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梨木台下泪潸然

火烧 2010-07-2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7
在梨木台,一对老夫妇背货翻山,因关节炎痛苦不堪,却因贫困无法就医,折射出农民看不起病的现实,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梨木台下泪潸然  

   

2009年夏季,我来到了天津蓟县的风景区——梨木台。这是一个峡谷中的大花园。大花园的中间是一条狭长的有些陡峭的山路,两侧是无限的风光:秀美的山峰,繁茂的花草,嶙峋的怪石,缠绕的藤萝,高歌的瀑布,低吟的溪水……我几乎走遍了这里的景点:登天缝,北齐长城,五指山,群龟探海,大章洞,太平池,抗日根据地纪念碑,骆驼峰,画眉道,群猴迎日,仙境,八仙井,清幽……好惬意呀!难怪有人称她是“天津的神农架”。

   

梨木台,因主峰上原来有一块平台,周边生长着许多野梨树而得名。这一天早上,我就同老婆去爬梨木台。  

半路上,遇到了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各背着一个大框,很艰难地在陡路上走着。我们走在他们后面。一会儿,他们停了下来,靠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我走了过去。  

“您这背的是什么?”  

“水果、山货、矿泉水……”  

“挺沉的吧?”  

“百十来斤吧!”  

“我刚才看见您是从那边的小路过来的。”  

“我们早上五点起来,收拾东西,走小路,翻过一座山,已经走了两个多钟头了。再往上爬一个钟头,到了梨木台,卖货。”  

“卖得还不错吧?”  

“啥呀,有时赶上下雨,游客不来登山,我们得原个儿背回去呀!”  

“大叔,您多大年纪了?”  

“60多了。”  

“您的鞋都湿了。”  

“山上都是露水。早就想买一双胶皮鞋,20多块,舍不得呀!”  

“我看您走路怎么有点……”  

“唉,腿疼呀,医生说是关节炎,得治。可是没钱呀!我这翻山越岭的跑到这里来,不就是为了赚几个钱,去治病嘛。唉,咱们穷人,命苦呀!”

 

  

听他说着,我心里在想:他,为了治病,就必须赚钱;而为了赚钱,就必须加重病情。这不是恶性循环吗?如此,这病能好得了吗?什么样的神医,能治得好一个每天背着一百多斤重的东西,往返走六个多小时的山路,脚下穿着湿漉漉的鞋的关节炎患者?这是不是太残酷了?古诗里所写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悲惨情景,也不过如此呀!可怜啊,我的同胞,舍不得花20多块钱买一双雨靴,而宁愿让自己的双脚泡在露水里!想到这里,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听他说着,我心里继续在想:也许,中国的老百姓向来都是这样?不,在我的记忆里,中国,30多年以前,就不是这样。那时,工人是免费医疗,农民是合作医疗;那时,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在农村;那时,赤脚医生遍地都是。今天,中国人民重新背上了“三座大山”——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农民,被压榨在“三座大山”的最底层,痛苦地呻吟着……眼前的现实,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吗?  

想着这个沉重的问题,我哪里还有什么游玩的兴致!匆匆地爬上山去,匆匆地看了一眼“梨木台”,匆匆地下得山来。半山坡上,那一对老年夫妇正在做着他们的生意。我过去买了两兜李子。  

此刻,天,下起了雨……

选自作者博客:http://qiongrenzhiyou.bokee.com/viewdiary.56319739.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