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左大培:2008年危机与政治经济学

火烧 2009-12-08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分析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强调非市场交换与金融储蓄的不均衡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制度演变与资本主义剥削性质。

2008年危机与政治经济学

 
左大培(2009年10月23日)

 2009年的西方经济危机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复兴有了可能:

 1. 这次危机证明美国式的私有制市场经济不是最优的经济制度,尤其是证明了自由放任的私有制市场经济并不是最优的经济制度。人们认识到,需要承认和研究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承认和研究非市场交换的经济制度的效率;而非市场交换的经济制度与市场交换一起处于人类历史的演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其有关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学说中,强调社会经济制度的多样性及其历史的演化;

 2. 这次危机表明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的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不能正确地解释和预言社会的经济行为。原因在于主流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范式:主流微观经济学基本上都是一些模型,说明的是个体最优化行动下的均衡状态。而由于个体无法做到最优、信息不完全、市场交易中的协调失灵,非最优的个体行为在互动中放大其影响,就可能造成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使用对平衡状态的分析(如再生产理论),但是原则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承认甚至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不均衡;

 3. 这次危机可能又一次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强调,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有产者剥削无产者的制度,这样一个制度在生产力发展之后会被一个生产资料公有的、有计划的生产关系代替,这种生产关系保障了相互平等的个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现实中的非均衡

左大培(2009年10月23日)

1. 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总会有人事先意愿的当期总收入大于其事先意愿的当期总支出,二者之差为该人事先意愿的当期金融储蓄。当然也可能有人事先意愿的当期总收入小于其事先意愿的当期总支出,二者之差为该人事先意愿的当期金融负储蓄,或当期金融资产出售。如果在整个经济中这种事先意愿的当期金融储蓄总额不等于事先意愿的当期金融资产出售总额,就会发生整个经济中的不均衡:意愿的金融储蓄如果大于意愿的金融资产出售,就会有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意愿的金融储蓄如果小于意愿的金融资产出售,就会有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2. 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扭曲,物品市场上的总需求通常都会小于总供给。所谓“金融市场的扭曲”,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的各种干预,如管制利率、供给货币流动性;一方面是私人金融交易中的扭曲,主要是回报承诺得不到兑现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出售,如借入不能偿还的债务;

3. 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当金融市场交易旺盛,使当期金融资产出售能够吸收当期金融储蓄时,整个经济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往往建立在扭曲的私人金融交易之上;一旦回报承诺不能兑现的真相暴露,私人金融交易急剧萎缩,就会导致金融危机,而且这种危机通常会导致意愿的金融储蓄不能化为意愿的金融负储蓄,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