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战略——立体治水,化害为宝
http://blog.ifeng.com/article/6577439.html
抗洪、抢险、防汛、抗旱……有史以来,我们民族就一直在和老天爷抗争,不屈不挠,周而复始!
半个世纪前,我们的开国元首发出了“截断巫山云雨”的豪迈宣言。而今,高峡平湖已经建起,可还是没能阻止洪水的肆虐。毕竟,范围太广了:长江、淮河、松花江、嫩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经过至少一代人的努力,采取立体式治水战略:
一、 空中——构建水汽通道,化聚为散。
森林,尤其是大型乔木森林,会拦截强大水汽减缓风速,蓄纳并向后传输水汽。这样,雨带就会沿着森林带延伸延缓,不会滞留而形成狂风暴雨。所以,应自沿海向内陆建造大型森林带,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均衡分布。
二、 地表——完善南水北调,削峰平谷。
东线,大运河南延,沟通闽江珠江水系,疏导东南沿海的洪水;中线,扩大湖泊周边湿地泄洪并调节气候;西线,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三大国际河流调水入长江,经黄河向华北西北补水。同时,各地在地表水充沛的时候,要及时补充地下水。
需要注意的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着眼点应该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化解洪峰,然后再兼顾调水航运发电;从三大国际河流调水要注意筑坝以南北方向为主,因为东西向的高坝极可能会阻挡印度洋水汽。
三、 地下——改造城市地貌,由表及里。
当今城市的地面,几乎都是硬化全覆盖,不仅大量吐纳热量,使地表升温,而且阻隔了绝大部分降水向地下渗透而白白流失。所以应该学学古人,地表尽量用植被和砖块之类的可渗透覆盖层,不但吸水而且落尘;同时,城市雨水应和污水分流,尽量以明渠方式与城市内外水域沟通。这样,就可以使城市降水地下储蓄一部分、地上保留一部分、洪水排泄一部分。
在不远的将来,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水了,几年一次的洪涝灾害应该让我们警醒:只有立即行动,增加我们的水资源储备——固态和液态的、地上和地下的,才能趋利避害,占领战略制高点,使我们民族长盛不衰!
(注:水汽通道概念是从戴国林先生的文章中看到的。)
2010年7月26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