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龄评《何新:被遗忘在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
鹤龄评《何新:被遗忘在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
第一次看 何新 先生的文章,感觉先生应该是一位名人,所以特意百度了一下,果然如此:
百科名片
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他在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次是199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他的长文《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他的许多文论曾送到最高领导层,受到广泛注意。
原来 何 先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学者,英名远播于海内外,本人真是有眼无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不过,就 何 先生的此篇而论,这个《被遗忘在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却很有一点刺眼,所以,有几句话硬是不吐不快。只好先在这里告个不敬,恕小子无理了。
一、 中国已经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毛泽东
从何新 先生的标题“被遗忘在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来看,现实中应该还存在着一个毛泽东的。要没有一个现实的毛泽东存在,就无所谓“在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了。可是,我们知道的曾经是“现实”中的毛泽东,早已于1976年仙逝作古变成了历史中的毛泽东。不知 何新 先生这个“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是指的哪一个?难道说,现实中的毛泽东进入历史以后使用了分身法,分解成了两个毛泽东?
二、今日的中国只有一个在历史中的毛泽东
鉴于上述之理由, 何新 先生所谓的“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肯定不存在,所以,我们有必要将 何新 先生“重视”幻化出的两个毛泽东合二而一,合成一个“历史中的毛泽东”。也就是说,今日的中国只有一个在历史中的毛泽东。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人, 包括何 先生自己在内,从无知到有知、从浅知到深知、从错误到正确、从一种主张到另一种主张、从出生一直到死去,都只能是这同一个人,而不会出现另一个。我们不能因为其言行或是思想有了某种变化就将其划分为“这一个、另一个、又一个”人。譬如今日的大学者 何 先生,也曾有过不为人知的无知童幼之年,也可能曾有过与今日主见不甚合拍的时期,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 何 先生幼年无知闹出的某些笑话翻出来称之为“被遗忘在历史中的另一个 何新 先生”呢?想来 何 先生即使不便反对但在内心上是一定不会赞同的吧。
三、 在历史中的毛泽东没有被遗忘过
这个在历史中的毛泽东是否被遗忘在历史中了?我以为绝对没有这回事。不但没有遗忘在历史中,而且还被记起甚至被拉到现实中了。对于热爱毛主席的人来说,他们时刻都没有忘记这位伟人。“历史中的毛泽东”早已进入现实中,而且离他们很近很近,好像还和他们贴着心活在今天的现实中。
对于那些反毛人来说,这个历史中的毛泽东也没有被他们遗忘在历史中。他们也把毛泽东拉进了现实。不过,他们将毛泽东拉进现实中的目的与拥毛人完全相反,截然不同,是为了扼杀这个真实的毛泽东而妖魔化使其变成一个另类毛泽东。所以,我请 何新 先生不要以为自己翻出了一篇《论联合政府》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宣称自己又寻到了一个另类毛泽东。这样的“新大陆”反毛人发现得比 何 先生更多更早,已经不知有多少人把他们发现的这些“成果”在我的面前显摆过了。
譬如他们发现的1943年新华社社论(他们取名为恭贺美国国庆日)
譬如他们发现的中华苏维埃共各国宪法大纲上的“少数民族自决权”的问题
譬如他们发现的毛主席接见蒙古国大使呈国书时的答词,
譬如他们发现的毛泽东提出的“湖南共和国”等等。
这些“在历史中的另一个、另两个、另三个、另无数个毛泽东”都被他们拉出来示了众,就差没有挖毛泽东的祖坟了。所以,我以为, 何 先生担心毛主席被遗忘实在是多心多虑,根本就没有必要费尽心血写出这一篇如此之巨的大文章!
四、 另一个毛泽东是什么样的毛泽东
话又说回来,现实中确实也有一些因剧变而使人感觉到是“另一个人”的人。但是,谁也不会认定这是另一个人,俗语所说是“变了个人一样”,文气一点的说法是“判若两人”,这种语意都是中性的,表示的变化是由好人变坏人或由坏人变好人、由俗气的人变文雅的人或由文雅的人变俗气的人……。还有一句成语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就是一个褒义词了,专指一个人的向上进取,在较短时期内变成了“另一个人”。
那么, 何新 先生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呢?
