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
早就想就中国问题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曾与一位赴美居住的朋友辩论了两年,无论从理论上,从实际上,从寄给他的大量来源可靠的资料上说明问题,他只是相信他那些美国主流媒体的,或是中文反华媒体的那些摸不着边际的故事。最终连我的观点都搞不清:怎么一会儿说政府好一会说政府坏的?
有鉴于此,我想把我对我们国家的看法作一个概述,以便说明我的观点:
前三十年和后三十五年虽说都是共产党领导,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经济路线。
一言以蔽之,前三十年走的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后三十五年走的却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道路,冠之以“市场经济”,但有谁能说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吗?
所以若谈问题只是谈共产党,而不谈哪一阶段的共产党,把六十五年视作一个整体,那就看不清问题的实质,而把问题搞混。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完全不同。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却是为了金钱。
当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成了贬义词,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却成了褒义词。
人们的思路是跟着主流媒体走的,普通老百姓便真以为市场经济是好东西,计划经济是坏东西了。
但若人们仔细想想,中国的哪件好事不是来源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哪件坏事不是来源于资本主义,或曰“市场经济”?
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五年分清以后,再来分析两个阶段的问题。
若肯定了前三十年的路线以后,再来看前三十年的政策。
不因路线正确以后,就认为政策也都正确了。
反右运动,虽然目的是为了保证党的领导,最终也是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的路线不被颠覆(五六年刚发生了差点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匈牙利和波兰事件),但做法却是完全错误的。
把那么多的人打成右派,带上多年的帽子,这种做法是应该予以彻底否定的。
大跃进运动,应从国际环境来看问题。
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在阶级力量的悬殊对比中,党的高层决定加快中国的工业化步伐,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在工业上赶上帝国主义国家,以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
虽然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冲天干劲下,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由于建设的速度过快,工业比例上的失调,以农产品从苏联东欧换回的工业品过多,人民的劳逸失调,加之高层对很多方面不能全面及科学的看问题,也有自然灾害的因素,于是造成了人民生活上的严重的问题。
文革运动,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但是抄家,斗人,打人,砸文物这些当然是应该完全否定的。
另外在文化领域否定的范围过于宽泛,这也是不对的。
阶级斗争当然不能忘记,但是解放后,在人人都是劳动者的情况下,还把人分成各种“成份”,本人认为这种都是不对的。
如何看待前三十年的贫穷呢?
首先应该搞清贫穷的概念。
如果人人有房子住,人人有书读,人人都能上托儿所、幼儿园,人人有病能看医生,人人有退休金,人人有工作,人人都能看电影、看戏、听音乐、看体育比赛,人人都付得起水、电、煤,北方人人到冬天都有暖气,人人有时间都能旅游,人人都能打官司,人人都买得起书、图书馆借书免费,无论是少年儿童或是成人,人人都可在少年宫或是工人文化宫学习各种技艺、艺术、各种体育训练班都是免费,人人都能吃到天然食品,市场上绝对没有假货,再扩大一点概念,在全国杜绝赌博,
吸毒、卖淫,解放前肆虐的多种传染病,在解放后迅速地绝迹,解放前,四九年平均三十五岁的寿命,短短几十年迅速延长到了七十五岁,解放前百分之九十的文盲,解放后没多少年已降到了百分之十。
解放前的无数的迷信,解放后迅速消失,解放前的人人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改变为了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的人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
在一切文化领域,每一项作品都要有教育意义,包括电影、戏剧、小说、音乐、歌曲等等,这不正是塑造人们的灵魂吗?
