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应重视粮食的潜在“危机”
地方官员应重视粮食的潜在“危机”
粮食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质,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纵观古今,粮食在任何时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代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名训;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备战备荒”的号召;如今,温家宝总理讲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名理。我国粮食虽然连续5年喜获丰收,但从世界各地爆发的粮食危机、中国很多地方的政府官员无休止的非法圈地行为、连年发生的的自然灾害以及很多地方耕地撂荒现象分析,中国粮食存在的潜在“危机”已是问题多多,但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只是偏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和政绩,无视粮食存在潜在的“危机”。普通农民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中国粮食问题存在的潜在的“危机”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确保粮食稳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分析,我国目前粮食问题不是太大,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粮食安全前景并不十分乐观,造成的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天灾和人为”,并且是人为多于天灾。“天灾”就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如2009年的旱情、2010年春天的春冻以及2010年6月以来南方的水灾,造成我国多个省份的夏粮和秋粮受到严重损失,有很多地方绝收。人为就是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只顾地追求地方经济利益和政绩,无休止地征占土地、毁坏耕地等行为。笔者认为人为大于天灾,是因为灾情过去后农民照样可以耕种,而人为哪?却改变了耕地的用途。
笔者根据走访的实际情况,将造成中国粮食问题存在的潜在“危机”分为4个方面:
1、地方政府无休止的圈地运动:
众所周知,粮食是从土地上种出来的,不是从石头缝长出来的,更不是无土栽培的,但很多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非法占用大量土地搞非农建设,从而导致大量耕地流失。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由于近年来的经济、城市等各种发展,大量土地被无情的征占,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2006年是18.37亿亩,到了2007年减少到18.26亿亩,一年之中减少了0.11亿亩,如按照这样的用地速度计算,我国的耕地面积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危机。有专家推测中国的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16亿,这样中国将面临有人无地的局面。目前很多农村已经出现了这种局面,如新乡张八寨村,3000多村民,1674亩耕地,人均不足0.6亩,2002年国家修京珠高速公路占地252.48亩,2009年国家修“石武高铁”又占地200多亩(永久占地40多亩,临时占地199.97亩,但政府宣布不在复耕),这样国家又征用近500亩,2010年3月,乡政府为了建一个物流公司又强行征占259亩耕地,从而导致近400位村民完全失去耕地。2009年5月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报道:“关堤乡13个村的耕地将在2020年被占完”。
目前中央政府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了保护耕地,中央政府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并于2007年成立了“土地督察局”的专门机构,这足以说明我国土地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中央政府对土地的管理程度。但令人痛心的是,仍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为了自己的仕途,无视国法,采用各种违法手段大肆圈占耕地,圈而不占、占而不用的现象到处都是,导致成千上万亩耕地撂荒数年。这就出现农民一方没有土地耕种,另一方被圈占的土地闲置撂荒。相关法律明确要求“占补平衡”,但很多地方没有了耕地,“补”,只是一句空话而已。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一位领导说:“没有补的地,可以异地买指标”,该领导的话是在纵容地方官员土地违法。一朝该领导的话来说,中央政府提出的“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用不了几年就会被突破,到时将会威胁到我国粮食的生产。
2、农民种粮的消极影响:
从我国农民种粮的实际情况分析,粮食的储备和供需平衡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直接关系,在当前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粮食生产在很多农民心目中呈现出越来越不重要的趋势,特别是80后、90后的农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和危机感,这些农民心中只有“钱”,认为钱能办一切事,这样就直接影响到粮食的生产。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有3方面原因:
(1)经济效益
笔者在走访新乡地区60个村庄,95%的农民反映说种粮食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只是能做到自己吃的粮食不用钱去买,如果遇到一点天灾,就会赔本。一些基层政府官员为了本乡的经济,游说农民放弃种粮的念头,鼓励农民种经济作物。为此,很多农民将大量耕地种上经济作物或者栽种经济林,只留一少部分耕地种粮食,种的粮食够自己家吃的就行。
另外,粮食收益和种粮投资不成正比也是农民失去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民给笔者算过一笔账:粮食价格虽然比前几年涨了一些,但农资的价格却长了几倍。现在的小麦价格是每市斤0.93元,每市斤比2006年涨了2毛多,但一袋(50公斤)尿素却涨到120元,一袋(50公斤)二胺涨到200多元,如果再除去种粮的各种费用,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不足500元。
(2)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就新乡地区来说,劳动力(指的是青壮年)的价格2005——2006年的标准是每天40元,2007年上涨到每天50元,到了2009年以上涨到每天60—70元,有些工种已涨到80元。但粮食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却是有限的,2010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是每市斤是0.93元,目前玉米的价格是每市斤0.9元,按照新乡地区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每亩耕地能产小麦500公斤,玉米600公斤,按照上述价格计算,一亩土地一年的收毛收入还抵不上两个月的工钱,为此,很多农民不想把种粮食当做发展经济的主要渠道。
