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

火烧 2011-06-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分析无产阶级是否真正先进,质疑其历史使命,并讨论公有制对生产力的影响,结合现实问题提出反思。

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具体说来,就是无产阶级是最富革命性和最有前途的阶级,它肩负着团结全体劳动者,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这其中暗含着一点假设,即无产阶级相对其他同时代的阶级如资产阶级以及相对过去出现的阶级如奴隶阶级是更加先进的,但是,真的如马恩所说的吗?  

马恩以为,无产阶级之所以是先进的体现在其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比以往的劳苦大众都更“穷”,除了自己的双手之外一无所有,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更深重。现代化机器大生产的劳动方式使工人阶级队伍高度集中,从而培养了团结协作、严守纪律的作风,并且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工人阶级本身的根本利益与现代化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相一致,这就是彻底抛弃越来越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生产关系,代之以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是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生产方式的代表。有条件、有能力吸收人类科学和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形成自己的科学世界观,产生自己的彻底革命的思想理论和纲领。(此段出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然而我们知道,比以往的劳苦大众都更“穷”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无产阶级作为雇佣工人,拥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显然在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就比无产阶级穷困,可以说连属于自己的手都没有,所受的压迫和剥削都是非人的,(本质上说在奴隶社会,奴隶已经被剥夺了作为人的资格),所以说因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因而是先进的是站不住脚的。  

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仅仅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产阶级同样也是如此。掌握了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什么不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呢,因为正是资产阶级的存在,整合了分散的资源,才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虽然实际劳作的是无产阶级。我们不应该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割裂起来看待,因为这两大阶级其实是一个社会整体。  

如果说工人阶级团结协作,纪律严明的话,那么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就属于无稽之谈了。首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无产的,即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或解决得不好,在这样一个阶级里受教育情况是可想而知的,而思想文化素质显然是受教育得来的,所以无产阶级相对资产阶级来说其思想文化素质是低下的。一个思想文化素质低下的阶层又怎么能代表先进?  

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真的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吗?诚然,在马恩的共产主义社会模型中,人是具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劳动已经变成了一种本能,在此情况下,只有一种生产资料占有制度:公有制。而在一个稍微有所偏差的社会,我们已经可看见,公有制的生产关系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束缚了生产力,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忽略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激励:即经济上人是需要有所激励才能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的。  

无产阶级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的,其代表的生产方式不可能也不应该能够脱离和超越孕育它的这个社会阶段。无产阶级是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生产方式的代表这是更加站不住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许可以看出,认为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而必然能够领导人类走向新纪元之类的话也许并非如一直所弘扬和宣传的那么稳固。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说,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所以现在不再纠缠于理论上科学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科学,而看看实际情况中,我国的情况与西方一般认为的民主社会,特别是那些高福利的社会的比较。  

总设计师创造性的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应该是在经济运行体制上,即是采取计划经济体制还是采取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国营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中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活力不够,很难与私营企业进行竞争。经济学中的激励效应在此处体现得尤为明显,于是国有企业纷纷闭门关张,剩下的也逐步走上机制改革的道路,以提高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下来。随着国有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逐步推进,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国有经济占国内经济的份额逐年减少,增长率也完全没有办法和私营经济相提并论,而随着特大型国有企业纷纷谋求上市之路,虽然其上市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并不高,但进入资本市场的国有企业是否能独自经受住市场的冲击以及国外企业的并购值得怀疑。如果产生并购,中国如何能够在政府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将其影响减至最小。  

随着金融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可以说正按着西方人走过的路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资本运作道路。然而,目前走过的道路是否成功却并不好说。的确,我们很快的做大了经济这个大蛋糕,但很悲哀的是,人们并没有从这个经济蛋糕的增大中得到与增大相匹配的收益,甚至还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穷者更穷的情况。据07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指出,04年中国(大陆)的基尼系数以达0.4725,这是一个什么数值呢,这基本是拉丁美洲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劳分配,难以想象在一个按劳分配的国家,贫富差距与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会如此的严重。  

然而可笑的是,在一个收入分配如此不均,号称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15年的国家,其市场经济地位竟然不被主流西方社会所承认。注意到马恩提出共产主义的时期就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市场经济发展成熟阶段,此时社会矛盾激烈,收入分配极端不均,正是这些导致了马恩探索一条新路,在经济上极端相似的情况,但我们却不被别人承认!也许是敌视,也许是偏见,但我们难道不应该停下来反思么?  

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政府的太大了,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大政府。近日惊闻存款准备金率又将再次上调,虽然其本意是为了减少市场中的热钱数量,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变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能说明也许中国政府的手太多了呢?但在这么多的手中,我们却很悲哀的发现,缺少了一个分配之手,中国这个大政府并没有在分配经济这个大蛋糕的情况下做得比别人要出色,甚至可以说相比主流西方社会要逊色得多。  

前段时间看报道,说是不承认北欧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这不禁让我感到无奈,也许可以不承认其是马恩所设想的科学社会主义,但不承认别人是社会主义似乎有点夜郎自大的感觉。西方主流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条就是经济上有平等的机会分享社会财富。应该说,这点北欧做的比中国要好得多。我们如今还在根据150多年前提出的理论进行社会形态的划分,似乎过于不与时俱进了。而马恩眼中的社会主义,大概是如下情况,“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如果这样看来,社会主义大概在很多国家都已实现。但在中国,我们真的能够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吗?值得怀疑。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一个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人民并不在乎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抑或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否,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生活,更加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更加希望在进行了同等劳动之后能够得到相当的回报,更加希望能够拥有平等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更加希望自己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分到一杯羹。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否这种空泛而虚幻缥缈的理论概念,不如丢入故纸堆中,不再提也罢。  

当代中国需要的不是冠冕堂皇的理论,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切实使人们在一个更加平等的环境下安居乐业,达到社会和谐,这也许是更加值得研究的,至于科学与否,还是留给后人去探讨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