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革命现场》读后记
阅读《拉丁美洲革命现场》后,对革命有了新的理解,认为革命是持续性的群众运动,追求社会正义与美好生活。文章强调革命者的责任与希望,体现地球公民视角与社会正义理念。
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在每天的地铁车厢里,认认真真地读完了张翠容老师去年写下的《拉丁美洲革命现场》。起初,我以一个局外人的心态去读它,慢慢地,我发现,正如张老师所说的那样,我越来越自觉地以一个地球公民的视角去看待拉丁美洲,观察原住民、土生白人、美西殖民者、非洲人后裔、混血人群和我自己,仿佛我能够体验到他们数百年来的苦楚、辛酸、无奈、不屈。
我到现在也不是很确定革命到底是什么。传统意义上,革命意味着流血、抗争、坚持、信念以及追求。我从小受到的教育给我的印象是,革命应该是轰轰烈烈的、震撼世界至少震动一方的,比如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卡斯特罗和切. 格瓦拉领导的古巴革命。我曾以为, 革命的参与者仅限于那些意志力、对社会的理解力、自制力等诸多指标均高于平均水平的人。不过现在,我的概念里,革命是一件这样的事情:Juntos podemos --- 大家共参与。
革命是不应用“一场”或“一次”来形容的。它是持续性的,一次接一次的,不会停息的。切曾经说:“Hasta La Revolution Siempre.”--- 革命到永远。许多西方媒体,特别是一些为大资本家,利益集团说话的媒体缺乏客观甚至有意歪曲革命的实质,将其描述为血腥的,残暴的,野蛮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在底层,他们没有或很难体会到拉美原住民的悲凉,更没有为自己应有的权利付出数百年的血泪与汗水,他们怎么可能理解查韦斯, 莫拉莱斯这样的人呢?正相反于他们的描述,革命的出现和进行正是因为那些被剥夺了基本权利的人希望明天会更好,渴望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用再为饮用水这样我们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而忧心,孩子能有学上而不是去做擦鞋工,妇女可以受到尊重,男人有工作做能够养活自己和家庭,老人能够享受到低价甚至免费的医疗。这些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实现的事情,对于今天仍为此奋斗的拉美劳动人,非洲人,亚洲人,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追求美好的明天,改变自己的命运,怎么就被一次次地歪曲?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在2007年访问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时,阐述了拉丁美洲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背景,在演讲的最后,他引用了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一句话:
“乌托邦在地平线上,当人们走近两步,它也会后退两步,而地平线亦会退得更远。既然不可触及,那么,它还有什么价值呢?它的价值就是可以使我们向前进。”
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革命者,只要他尚有公义之心,尚且关心他人命运如同关心自己,只要他心中仍有爱,仍有对未来的期待,对当下的不平,他都可以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以不同形式在不同领域勇敢地为比今天更好的明天奋斗的革命者。革命不一定要手举自动步枪才是革命,最重要的武器在于思想,内心。
总有人觉得,革命会将人洗脑。可事实是,追求尊严,独立,自由和更好的生活,这并不是洗脑的结果。数千年来,人类的一代又一代不正在一直进行着这样的历程吗?这样的追求,不正是革命的理由吗?不屈从于厄运和强权的斗争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成功,但不论结果,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为了活下去,或者活的更好,总得做点什么,你要知道,那些巧取豪夺的人是不会真正在意玻利维亚原住民的生活困境的。人类社会的未来是由每一个社会个体构成的群像。
最后,如同在这本书的推荐帖里一样,还是用张翠容老师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结语:
......真正的旅行者只是这些人......他们永远不逃避自己的命运......他们总是说:"上路吧."
---------波特莱尔《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
感谢张翠容老师为这本书所付出的所有辛苦和汗水!
我到现在也不是很确定革命到底是什么。传统意义上,革命意味着流血、抗争、坚持、信念以及追求。我从小受到的教育给我的印象是,革命应该是轰轰烈烈的、震撼世界至少震动一方的,比如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卡斯特罗和切. 格瓦拉领导的古巴革命。我曾以为, 革命的参与者仅限于那些意志力、对社会的理解力、自制力等诸多指标均高于平均水平的人。不过现在,我的概念里,革命是一件这样的事情:Juntos podemos --- 大家共参与。
革命是不应用“一场”或“一次”来形容的。它是持续性的,一次接一次的,不会停息的。切曾经说:“Hasta La Revolution Siempre.”--- 革命到永远。许多西方媒体,特别是一些为大资本家,利益集团说话的媒体缺乏客观甚至有意歪曲革命的实质,将其描述为血腥的,残暴的,野蛮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在底层,他们没有或很难体会到拉美原住民的悲凉,更没有为自己应有的权利付出数百年的血泪与汗水,他们怎么可能理解查韦斯, 莫拉莱斯这样的人呢?正相反于他们的描述,革命的出现和进行正是因为那些被剥夺了基本权利的人希望明天会更好,渴望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用再为饮用水这样我们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而忧心,孩子能有学上而不是去做擦鞋工,妇女可以受到尊重,男人有工作做能够养活自己和家庭,老人能够享受到低价甚至免费的医疗。这些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实现的事情,对于今天仍为此奋斗的拉美劳动人,非洲人,亚洲人,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追求美好的明天,改变自己的命运,怎么就被一次次地歪曲?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在2007年访问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时,阐述了拉丁美洲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背景,在演讲的最后,他引用了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一句话:
“乌托邦在地平线上,当人们走近两步,它也会后退两步,而地平线亦会退得更远。既然不可触及,那么,它还有什么价值呢?它的价值就是可以使我们向前进。”
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革命者,只要他尚有公义之心,尚且关心他人命运如同关心自己,只要他心中仍有爱,仍有对未来的期待,对当下的不平,他都可以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以不同形式在不同领域勇敢地为比今天更好的明天奋斗的革命者。革命不一定要手举自动步枪才是革命,最重要的武器在于思想,内心。
总有人觉得,革命会将人洗脑。可事实是,追求尊严,独立,自由和更好的生活,这并不是洗脑的结果。数千年来,人类的一代又一代不正在一直进行着这样的历程吗?这样的追求,不正是革命的理由吗?不屈从于厄运和强权的斗争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成功,但不论结果,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为了活下去,或者活的更好,总得做点什么,你要知道,那些巧取豪夺的人是不会真正在意玻利维亚原住民的生活困境的。人类社会的未来是由每一个社会个体构成的群像。
最后,如同在这本书的推荐帖里一样,还是用张翠容老师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结语:
......真正的旅行者只是这些人......他们永远不逃避自己的命运......他们总是说:"上路吧."
---------波特莱尔《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
感谢张翠容老师为这本书所付出的所有辛苦和汗水!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