(3)基层政府的错误引导
在如今的经济狂潮中,很多基层政府重视的是经济效益,农民单存的耕种粮食,不能给政府官员创造升迁的机会,很多政府官员为了发展经济,采用“杀鸡取卵”的手段大搞招商引资,为了能征到土地,政府官员给农民“灌输”种粮无利的思想,想尽一切办法,让农民放弃种地的念头,把耕地出让给他们或者卖掉。有很多农民正在为种地犯难,经政府这么一说,干脆将耕地出让或者卖掉。新乡市关堤乡政府的领导们为了建一个物流公司强行征占张八寨村259亩耕地,乡领导们在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时讲:“你们不用投入一分钱,每亩每年有1500元的收入,按30年的承包期计算,一亩地才收入4.5万元,现在你们卖了5.6万元,比你们种地划算得多”。
3、自然灾害和粮食浪费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其中7.5亿亩能确保灌溉,另外10多亿亩是旱地,只能靠自然降雨进行农业生产,其中西北的黄土高原、西南的丘陵地区常年约有3—4亿亩耕地受灾,每年都会损失300亿斤粮食。
近年来,由于不断的自然灾害,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自然灾害,给我国粮食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如2009年1月的旱情导致河南、安徽、山东、山西等六省区8140亩小麦受害,今河南一省受旱面积多达3690亩,如驻马店等很多地区的小麦绝收。又如2010年春天的倒春寒,是河北大部分地区的小麦被冻死,笔者在走访时,很多村民都说今年的小麦收成是往年的三分之一。再如今年6—7月的暴雨引发的洪水,导致南方十省区数以万亩的耕地遭受洪灾而绝收。2010年7月14日的“新闻1+1”栏目报道广西的自然灾害,2010年1—6份共发生17000多起,是往年的937%。
这些自然灾害,人类是无法抗拒的,但,人为地浪费现象特别是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和很多中学的中学生的浪费现象让人见了触目惊心,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笔者在新乡一所中学走访时,一位伙房师傅告诉笔者:“我三天就能捡到一编织袋(约30斤)学生扔的吃剩下的馒头”。那些倒掉的剩饭和剩菜更是严重。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公斤大米有4万粒,我国13亿人口,若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每天就可以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以节约1200万公斤,可以养活35000人,相当于开发12000亩耕地”。如果我们每天浪费1粒米的话,其后果可想而知。
4、外资企业对我国粮食的威胁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外资企业进驻我国,给我国粮食的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如美国的ADM公司收购华农集团多个油脂厂等现象,导致我国的大豆加工企业处于破产地步。
二、粮食“危机”造成的后果
很多亲身经历过“三年(1959——1961)自然灾害”的老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关于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依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是很难控制那种“灾难”的局面,但依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来讲,中国人民会很从容地面对。但,这只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目前,新的“灾难”正一步一步逼向中国人民。这次“灾难”不是粮荒,而是粮灾。这种新的“灾难”普通农民还没有意识到,但它已经给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很多跨国粮商涌进我国,并且并购我国农业加工企业,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们为了自己的政绩盲目地引进外资和“甩包袱”,十分情愿地将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流通企业(在地方政府某些领导眼中是不赚钱的企业)让给外资企业,从而导致中国人失去控股权,如美国的ADM收购中国的油厂后,不仅控制了我国70%的压榨能力,还逐步垄断了国内大豆的进口权,国外的大豆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而我国本土生产的大豆却被排挤出订购之列,从而导致我国大豆市场处于瘫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粮商在中国不仅能获得巨额利益,还能挤垮中国的本土大豆,给中国农民和中国加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但有朝一日,这些跨国粮商在中国挣足了钱,突然间从中国撤资,这种情况无论对中国农民还是对中国加工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到那时,种的粮食就会出现“崩盘”的危险。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跨国粮商不仅盯上了中国大豆市场,还在不停地向中国的粮食加工领域渗透。如2008年一家隶属世界粮商之一的企业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并收购粮食加工企业,他们还在江苏等地建立了粮食储备企业。
前面笔者讲过,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这种物质如果都被外国人所掌控,将给中国政府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认为:“如果一国特别是大国,如果不能通过自力更生掌握粮食主动权,就可能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庸”。这就是笔者所说的“更严重的结果”。
三、地方政府某些官员和一些农民的错误认识
自从世界各地爆发粮食危机和中国食用油出现异常现象后,粮食问题已经触及到中央领导们的“神经”,这次世界粮食危机虽然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但中央政府还是积极地面对,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中国人民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稳定,如2007年底,半月内,中央政府连下三道“禁令”,对粮食及制粉取消了13%的出口退税并且实施了出口配额管理许可证。为了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三补、三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限制粮食出口等,这充分说明中央政府认识到粮食存在的潜在“危机”。但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和一些农民却不以为然。
1地方政府官员的错误行为
