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老九”是怎么回事?

火烧 2009-12-14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老九’的起源,涉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知识分子的称呼及毛泽东相关讲话,结合历史背景与民间说法,解析‘老九’的多重含义与社会影响。

“老九”是怎么回事?网络上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就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  

其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把知识分子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诬蔑为“臭老九”。一九七五年五月三日,毛泽东召集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谈话时借用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台词“老九不能走”,以此批评“四人帮”对知识分子的诬蔑,说明革命和建设事业是需要知识分子的。  

其二、  

对于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臭老九”一词并不陌生,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这顶毛泽东老人家发明的“桂冠”,中国知识分子戴了近二十年之久。…… 这个概念从元朝就有了,当时的等级划分是:一僧,二道,三官,四吏,五医,六工,七农,八娼,九儒,十丐。  

还有些说法。更有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把毛主席污蔑、诽谤得“淋漓尽致”。  

其实,都是胡说八道。  

记得的事情是这样的。应该是1968年下半年以后,搞“教育革命”,当时开会学习,传达上面指示,说要充分发挥老知识分子的作用,即使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毛主席都发话了:“老九不能走!”  

当时,《智取威虎山》中打入土匪内部的“老九”——“英雄杨子荣”家喻户晓,“老九不能走!”更是妇幼皆知。我的理解是,毛主席把老知识分子比作英雄杨子荣,怎么能“受点冤枉气就走”呢?会后我们议论,有同学就说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臭知识分子,这不就是老九吗?当时,有句“名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象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所以,人们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叫做“臭知识分子”(不存在什么“四人帮”如何如何的)。按照当时“官方”的理论说法,老知识分子分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年轻知识分子,我们学生,其实离“老九”标准差得很远,不够资格的。但是,当时我们受到解放军宣传队和工人宣传队“再教育”,有“失落感”,心中实际上“不服气”,有点“怨气”,就自我调侃,其实是“自我拔高”,自诩为“臭老九”或者“老九”、“九兄弟”之类。  

     如此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