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刺杀门”或许只是美国虚招

火烧 2011-10-1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刺杀门’事件可能为美国虚招,探讨美伊关系及奥巴马威胁伊朗的动机,同时涉及中美在安理会和汇率议题上的博弈。

突发的惊悚性新闻总能吸引世人眼球。伊朗特工居然要在美国对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实施刺杀行动。随着奥巴马依据他所掌握的“刺杀门”情报而发出的震慑性言论,虽然某些中东国家由于接受美国的相关裁定而加入到谴责伊朗的行列,但美国媒体却给出了“迷雾重重”的定性。相关质疑并不令人意外。缘由很简单,因为人们实在看不出伊朗在美国杀害沙特大使会有何收益;既然既无益同时又会成为众矢之的,伊朗又怎么可能会做这种愚蠢举措呢?

由此也就构成了又一个疑问:既然连美国媒体都不接受“刺杀门”的可信性,而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居然能在公开场合发出“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的对伊威胁言论,他究竟想达到何种目的呢?难道是期待对伊拉克动武的局面在伊朗重演吗?美国政府应该能够意识到,当初指责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启动的战争理由结果被证明是谎言,而奥氏本人则曾在参议院的开战决定时投了反对票,其又怎能无来由地发出对伊朗动武的威胁呢?

可以说,在因失业率高企而令自己的民调日益低迷的情况下,如果奥巴马就“刺杀门”所生发的相关言论无法赢得美国选民的认同,他的连任之路无疑会成为难以穿越的门槛。

“刺杀门”乃美伊舰艇对峙翻版  

其实,有关美伊两国可能兵戎相见的传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如果将最新的所谓“刺杀门”与几年前曾经发生过的美伊舰艇对峙事件作牵连性解读,实际上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世人应该没有忘记,当年,设备简陋的伊朗小艇居然以挑衅性姿态与美国军舰擦身而过,并因之而引发国际社会对美伊开战的激烈猜想;事实上,在同一时期所发生的伊朗军队扣押英国水兵事件,则更是将《伊朗不退,美国必打》之相关判定向验证的方向推进。

然而,喧嚣一时的鼓噪却最终以不了了之收场;所有情态显示,美国至少眼前没有对伊朗动武的计划。既然美国并无立即对伊动武的计划,却缘何又借着“刺杀门”事件而掀起新的中东风暴呢?这其中透射的玄机又可能会对整个国际情态产生何种影响呢?或者更具体点说,奥巴马依据不着边际的情报而联络国际社会来对付伊朗,其中肯定潜隐着多种思考。

不是吗,中国在制裁叙利亚的安理会决议上投了否决票,而美国参议院有关汇率议题的法案则获得通过,如果安理会又就“刺杀门”事件而展开新的博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呢?如果中国依据法律和公正原则而再投否决票,则很可能会促使美国众议院参与到参议院所鼓弄的有关汇率议题的“大合唱”当中;而如果中国基于自身利益的思考而投支持票或弃权票,则又必定会让国际社会得出“中国为了私利而丢弃的原则”的定性。事实上,在即将举行的二十国峰会上,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也肯定会与将新启的安理会伊朗决议构成内在关联。

台海南海是伊安全之基  

可以认为,一方面鼓弄伊朗的危害性而另一方面却又将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以“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姿态呈现世人,则已然体现了美国战略路径的严密繁杂。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伊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伊朗的对外需要与中俄两国的战略规划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从而也就中俄两国在关于伊朗的安理会决议问题上均处于被动状态;而之于中国最麻烦的情态是,由于美国的战略趋向从搞垮俄罗斯为主而转向已搞垮中国为主,从而令中国不仅难以对涉及伊朗问题的安理会决议作出选择,而且更使中国的国际道义处于陷入难以展现的困境。

需要强调,事态的麻烦并不限于中国应该如何对关于伊朗的安理会决议作出选择,也不限于与此相对应的二十国峰会上所必然会掀起的汇率争吵;事实上,世人只要能感受在一下印度东进和日本西出而在南海所构成的激荡,然后再将刚刚制造的对台军售又可能向深度推展,所有这些动向无不清晰显示出,高调“重返东亚”的美国的根本战略趋向是以搞垮中国为主轴,而所谓的伊核问题只不过是其战略思考的一个方面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较之于台海、南海以及东北亚等方面的重要性,伊朗问题不过是美国“陈仓暗渡”的狡猾技巧而已。

或许正是由于提前体察到了美国的战略趋向,所以,不论是几年前发生的美伊舰艇对峙事件,还是最新炒作的“刺杀门”事件,抑或是争议已久的核问题,伊朗似乎都显得从容不迫,而从未表现过手脚无措;可以完全认为,目前的美伊叫板虽然火暴,但其发展趋向却异常清晰,毫无讳莫如深之形迹。倘使没有论者可以对笔者的相关解析进行有力道的反击,那么,中国人忽略对伊朗问题的关注而将研究工作的侧重点趋向自身,可能更具现实针对性。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作者:邱  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