说法,好像进了图书馆学习就等于参与了内卷似的,但这些尚且能够当作玩笑和调侃。但当我看到老师在某动员大会上公开“劝卷”,当我遇到有人以内卷的名义攻击认真学习的同学时,我才发现他们当真了。他们喜欢乱用专有名词,其本质是不加思考的说话做事,显得自己在某一方面有什么优秀之处,这是第二个问题。既然如此,内卷是什么?查阅资料可知,内卷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从定义中可以总结出五点,下面逐条分析:

  (1)内卷是一个现象。不能说某某在(内)卷,如同不能说某某在校园暴力一样,这是读不通的病句。只能说参与内卷或者参与校园暴力,人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相似的人共同的社会行为组成了这一现象。

  (2)参与内卷的人的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什么是非理性的行为?我看大都解释的太抽象,下面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重新定义:非理性行为指不带目的的做事或目的与行为本身不相匹配以及其他被异化或自我异化了的行为。那么在图书馆看两个与专业和考试毫不相干的书显然不符合这点,所以怎么能以进出图书馆为由批判他人内卷呢?再去考察那些符合这点的人,他们大都在无止境的做重复的事情比如刷题,却不会像未被异化的劳动者那样总结经验,或者不加思考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完成任务而不去追问问题背后的更深入的科学原理(即明明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行为却将其变成了一种哲学),前者是异化的表现,后者是目的与行为不相匹配,这才是非理性行为。就算是在学习专业课的知识,但是愿意刨根问底,也同样不属于内卷。

  (3)参与内卷的人相互之间是同行。所以,见过同学说同学卷的,没见过领导、老师嫌同学卷的。作为这套单一的评价制度的一部分,他们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反对内卷,大都持中立态度,部分则是支持,因为他们也是“卷”过来的。

  (4)参与内卷的人争夺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说争夺的资源是图书馆中的书里的知识,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争夺的,都可以去图书馆看书,看到什么便学到什么。所以在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刨根问底学习科学知识的同学不属于内卷的一部分,那些无止境刷题的、到处找题,将所谓的“好题”视若珍宝遮遮掩掩不愿分享获得途径者,倒更像是内卷。

  (5)参与内卷的人的“收益努力比”下降。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收益,如果说百千来元的奖学金、某些凭证之类或者成绩、绩点排名属于收益的话,那么这些东西确实是有限的资源,如果在图书馆的目的变成了以获取这些物质的东西为主,那么说他参与内卷也并无多少问题。但我们绝不能说那些努力开拓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的甚至正在与脑子里那些私有制观念斗争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在参与内卷。

  这种以自己的经验为主,不追问词的本意就乱用的行为,看不出一点谦虚,见不到一点谨慎。之所以拿内卷开刀,是因为内卷是大学生甚至其他年龄段的青年乱用词语的代表,类似的还有许多,如什么存在即合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以上五点不能说百分之百能概括关于内卷的全部的乱用现象以及其他不思考的现象,所以还请各位读者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骂完了,但目的不在骂,而在改。分析问题意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就这么过了,否则读者就只是在跟着文章单纯的发牢骚。我们大可以看看西南联大是怎么做的,如今的那些被我们骂为资本主义的那些国家又是怎么做的,西南联大的成就依然在造福现在的中国,那些姓资的国家,他们的大学课堂上一节课有多少人提问,我们的课堂又有几个人提问,他们的公开课网站是怎么建设的,我们的公开课网站又是怎么建设的,我不想多说,网上的资料很多,公开课也很多,大家自己去查,去看。所以,大学生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斗争代替哀嚎,以理性取代跟风。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成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力量。如果读者中有大学生且同意本文观点的,也可作为公开的反对内卷、躺平、摆烂三者的战书。最后分享一段我的老师曾经经常教导我的话:实事求是,格物致知,冷静审慎,闻过则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