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与陈寅恪相通于新礼制社会建设枢纽

火烧 2009-12-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与陈寅恪在新礼制社会建设中的思想关联,强调‘造反有理’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传统文化改造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毛泽东与陈寅恪相通于新礼制社会建设枢纽  

   

二十世纪对传统文化改造,对未来影响深远的莫过于毛泽东提出的“造反有理”,而另一位二十世纪号称中华文化托命之人的陈寅恪也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在《重评毛泽东是政治家整治人心的关键》一文中,曾提过弘扬大道四门代表:政事门毛泽东、文学门鲁迅、语言门陈寅恪、德行门王国维。其中就将毛泽东的“造反有理”与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对中国文化改造的枢纽,是建设新礼制社会的关键。  

陈寅恪是在1929年为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中最早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后他在1953年《对科学院的答复》(当时院长是郭沫若),在1964年《论再生缘》中再次论及:“端生心中于吾国当日奉为金科玉律之君父夫三纲,皆欲借此等描写以摧破之。端生此等自由及自尊即独立之思想,在当日及其后百余年间,俱足惊世骇俗,自为一般人所非议。”此后,郭沫若专就《再生缘》与陈寅恪展开南北探讨,当时轰动思想界,其间蕴含的玄机核心点就在端生此女子的造反精神上。两位思想界巨子托起的是对新礼制改造的重要篇章。  

毛泽东在文化革命前,对陈郭的争论的关注及结合自己一生的政治实践相参照,提出高度凝练且具有战斗性理念:造反有理。我也曾在文章提过,二十世纪真正读懂毛泽东的人,陈寅恪是最重要一位。这看他写的中古史方面的论著的切入点就可以看出他真正读懂了政治家毛泽东。  

陈寅恪留学海外近十八年,会近三十种语言,他也真正读懂了西方文化,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他找到了钥匙:独立之精神,自由思想。这条新“宪章”是对三纲传统社会的颠覆,是开启“造反有理”大门的铺垫。中华新礼制社会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改造三纲五常社会的三纲。毛泽东做到了,但许多人没有读懂他。有相当多的信仰毛泽东思想的将其思想教条化了,丧失了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活的灵魂。  

今天鼓吹孔教者,也没有读懂国学泰斗陈寅恪,有些人甚至还在三纲中兜圈子。中国儒道同源,他们相交之道精髓是五常,这是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厚土壤。也是进行心灵革命的参照,是斗私批修的价值依据。在灵魂与欲望中徘徊的中国人,儒释道及毛泽东思想都在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而学习西方是放纵欲望的一条路,放纵欲望又没有超越的上帝信仰和法制传统等于是让中国人在苦海里折腾。这也是社会各阶层虽然物质生活改善了,反而不幸福了。因为这条纵欲之路脱离了中国传统土壤。  

毛泽东和陈寅恪这代人是改造礼制的一代,是深深忧思中国发展的一代,他们找到了相通的门径:造反有理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认可儒教者必然认可陈寅恪,认可毛泽东者必然认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此我说孔孟之道之核心五常与毛泽东思想灵魂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这是新礼制社会建设基石。  

宣传孔孟之道者的归宿是毛泽东思想,因为他们的优秀代表陈寅恪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谁认为自己超过陈寅恪了,那他大可以阐释适合中国未来的另一条孔孟之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