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学种姓歧视 阻碍阶级流动
大学种姓歧视 阻碍阶级流动
李威撰
据《环球邮报》报导,尽管印度政府敞开大门,让更多被压迫的学子能进入高等教育就读,但种姓制度却破坏政府的这项美意。
年轻学子辛赫(Jaspreet Singh)来自印度教种姓制度中的“达利特”(Dalit,又称贱民、被压迫者或不可碰触者)阶级,当他只剩一年就要完成医学院学位时,他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
辛赫来自穷困的家庭,但辛赫成绩优秀,是家人摆脱贫困晋升中产阶级的希望。然而辛赫却在“小区医疗”(community medicine)这门他认为最简单的科目上获得不及格的成绩,他感到相当惊讶;而教授让他不及格的原因更令他受伤:种姓阶级。
校园内的种姓天花板
如同大多数来自达利特阶层的学生,辛赫在昌迪加尔的公立医学院(Goverment Medical College, GMC)求学过程中,经常要忍受来自同学的奚落及侮慢。他的教授声称不会让他取得学位则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辛赫在图书馆的厕所上吊自杀,生前留下纸条,表示自己再也无法忍受别人的冒犯及歧视,尤其是他的两名同学及教授戈尔(N.K. Goel),这3人后来依印度刑法中的“煽动自杀”罪名被起诉。
政府要求GMC组成独立的教授团,重新检定辛赫不及格的科目,最后辛赫以优异成绩获得通过。虽然辛赫死后获得平反,但对于辛赫一家人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辛赫的姊姊说:“我们仍努力获得正义,我们在法庭上仍继续抗争。戈尔教授应该要被开除及被判入狱,其它学生才不会遭遇到同样的问题。”
顶尖大学情况更严峻
洞见基金会(nsight Foundation)是由印度年轻的达利特所组成,主要工作任务是消除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歧视问题。基金会表示,辛赫的案例在印度并不罕见。
在过去4年中,印度有1万6千名的达利特学生曾试图自杀,但政府没有努力矫正这一问题。洞见基金会表示,达利特的自杀人数比例是比其它阶级高出许多。虽然印度政府努力让更多被压迫者进入大学,保留就读机会给这些学生,但种姓歧视在印度顶尖大学中特别普遍。
洞见基金会的库玛(Anoop Kumar)表示,印度菁英级的研究机构师生们认为,达利特学生是闯入者,他们是因为政府保留就读机会的配额才能进来就读,达利特不应该来到这里,所以顶尖高等学术机构对贱民的敌意特别明显。
印度将迫害或隔离达利特阶级的行为视为非法,并于1950年代规定,要保留22.5%的大学就学机会及政府部门工作职位给达利特阶级。在1990年代,以种姓阶级为号召的政党兴起,透过政治诉求的方式,劳动阶级也赢得就学及工作的配额,而这一社会制度重组的趋势则引来许多高层种姓阶级人士的不满。
配额美意成负面烙印
以全印度医学院(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AIIMS)为例,该校已有50名达利特学生,但政府由另外增加27%的就读配额给法律上的“落后阶级”(other backward classes, OBCs,印度有半数人口属于这个阶级)就读,这项规定引该校数百名医生发起抗议活动及绝食罢工。
他们认为,印度大学有限,保留这么多就读机会给下层阶级会对上层阶级学生不利。况且,这会降低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及AIIMS这些名校的水平,贬低它们的国际声誉。这些学校在过去曾培育出百事公司(PepsiCo)全球执行长努伊(Indra Nooyi)及升阳计算机(Sun Microsystems)创办人柯斯拉(Vinod Khosla)等数千位知名校友。
AIIMS也有过达利特学生自杀的案例,巴帝(Balmukund Bharti)在2006年以配额制度进入AIIMS就读,但在不堪其扰的情况下,他被迫搬离宿舍;且教授及同学们总是不断强调他的“配额学生”身分。巴帝的父母说,有一名老师甚至直接表示:“你没有资格成为医生。”巴帝曾在校内自杀未遂,但校方没有通知家长。
库玛表示,洞见基金会所搜集到的资料中,有将近20名自杀的达利特学生都与种姓歧视相关。库玛说,教育制度中的几个现象是种姓歧视的证据:达利特学生的高辍学率、校员鲜少有达利特阶层的教职员,以及仍有大量剩余配额没有达利特学生前来就读。
库玛以自己为例,当他第一天到北方省的大学念书时,教授要求每位学生自我介绍,讲出自己的名字、家乡以及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只要从成绩上就可以分辨学生是否是透过配额制度进来的学生,因此也就知道这名学生是否为达利特。
大众社会党(Bahujan Samaj Party)的玛雅瓦迪(Kumari Mayawati)是第一个达利特出身的北方省省长,但教授当时向所有的配额学生说,你们最好用功一点,因为帮你们打成绩的不是玛雅瓦迪。
库玛说:“从第一天起,他们就把我们当成保留学生或配额学生;因此他们相信你天生就有不足之处。……同时他也告诉你,别想接近我们以取得帮助。”
达利特靠努力挣出头
虽然不少达利特学生靠自己努力,克服障碍在学业上取得好表现,但一般人却无视于他们付出的努力。他们父母没有钱让小孩参加昂贵的预备课程,他们的成就全靠自身的努力。而这些学生过去是在当地语言的学习环境中长大,进入大学的英文环境后,学院并没有提供他们额外的协助。
印度政府委任达利特的学者周拉特(Sukhadeo Thorat)对AIIMS的歧视案件进行调查,周特拉发现,大学内鲜少有人对达利特学生表示同情。
据周拉特的报告显示,AIIMS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设立让学生可通报歧视案件的单位;也没有实施补救计划,让下层阶级学生克服语言及其它学业障碍。
而且有不少教授会因为学生的种姓背景而不让他们通过考试;与其它上层学生相比,教授们花较少的时间在低阶种姓学生上。
AIIMS后来成立调查委员会,并驳斥周拉特的调查结果。双方闹上德里最高法院,要求1万美元作为名誉损害赔偿。
虽然达利特在学院里处于弱势地为,但洞见基金会并不放弃。他们最近与专司打击宗教及种姓歧视的社会公义暨赋权事务部(Ministry of Social Justice and Empowerment)官员会面,要求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将在6月发起全国性抗议。
2011-5-29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