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经济危机和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

火烧 2011-06-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危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指出市场经济导致房地产过剩、出口补贴损害劳动者利益,引发购买力不足和产品过剩,揭示经济危机根源。

读完资深网友和学者 何新 先生的《国内经济危机步步深化》一文,深受教育,同时心头难以平静。确实,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日益深重的危机。小时候只知道资本主义国家有经济危机,现在自己所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了经济危机,这怎么不让人感叹呢?

想想原来的计划经济固然弊端多多,尤其产品经常短缺,好一点的东西都要排队或凭票购买,但计划经济也有好的地方,即东西虽然不够买,但买到的东西都很便宜。就是说,计划经济是尽量低价让东西卖掉和成为老百姓消费的东西,而宁可造成短期的“短缺”。计划经济一般不会因为老百姓买不起而造成产品生产大量剩余和囤积在仓库里的情况,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一般不会产生经济危机。

再看看现在的市场经济,在大量投入资本或人民币的情况下,GDP生产力大大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大增加,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有相当于1/3的东西供国外好多国家消费,其中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发达的消费国家,尤其是消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短缺”现象。现在中国老百姓只要有足够多的钱,什么稀罕的奢侈的东西买不到?什么高贵的或“特殊”的服务享受不到?

但现在的市场经济好是好,就是会产生经济危机。市场经济是私人或资本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市场经济的供给者总是会自发地抬高自己的价格和压低产品中的劳动(工资)成本,以牟取最大的资本利润。因此,(1)市场经济是宁可东西囤积在仓库里卖不掉,也不愿意降价卖掉。比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济就最为典型:宁可让大量的住房供给作为空置房囤积在房地产商和私人房地产投资投机者手里和卖不掉,也不愿意降价卖掉。因此,这就必然造成中国的房地产产品生产力大量过剩和大量浪费的情况。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危机首先就产生于房地产市场。名扬四海的高房价就是中国经济危机(也叫泡沫)最好的标志之一。现在中国的商品住房不是什么真正的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的“短缺”,而是真正的过剩。可悲之处就在:占人口多数的劳动家庭只能望楼兴叹,有哪个房地产商或房地产投资业主肯降价卖给劳动家庭房子呢?没有。所以,这种可悲的经济危机是由市场经济的私人利益或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决定的。其实,当年中国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借用吴敬琏的话)者对这一点不会不知道,可能只是为了积极地推出市场经济而“忘了”说罢了。

(2)市场经济是让劳动者(工资)吃亏而不愿意让资本的利益吃亏或多吃亏。比如中国的出口生产就最为典型: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尤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要不了价,国家为了维护出口生产,只好进行退税补贴,但退税补贴是补给资本利益的,是弥补出口资本的利益损失的,补不到广大出口生产劳动者的头上。就是说,现在中国出口的越多,中国的经济(价格)吃亏就越大,但中国的出口资本还从政府的退税政策弥补了部分损失,真正吃亏受苦的是广大出口生产劳动者。难怪东部地区许多从事出口生产劳动的农民工也不干了和回乡了。所以,市场经济的各种博弈的最终结果总是让劳动者真正吃亏受苦,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而广大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吃亏受苦的一个主要后果就是没钱,就是贫穷,就是没有购买力。于是,中国巨大的GDP产品,只能主要靠占人口少数的富裕阶层(包括官员的公款消费)来购买了,穷人买不起啊!可惜富人都是大腹便便的“饱汉”,你让他们再怎么奢华吃喝(消费),也不会增加很多GDP消费了,经济学上这叫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中国巨大的GDP产品中就必然出现相当大的过剩产品,并作为“库存”或“投资”剩下来了,可悲的是这部分产品本来是应该卖给广大劳动者阶层的。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危机。

所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危机,从性质上讲,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危机。就是说,中国的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所“创造”的产品生产力越来越大,而中国的劳动者相对于市场物价的实际收入和购买力越来越跟不上产品生产的增长,于是出现资本主导下的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即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里,关键的因素是中国的资本及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矛盾。(由于篇幅关系,笔者这里还未谈及中国经济危机与国际资本主义及国际经济危机的关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