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国耻日,在九一八纪念馆

火烧 2010-09-2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在国耻日当天,带孩子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感受历史与现实的震撼,体会爱国情怀的传承,引发对钓鱼岛问题的思考与共鸣。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八日 ,上午,雨,不停的下。

   

和孩子坐车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环顾四周,人们端坐不语,悠闲自在。我心中不免泛起几分不安:一个小百姓,下雨天带孩子往那个地方跑,人家都在安分守己的过日子,我是否太出格了?干的事情与周围环境“和谐”吗?

   

胡思乱想中,不觉已到站。远远望去,还真有不少人,打着伞,三三两两的在广场上或徘徊,或沉思、或凝视。我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做法还算靠谱。遂庆幸没有打退堂鼓。孩子忽然指指前方:“妈妈,你看,那个叔叔在做什么?”透过雨帘,但见一个年轻人举着一块木牌肃然不动,上面的墨迹被雨打的有点模糊,前面是:“振兴我中华,收回钓鱼岛。”后面是“抗击日寇,捐我一命。”我很佩服他的勇气,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低下头对儿子说:“告诉那个叔叔,我们支持他。”儿子害羞的一笑,跑了。我向青年投以注目礼,与他四目相交,他眼中霎时一亮,但愿此刻的他,心中不会感到孤单。

   

进入馆内,灯光昏暗。正厅的讲解牌前,放着不知其名的人敬献的花篮。博物馆的面积之大,内容之丰富,仅从外观上看是想象不到的。因为晚上有鸣笛和撞钟仪式,下午1:00闭馆,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一番。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东北沦陷,从西安事变到全国抗战,一直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及至改造战犯,再到日本反战人士的正义活动,展览多有涉及。内容丰富翔实,除大量的照片及实物展示外,辅之以油画、雕塑、纪录片、乐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整体水平还是很高的,表现风格与东北人民的朴实、大气、真诚非常契合。  

我注意到,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既没有政府的组织,又没有单位的提倡。看得出,大家只是为了尽一份中国人的心意。真所谓“满室无显宦,往来皆白丁。”为国事操劳的官员没来,贡献了GDP的大款没来,惯于作秀的明星没来,长头发艺术家没来。见到的是——白发老人,大中小学生,身上散发汗酸味的打工者,比比划划的聋哑人。大家静静地看,不时见闪光灯在亮。妈妈低声给孩子解说某段历史,孩子认真反问妈妈什么,我忽然想起一个词,叫薪火相传。。。。。。

   

在黯淡悠长的甬道中,人们默默无语,表情平和。像一条无声的河流,蜿蜒而行。同时,又像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我记得香港的一个明星,叫黄子华的。在电影颁奖礼上,他对给他颁奖的日本人说:“回去告诉你们日本人,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平淡的语气,感人的勇气!

   

还有,在针对侵华日本细菌战的索赔活动中,有一个中国女子叫王选,多年来执着的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从乡野到城市,取证,查阅法律文件,寻找证人,日本人感慨“如果中国有50个王选这样的女人,日本就会沉默。”

   

爱,是一个动词。既然爱,就要拿出行动来。这个国家,这个时刻,我们不爱,还等谁去爱呢?

   

看完展览,在出口附近,我拿出零钱,交给孩子,让他投到捐款箱中。

   

没有游行,无法集会,除了从网络投票上表达些许草民政见外,还有什么方式能让一个小老百姓表达一下呐?

   

走出展馆,天不知何时已放晴,心情为之一振。但见广场入口处挤满了人,因为要为下午的官方活动作准备,远道而来的人们被挡在了门外。一个年轻的军人问道“就让我在广场上站一会儿行吗?”工作人员被打动了,挥挥手放他进去。我和孩子商量,国庆节时再来参观,而且带上他的小表弟。

   

有为数不少的人,总是分不清国家和政治有什么区别。什么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的,什么被官场失意,壮志难酬弄得心拔凉拔凉的。想想真是可笑。爱国不是爱国务院,爱乡不是爱乡政府。中国是大家的。这片浸透了血泪汗水的土地、五千年的辉煌文明、生生不息的人民,你不爱它吗?当它沦落异族时,当生灵涂炭时,你不心痛吗?你能不被宰割吗?你没有责任保卫它吗?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