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 有...----去甘肃民勤出差随想
民勤 有…
民勤
这个国家关注,总理到过的地方;这个在抗击着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妄图合并的艰苦前沿阵地;这个只有遭遇了天灾又被人们惦念的小县城。
这里有 茅盾 先生赞扬过的“白杨”,他们就是那样伟岸挺拔,直耸着生长,绝不弯曲。在这儿,他们又是那样的紧密团结,相隔不到一步的距离就有两棵,但一样成长,高耸入云。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抗衡沙漠的侵袭。
这里有散发浓香,不苛求水分的沙枣;
这里有不屈不挠的梭梭坚守阵地,像骆驼一样的坚毅。
这里有像如来佛降住孙猴子般制服沙漠的骆驼刺,他们在沙漠上成长,不论什么条件,哪怕什么条件也没有,一样紧紧附着在沙漠上倔强成长。
这里有随处可见的交战情景----地沿里边种着庄稼,外边即是沙漠的爪子,这就是抗击沙漠的最前沿阵地。
这里有遍地的土房子,每个房间上都有若干的烟囱,也许是对抗冬天的严寒,让外人不得其解,总想看个究竟。
这里的公路某段点,可能今天还畅通,明天便被沙子盖住。
这里有凉爽的夏天,晚上盖被入眠,从没有蚊子的“伴奏”。
这里有一句流传的谚语:每天保持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这里有西瓜泡馍的当地“名吃”,让外来人直咂口舌。
这里有一年四季带着沙子漫天飞舞的大风,天天在唱“你是风儿,我是沙”。吹的人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怪。当所带的沙子浓度像乌云一样袭来,白云变成黑夜,人们才说这是“沙尘暴”,以至“黑风暴”,一个个经典的镜头又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版面。
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在调度着水源供给全县的人们生活用水,田地用水。
这里的城里用水不随时供给,你要有计划的储水,以备深夜所用。
这儿有一个大菜园子,虽然一年只收一季粮食,但在夏季可以看到各种的瓜果蔬菜,常见的就有几十种之多。每家除种够口粮外,全部种成经济作物。
这儿日晒充足,瓜类甜份很大,以致闻名暇耳。这儿还种向日葵,一片片的煞是好看,与各种植物交织在一起,真像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
这儿乡下有随处可见的野鸡,野鸽,野兔…有个弹弓便有了享用野味的机会。
这儿有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只是养育人的土,没有白色污染,家家都给人明亮舒心的感觉。
这儿家家有“沙漠之舟”,它们真是温顺,生存力强,能干。它们的生活条件远比不上华北平原上牲畜的水平,一样辛勤劳作。如果 鲁迅 先生用“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来赞颂牛,那么用“吃的是柴禾,干的是踏实”来形容骆驼吧!
民勤有着强烈的阳光照射,男人的肤色在紫外线日日的“呵护”和细沙“周到”覆盖下有着标志性的特色,女人则整日纱巾裹面。
民勤的人们生活安逸,不急急忙忙;农忙时节田间里却日夜有人守望忙碌。田地里的年青人也都奔向了城市,找寻梦想。
民勤有着那数不清的关于水的故事,听着半百的人给你讲:他们小时候挖井挑水吃,上学后就打井压水吃,结婚时就用机器抽水吃,孩子上学后就要用潜水泵打下几十米深的井抽水,后来上百米,上几百米,现在 三百米 的井也不算什么。
民勤有日益下降的地下水位,更有专家们的节水方法,宏观改革,长久之计。
民勤有沙漠,更有沙枣,白杨,骆驼刺,当然还有不屈的人民,辈辈坚守,改造茺漠。
这里有外地人来建设民勤流下的辛勤汗水,也有他们思乡的泪水。
这有 有 有有……
这富有的民勤,请向他致敬!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