如果这样看问题,对于贫穷应有不同的理解。
三年困难时期原因已述。若说前三十年的平常时期,其节俭的生活实际来源于生产资料生产及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
在帝国主义包围的大环境下,只有加快国力发展的速度,而这只能加快生产资料的生产,相应的,消费资料的生产将被压缩。
但因老百姓看不见生产资料生产所带来的宏观的影响,而消费资料的生产却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从食品、服装、房屋等消费资料的相对缺少人们感到了国家的“贫穷”,包括最高领导。却没想到正是消费资料的相对减少,造成了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迅速工业化。
农村更贫穷,原因在之前文章已做过探讨,正是因为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政策,使得廉价的农产品,廉价的工人工资成本,成为了工业发展的最可靠的和最可获得的物质和劳动力来源。
再谈后三十五年。
整个经济路线发生了背道而驰的转变。大部分的公有制的、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工厂、甚至矿山等迅速私有化,人民的基本的生活保障全由“市场”来决定,于是住房也市场化,医疗也市场化,教育也部分市场化,食品价格全面放开,全国迅速产生了一千多万的资本家。
一句话,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
于是,人民所创造的全民所有的财富,到了少数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里去了。
人民的免费的、或者低费的,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全要到市场中已变得极其高额的价格中再买回来。
而为了追求最高利润,大小老板个个使劲招数,减低成本,争取顾客。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更可怕的是充斥食品市场、建筑市场等等。
以人民的实际需要为目的的生产迅速变为了以争取最大利润、以获得最多金钱为目的的生产。
由于政府放开了全面的监管,于是资本主义所有丑恶现象卷土重来。
绝大部分人都在搓麻将、赌博,或是在从资本主义世界引进的股市中变相地赌博。
各种迷信重又兴旺起来。
打官司成了沉重的负担,旅游也成了高消费。
由于要促进消费,食品中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各样的添加剂。
引进了私人轿车,人们在一个完全可由公交代替的交通工具中耗费了巨额的代价,包括不计其数的伤害事故。
由于一切向钱看,人民的有限的生命就成了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做一件事和金钱扯不上关系,人们便会说你在“浪费时间”。
不但物质生产以金钱为目的,文化生产也以金钱为目的,看看现在的电影、歌曲、小说,一切文化作品,都是什么东西,文化产品放弃了教育意义,从而人们的思想也被塑造得乱七八糟的。
由于放松了阶级斗争的观念,认敌为友,把三十五年辛苦赚得的外汇大部分又送到了已是托底棺材的,欠了天文数字外债的,在军事上层层包围自己的,在各方面全面围剿自己的阶级敌人,美帝手中。
在三十五年的时间里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甚至长时期地下马了许多重要的军事项目。
原已在发展之中的运十飞机、五七零三厂等飞机工厂也都下马,花巨额去买美帝的飞机。短时期看上去合算,但却没想到中国一旦航空工业发展成熟,将给自己的航空事业节省多少钱,带来多少巨额的利益。
更别提中国所有的互联网网站都掌控在美帝手中,中国高层那么多人都拿过福特基金会的资金。中国完全是按照着完全市场化的美式资本主义在发展。
而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美国人民的生活到底如何,如从头看到底“关心华尔街发生的那些事”,便一目了然。
但毕竟,这最近三十五年,还有社会主义的框架,但人们在享受所遗留的计划经济的福利时,却往往浑然不知。举例来说,
我们现在的房租,往往不到一百元,许多搬家的同学,其实还是以原来的住房作为基础,作为置换的。若完全花几百万买住房,有几个人花得起?
因此我们的房子,还是前三十年留给我们的财富,若完全市场经济,恐怕个个都要花几千元的房租,才能在上海市区生存。君不见香港的房租,最起码都要一万元以上。
再说我们的退休工资,还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计划经济的、政府统筹安排的结果?
上海那么多的企业,倒闭的倒闭,兼并的兼并,各种各样的所有制成分,如果不是政府的统筹管理,上哪去要退休金?仅在亚洲,还是四小龙,香港和新加坡都没有退休制度,自己问题自己解决,七老八十还在做的不在少数。
哪怕医疗,虽已价格高昂,但政府仍然补贴。想想医院的房租要多少,医生及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要多少,各种设备的成本要多少,水、电、煤要多少,如果政府不补贴,价格再放开,还有多少人能看得起病?
教育同样,政府还在补贴,更别提九年制义务教育,否则教育负担将更大。
再说经济腐败现象,前三十年的经济,哪有官员的腐败现象,还不是私有化以后所产生的权钱交易?
人们为什么认为现在比以前生活好了,正是因为现在的三十五年把生产的重点放在了消费资料的生产上了,这正是人们看得见,感觉得到的。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谁打下的基础?没有前三十年在生产资料的生产上,即重工业上打下的生产基础,如何能成为世界工厂?
可惜由于以赚钱为目的,这三十五年的生产却大部分为西方鬼子而生产,所赚得的钱又大部分被鬼子骗去。由于外汇管制所发行的同等巨额人民币,却造成了中国的年复一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
试想如果仍是公有制制度,不为世界生产而仅为自己国民生产,我们国民还有缺乏的消费资料吗?我们还需要如此多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吗?再加如果不生产那些无用的奢侈品,不提供那些无用的奢侈服务,四小时甚至更少的的工作时间不就够了吗?多下来的时间人们不就能享受大好人生,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吗?
梳理一下:
前三十年正确的是经济路线,错误的是几项政策。
对于路线,应该坚持。而对于政策,应该是扬弃,即:
发扬正确的政策,抛弃错误的政策。
而对后三十五年,整个路线错了,应该改变的是整个美式的私有化路线,一旦经济路线改变,所有一切上层建筑都会或迟或快地改变,从而一切都会改变。
另外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所有现象,就会发现:难道一切好事不都是来自于所遗留的公有制框架;而一切坏事不都是来自所引进的私有化制度吗?
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句话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