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农村公路和水利
农村公路和水利
我来自农村,对农村总有割不断的心结,就是路过一下也有许多切身感受。我原来也写过家乡农村的小学与乡村公路建设都很差,三年快过去了,这些并没有多少改变。听说某乡镇干部(一把手)因贪污受贿(其中就有乡村公路建设款),最后平级调用,照样过的很舒心。现在所有贪污受贿的干部都十分清楚明白,只要把上面打点好了,有一个强大的靠山,这种贪污受贿成本就很低,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
这次时间匆忙(不到五天),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乡村公路和水利。
过去有个说法“要至富,先修路”,路对农民太重要了。路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生产致富。山区农村由于没有路,许多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种子、农用生产机械难于运进。也就是说限制了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实际上就是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公路不通,运输困难,山区农民不敢发展多种经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特别是一些见效快的短期经济作物),因为这些经济作物产品要靠良好的运输环境作依靠,才能变现成钱。在山区生产力低下,只种单一的粮食作物,其经济效益也差,当然很难脱贫脱困。我曾经多次回家与一些农民谈到了,在山区使用小型农业机械,可以解放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扩大生产问题,还有多发展经济农业创收问题,其实农民都有很强烈的愿望,就是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公路,运营困难,外面运不进,山里的运不出。就拿我们老家为例,到镇上也就5公里左右,一个人不带东西走路一个半小时,负重要两小时或更多,如通车也就十几到二十分钟左右。如果离城镇更远的地方那又是多么不方便。这样一个广大农村每个人要把多少时间花在行路上。农民是多么热切的盼望着有一条通向自家门口的路。
从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都29年了,在我们那里农村却没有一条象样的乡村公路,要说有路,那就是被雨水冲刷得七零八落的20多年前的机耕道,根本就无法行车。我记得2004年曾经坐小三轮回家(是春节期间,应是全年路况最好时间),雇了一辆三轮(是熟人,路况太差,不是熟人未必会同意跑)只走了一段路就无法走了,三轮车一路颠簸翻腾,还震短了大梁,最后还是要背着东西回家。时至今年父病出院回家,就找不到一条能坐车回家的路。
这些年来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拨款应该不少,不过百姓只知道有拨款,到底多少,款拨到了那里,百姓是无从知道的,百姓所知道的是:如果哪个贪官运气不好,该倒霉了,贪污的就有这些款项,农村许多地方还是要肩挑步行,农民行路难。不要说拨到地方的乡村公路建设款项,就是国道公路建设款项都是要贪的。原唐巴公路修建就是如此,许多修建任务都划拨到地方,并具体到了每个农民头上,农民都是自带粮款去修路,没时间去的就要交钱(无论有无劳动力,出力出钱是按人头算),城镇单位就是交钱物。那条要道才三五年左右就已破烂不堪(远低于标准8年周期),最后听说出了贪污案,百姓反映意见也大。真不明白修这样的国道,由国家拨款国道修建,为何还要百姓出钱出物出力,只有“天”知道。
至于乡村公路建设,在我们那里到底有没有拨款,不知道。但国家早就提出要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建设,实现“村村通”。今天还没有通,到底是那里不通呢?还是“天”知道。
巴中地区有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这四县既是早期红色革命老区,也是今日的贫困山区,四县脱离达洲地区设立专洲市,就是为了发展这里的经济,我们的国家总理在百忙之中曾在2001年和2005年两度专访视察,可见中央之重视。2005年4月23日温总理是由时任交通部长张春贤陪同,翻山越岭700多公里山路,来到巴中视察的,可见农村公路建设是重点。听说总理很关心革命老区的农村脱贫和乡村公路建设,当然支持是少不了的,据说给老区一下就拨款58亿。总理听了农民的话后,笑对大家说,修路就交给张部长和书记、省长了。交通部提出了四项措施,地区主要干部熊光林更是信誓旦旦: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四难”入手,在农村抓好“五改三建”。不难看出,道路建设是重点,其收效只有“天”知道。
这次回家时逢当地干旱,直到我回去的5月28日当天都一直没下雨,当地插秧和栽红薯两大主要农作物一直无法进行,再晚点首先是插秧就过了农时(秧苗拔节就是有雨也无法插了)。幸好在我回去的当天晚上就来了一场大雨,基本满足了当地农村需要。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这里水利建设很差,没有任何抗旱能力。好多山堰塘都是农业合作化时期修建的,年久失修,质量很差,其管理也成问题。这么多年了,就没有新增任何水利设施,就连集体化时期的从河里抽水设备,随着集体的解散,也随之变卖了。
现在农村是分散经营,难于积聚力量修建系统化的水利排灌系统,如果政府不出面解决,原先有限的水利设施也会江河日下,农业生产就十分脆弱,一遇自然灾害,就完全无法规避,降低损失,完全靠天吃饭,无法脱离贫困。
今年农村好多塘堰就完全干枯,小溪断流,农民是一片焦急心情。原来总理视察时期,巴中报上所宣传的那种小型塘堰示范,也不知在哪个旮呐里,反正没见着。
不过农民要求水利排灌建设很强烈,许多农民都希望政府能出面解决。我想作为农村干部应该十分清楚明白农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农民能有福音吗?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