何新说:“我并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相信共产主义乌托邦在现实中有实现的可能。但我是现实主义者,新国家主义者,好国家主义者。
我基本认同毛泽东1944--1945年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 中所提出的那一整套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治国理想。
那时的毛思想强调的核心内容正是新国家(民族)主义、新民主主义和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新社会主义(从而不同于斯大林主义)”。
由此看来,这个“在历史中的另一个毛泽东”是为何新认可的了。虽不是何新心目中的“星”,但至少也是一个正面形象的毛泽东,因为这个毛泽东与何新是同“道”,即都是新国家主义者。
可是,对于“后来的现实中的毛泽东”,何新又有话说了,他说:
“遗憾的是,正是毛泽东本人自1957年反右斗争后,激烈地左转。特别在六十、七十年代全面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背弃了他在四十年代以至五十年代初叶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
这个“现实中的毛泽东”的形象是什么?何新先是用了一个“背弃”表示了的非常“遗憾”。短短的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把一个由“现实”和“历史”合成的整体毛泽东,定义为一个食言背信的毛泽东!就着他开挖出的这个“井口”,反毛者们不断地深挖掘进,挖掘出了许多“宝物”,诸如什么“言民主行独裁的毛泽东”等等,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五、 毛泽东究竟背弃了什么呢
何新自谓是一个新国家主义者。站在他的新国家主义者的立场上,他把当时的毛泽东误认为是和他一样的新国家主义者。所以,当他发觉后来的毛泽东其实不是新国家主义者的时候,所以,他就认定这个毛泽东背弃了原先主张的新国家主义了。
可是,何新却忘记了,毛泽东从加入共产党的那一天起,就成了一位共产主义者!
共产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主义,而共主义者则是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不可能像你何新这个新国家主义者一样,将前进的脚步永远停留在新国家主义!所以,即使共产党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主张过新国家主义(是否是何新所说的新国家主义,我认为还有待高人论证)绝不意味着共产党放弃了共产主义。当这个特定历史结束以后,它又会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制定出新的策略和工作方针,这是非常正常而自然的事,怎么可以说是“背弃”呢!
如果毛泽东真的永远和何新一样坚守着这个“新国家主义”,那就是真的背弃了,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背弃了他必须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
六、 新国家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不是何新开创的
何新 先生的自视很高。他说:
“我平生友朋遍天下。但我一向不拜师也不收弟子。1988年我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任副研究员时,就有资格收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也有不少人慕名欲投我门下,但我一律不收。何故?庸才遍天下,孺子莫可教也。
全面理解我的学术思想,需要多方面多学科的学术准备和基本知识,而当今能达到我要求的年轻人几乎根本没有。所以我的学术将来只能遗憾地失传,成为一代乎绝学。”
我们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 何 先生的学术造诣之高,已经到了曲高和寡的地步,高到了无有和者的地步。
何新 先生自谓是一个新国家主义者,从他的一向不拜师来来分析。他的“新国家主义”应该是从他自己的脑子产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新国家主义”是由他开创的。
可是,他在下面的话里又否认了这个结论。他说:“我昔日所试图给国家建言提供的是一套以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利益为本位和至上,试图摆脱左右意识形态之争的强国利民之术,就是所谓“新国家主义”。我是主张建立强大国家的新国家主义者,但也是希望国家应该是关爱百姓的好国家,而百姓应当有民权的新民主主义者。
在经济思想上,我主张重点产业发展应当以国家目标和全局计划为主导,而不能以市场和利润为主导。
但是,国民经济应兼容资本主义以及利用市场机制。这种经济体制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体制,这本来是毛泽东和共产党在20世纪40年代初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设计(即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建国主张)。
原来毛主席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这个新国家主义的经济体制设计出来了。这就是说,“新国家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应该还是毛主席开创的,而不是 何新 先生开创的, 何 先生只是捡了一现成的而已,顶多也只能算是毛主席的一个弟子而已,是师从于毛主席的。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解释他的学术思想为什么会在十三亿人中找不到合适弟子而注定要“成为一代乎绝学”的原因了。因为这个“新国家主义”早就成了一个过时的东西。
七、 何新 先生是属于那一派的
何新 先生在文中多处提到了“派”。如:
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太多了,左右之争已失去意义
左右之争已失去意义
我认为,若干年来政治上围绕改制问题的左右意识形态纷争,对于未来已失去意义!
