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别把孔老二抬那么高

火烧 2008-03-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批评过度推崇孔子,质疑文化投资效果,反思儒学对社会的影响,并对比文革前后社会风气变化,强调科学民主的重要性。

别把孔老二抬那么高

现在这个讲坛那个讲坛的特热闹,学者们抢着说孔子、道孔子,大有一片文化繁荣、学术繁荣的景象。讲课花不了多少钱,花的再多也表达不了对文化的尊从。于是,山东决定要在孔老二的故乡斥资300亿打造历史文化标志城(另见拙作《文化是靠钱堆起来的么?》)。

历史文化标志城一凸现历史文化,二凸现标志。说句真话这两东西别说300亿了,起码历史文化这玩意儿那是钱也买不来的啊。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不少,除了孔子,还有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等等,这些“子”的乡亲父老们还等着干啥?一不做二不休咱一起往300亿的规模靠啊。打造历史文化标志城人人有责嘛。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还是文盲的时代,有钱的、有权的贵族、乡绅、官宦子弟们刚会说话就摇头晃脑地学论语什么的,或者叫做学儒学,按当今的时髦话叫做学国学。学的还特辛苦,象头悬梁锥刺骨什么的。可是学的结果如何呢?知识越多越反动,男盗女娼、巧取豪夺、鱼肉百姓、欺世盗名、以下犯上等等哪一样也没少了他们。而且还TMD一代不如一代。

记得有一本书,有一个人这样评介:道教、佛教阻隔了人的红尘路,儒教却把人禁锢在家庭(书名、人名俺记不住了)。

说的简直太对啦。

统治者让臣民们“之、乎、者、也”地“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是让你学会研究如何把头儿(皇帝)拉下马,而是让你服服帖帖地、老老实实地听头儿的话、老老实实的照头儿的指示办事。

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统治国家过程中,出现一帮子与其他尊孔的头儿们不同的领袖们,这些领袖们非常地不尊孔。他们多数是五四时期的精英,他们大反特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难道他们不明白依靠孔老二学说调教老实臣民的好处多多?因为他们知道,救中国、创建新中国、治理新中国靠孔老二的学说肯定不行,要靠科学和民主。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老顽童你错了吧,是文革把民风搞坏了,文革埋下了腐化堕落的种子(好像有一篇网文就是这么说的)。我呸!依老顽童的观点,文革搞得半途而废才造成世风日下。记得,1976年闹地震,家家户户睡防震棚,家家户户夜不闭户,根本无需防盗贼。那时候,谁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都要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现在可好,哪怕你忘记锁家里厨房的门,锅碗瓢盆不被偷个一干二净才叫一个怪。现在可好,甭说捡钱交公了,白道捞钱、黑道抢钱、灰道挖钱,个个争先恐后为钱服务、为权服务。年过一年,家家户户的防盗窗、防盗门越做越高级,居然得把帐算到文革头上。现在的贪官级别越来越高,成串的抓;现在的二奶,成群的数;......我靠!文革及文革以前,他们敢吗?!

唉,一激动,俺扯远了。话说回头,办国学,怎么办的好才是关键。让孩子们学孔老二的什么?要让孩子们知道,孔老二不过是个教书的,他的话,有些能听,有些不能听,爱听不听得看实际情况。不分青红皂白地教育孩子,孩子不累老师累了。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分辨是是非非、精华和糟粕那里是寓教于乐嘛,简直是受罪。

不知道现在孩子们的课本中有没有“曹刿论战”、“庖丁解牛”之类的好文章了。像“左传”啦、“史记”啦,里面的好文章不少,比孔老二的什么“三人行必有吾师”要好的多得多。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谁是谁的老师,还真不好说。你尊别人为师,弄不好来个末尾淘汰,您就歇着吧。换句话说,人家为师的能真心传教么?要知道世间色路不能挡、财路不能夺,这些都是要命的。路子都教给你了,人家为师的还混什么混啊!

300亿元,多印些文化书低价发行给民众们也比盖个空有其名的文化标志城好。奢华的文化,提高不了民众的文化素质。山东的、孔老二家乡的父母官们难道不了解这个道理?怕的是借机会挖票子而已吧。

老顽童本文的本意是孔老二他老人家呆在曲阜好好的,就别折腾他啦。孔老二本来的身份就不高,被统治者抬啊抬的才高了许多。现在再花上300亿元打造以孔老二为首的历史文化标志城,有这必要么?儒学学好了,民风就正了?世风就转了?英雄、烈士、劳模被冷落的差不多了,孔老二却被抬上了天,英雄辈出的山东玩文化玩到了这种境界简直让人不得不佩服啊!

江湖人称老顽童

2008-3-13于南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