很多地方政府官员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官员,一心想搞政绩、盼升迁、捞外快,根本不顾农民的死活,只要能给自己的仕途搭桥铺路,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敢触犯;只要能捞到外快,农民的任何利益都敢侵吞。类似这样的事件,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过,网上刊登的这类事件更是举不胜举。当今社会,这类事件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盲目的圈占耕地,非法征用耕地。有些政府官员说:“政府圈占土地是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征地搞房地产是为了推动城乡建设”。招商引资是好事,推动城乡建设也是好事,但招商引资总不能“引狼入室”吧,搞城乡建设更不能以“牺牲”农民为代价吧。
为了能征得土地,政府官员会采用各种手段对农民威逼利诱或者进行游说,2009年,新乡市关堤乡政府的领导们为了圈占任庄村的耕地建所谓的新农村,政府派了五六百人围攻农民;2010年3月,乡领导为了强占张八寨村的耕地建物流公司,乡领导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在晚上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鼓动农民卖地。
按照乡领导们所言,一亩地可以卖5.6万元,现在的这辈人可能会过得很舒坦,但,下一辈人呢?这等于我们这辈人把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卖了。笔者曾问过一些政府领导:你们一个月的工资最少也在2000元以上,一年就是2万多元,也就是说,你们用两年的工资买走了农民几代人的“生存权”。这让后代农民怎样生活?这给农民造成怎样的后果?给国家造成怎样的后果?这些官员说:“这是中国的体制,就凭你王建英一个人就想改变现状,有点太自不量力了吧”。当我和他们谈起粮食的问题时,他们嘲笑说:“你一个小农民想那么多有啥用,那些根本就不是你考虑的问题,如果让你来考虑,还要那些中央领导干啥用”。
从这些情况可以充分说明,相当多的基层政府的官员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粮食存在的潜在“危机”。
2一些农民的错误认识
在当今社会,很多农民缺乏忧患意识,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一点利益,没有想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钱,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并且是越多越好。但种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很早以前,有些农民就不想种地,想把地卖掉变成“城市人”。目前,这些农民借着“城乡一体化”的春风对政府卖地积极配合,即便是政府行为是违法行为,也是热烈欢迎,因为他们急着卖地。用他们自己的话话说“卖地后,有钱花了,自己先舒坦舒坦,这辈人,不管下辈人的事”。通过走访发现,类是这样的农民占相当一部分。
四解决“危机”的建议
从上论述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一定的潜在危机,对此,中央政府想尽一切积极应对,但单靠中央的重视是远远不够,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和农民也必须“觉醒”,否则,摆脱粮食危机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农民是粮食的直接生产者,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是和农民直接打交道的政府官员,他们掌握着农民很多“生杀大权”,他们的种种不轨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国的粮食问题就会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
为确保粮食的安全,针对我国目前粮食生产的状况和笔者走访看到的情况,我从一个农民的角度向基层政府的某些官员和农民提出4条建议:
1不要盲目、违法圈占耕地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很重要;搞城乡建设,改善民众居住环境,也很重要,但农民的生存,粮食的安全更重要,不能因为“前者”而牺牲“后者”。就当前的情况来说,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们为了搞政绩,忽视了农民的生存,忽视了粮食的生产。众所周知,粮食是农民从耕地上生产出来的,,如果没有土地,再有本事的农民也种不出粮食,为保护耕地,中央政府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耕地,地方政府的很多官员却视而不见,依然是“涛声依旧”。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真的不行,就来假的,和中央政府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其目的就是“圈地、占地”,这种势头若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无从谈起。
2重视农民利益、农业生产
农民是粮食的直接生产者,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历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再三强调“三农问题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中央政府实施许多惠民政策,但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为了某种目的却在不断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用各种手段威逼、误导农民放弃耕地,放弃粮食生产。在这些政府官员眼中“农民好欺负,农业不重要”
3增强忧患意识
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基层的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农民,只顾眼前一点利益,缺乏忧患意识,政府官员重视的是自己的官运是否亨通,全然不顾农民的死活,,如农民的很多耕地被地方政府强行征用,征地补偿款被层层克扣。没有了耕地,没法生产粮食,无法生活。将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领导们没有考虑那么长远。另外,有很多农民也是只顾自己生活得舒坦,没想过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生活的资源,就如卖地行为,很多农民自己说;只要自己过得舒坦,谁还能管下一辈的事。通过走访发现:持这种观念的政府官员和农民很多。这种观念不改变,中国粮食潜在的“危机”就不会消除。
4控制浪费现象
我国的粮食浪费现象相当严重,不仅发生在学校,在农村、在城市,在农民的餐桌上、在饭馆的餐桌上、在政府领导们的餐桌上都大量存在,这些浪费,用眼睛看到。有些看不到的浪费的更是厉害,如农民在收获时、储藏时、加工时的浪费也是相当严重。有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占年总产量的5%,这几乎相当于我国每年的粮食进口量。为此,控制粮食浪费现象,势在必行。
结束语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国粮食潜在的“危机”不在于自然灾害,也不在于外国的“入侵”,完全在于中国自己本身,只有各级政府官员们和广大农民们充分、真正地认识到粮食存在的潜在“危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官民一条心,中国才能摆脱粮食存在的潜在“危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