我认为左右两派都不应再煽动内争与内乱。
何新划派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先从他下面说的话进行分析。他说:
“某些反毛论者将毛描述为一个完全不懂现代政治民主理念只读过《资治通鉴》的秦始皇式的 暴 君。而为毛泽东辩护的所谓新左派却似乎也不知道历史中还有一个表达过系统的自由民主理念和主张中国应当对外开放、赞成发展资本主义的毛泽东。”
可以看出,在反毛与拥毛这两类人群中,他只是把为毛泽东辩护的人称为“所谓的左派”,却没有把反毛的人称为“所谓的右派”而称之为“反毛论者”。要说他不是依拥毛反毛划派,实际上他又依了一点点,要说他是依拥毛反毛划派,实际上他又还有一点点没有依。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太协调的矛盾了。
再分析他下面说的:
“何新绝对不认同现在为文革唱赞歌的左派。但是他也一直不认同鼓吹美式自由民主的右派。”
这里的左派定义是“为文革唱赞歌的”,那么,为毛泽东唱赞歌为毛泽东辩护的算什么派呢?不好说,所以 何 先生就将他们算是“所谓的左派”了。
这里的右派定义是“鼓吹美式自由民主的”,反毛的自然就不能算是右派了。那又算什么派,算“左派”还是“所谓的左派”?
可见, 何新 先生的划派根本就没有一个定准,所以划出来的派也非常的矛盾。我以为还是应该以拥毛反毛为划派的标准比他提出的这两个标准好。因为,为文革唱赞歌的(应该是为文革好的一面)肯定都是拥毛的,而鼓吹美式自由民主的没有不反对毛主席的。
何新 先生算是哪派的?恐怕他自己也没有弄清楚。可能他会以为自己是超乎“派”上的。不过,我以为并不如此,他应该是离左很远而离右很近的。
请看他说的:“1956年毛泽东在全国推进大规模合作化运动,通过工商业改造运动将资产阶级企业和财产收归国有。1958年以人民公社的形式将农民的土地通过集体化变相没收。历史全面向左转。”
这句短短的话将他的思想倾向表现得十分明白,他是一个非毛反毛的。
一是,他归罪于毛泽东的这两宗事情都不符合事实,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民族资本家的财产没有没收,对于他们的企业也是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类似于今天的合股经营。变相没收农民的土地是一种故意的曲解,没收就是没收,不存在什么变相的没收!谁见过有“变相没收贪官个人财产”之说吗?没收个人财产不但是剥夺个人对财产的使用权、所有权,同时还剥夺了保管权,三权不能缺其一。农民的土地在农业合作化中,三者没有改其一,仅仅是改变了一种使用方式而已。
二是,即使这两项真是构成了错误,也只能算在共产党的头上,毛泽东顶多也只应负主要责任而已。你凭什么全部记毛泽东的账!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涉及毛泽东的问题上,何新和反毛人的思维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即使他反对那些“鼓吹美式自由民主的右派”,但我仍然认为,他和“右派”在某些方面还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八、何新是怎么支持改革的
小平同志对于当时的改革开放有两句名言:一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一个“择优法”,是在没有既成方法时通过各种方法试验而以结果的优为择用对象的方法,与他的另一句名言“摸着石子过河”其实是一个意思。
在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摸索路径的关键时刻,作为满腹经纶的学者 何新 先生,应该给予怎样的支持呢,我以为,最好的支持就是在他老人家摸着石子过河的时候,能够及时的为他搭上一座桥!
可是,何新先生是怎么支持的呢?他自己没有说出更多的道道来。不过我们从他的腹中所藏来分析,可以这样的肯定,即使何先生尽其所有也就是一个“新国家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这是从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里面搬来的。
这样的支持有没有用处,无需我来多讲了。有用的话,小平同志还要你支持呀。当年他学《论联合政府》的时候,你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呢!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