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是怎么回事?
“老九”是怎么回事?网络上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就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
其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把知识分子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诬蔑为“臭老九”。一九七五年五月三日,毛泽东召集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谈话时借用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台词“老九不能走”,以此批评“四人帮”对知识分子的诬蔑,说明革命和建设事业是需要知识分子的。
其二、
对于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臭老九”一词并不陌生,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这顶毛泽东老人家发明的“桂冠”,中国知识分子戴了近二十年之久。…… 这个概念从元朝就有了,当时的等级划分是:一僧,二道,三官,四吏,五医,六工,七农,八娼,九儒,十丐。
还有些说法。更有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把毛主席污蔑、诽谤得“淋漓尽致”。
其实,都是胡说八道。
记得的事情是这样的。应该是1968年下半年以后,搞“教育革命”,当时开会学习,传达上面指示,说要充分发挥老知识分子的作用,即使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毛主席都发话了:“老九不能走!”
当时,《智取威虎山》中打入土匪内部的“老九”——“英雄杨子荣”家喻户晓,“老九不能走!”更是妇幼皆知。我的理解是,毛主席把老知识分子比作英雄杨子荣,怎么能“受点冤枉气就走”呢?会后我们议论,有同学就说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臭知识分子,这不就是老九吗?当时,有句“名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象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所以,人们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叫做“臭知识分子”(不存在什么“四人帮”如何如何的)。按照当时“官方”的理论说法,老知识分子分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年轻知识分子,我们学生,其实离“老九”标准差得很远,不够资格的。但是,当时我们受到解放军宣传队和工人宣传队“再教育”,有“失落感”,心中实际上“不服气”,有点“怨气”,就自我调侃,其实是“自我拔高”,自诩为“臭老九”或者“老九”、“九兄弟”之类。
如此而已!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