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中山到毛泽东
《从孙中山到毛泽东》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的革命先驱,然而却因为他作为国民党创始人这个特殊身份,对大多数人而言对于他一直未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似乎他只代表了资产阶级,只代表了民族主义,只代表了国民党。不错,按照阶级性质来划分,孙中山确实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当然,他还是国民党的领袖。
但实际上,孙中山骨子里流淌的血脉与毛泽东是一脉相承的,我甚至认为: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并不是由他“嫡传”的蒋介石完成的,而恰恰就是由毛泽东完成的。
对孙中山那一代人而言,他们的独立梦和强国梦从来没有停止。孙中山生于1866年,在他之前的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所有的这些人都没有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四分五裂、饿殍遍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改善。
孙中山作为一个“后来者”,他选择了在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他的骨子里,始终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在他的革命理论中,始终没有把中华民族看成一个需要照搬西方经验,需要依附于欧美列强的民族,他常说:我们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那个民主制度是不完善的;我们中国人将会实现最完善的民主制度,再次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在他眼中,无论是英国、法国、美国还是日本,都不值得中国崇拜,他认为中国人应该独立自主。同时,他坚决的反对那个时候的“普世价值”---世界主义,他说这是列强对付落后国家的精神毒药。
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第一个主义就是民族主义,除了“驱除鞑虏”的口号,他确实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看的很重,很重。
“三民主义”的第二个主义是“民权主义”,孙中山并不认为“三权分立”是一个完美的民主制度,他的观念中,中国人的民主制度应该更加完善,他的思路是,欧洲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制约了政府的效率,中国应该有一个既能体现效率,从而富国强兵,又能制约政府,实现民主。他自创的靠民主体制叫做“五权分立”。
“三民主义”的最后一个主义就是“民生主义”,孙中山反对一些留过洋的革命者只喊“自由”的口号,他认为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衣食财富”,所以他在晚年号召国民党进行土地改革,他说:现在改好改,因为土地没有出现大的兼并,以后如果土地过于集中,就不好改了。
不得不说,革命一辈子的孙中山在理论上确实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确实指出了中国的症结所在。
但是很遗憾,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依靠阶级的局限,他最终无法解决着一系列的问题。民族主义虽然驱逐了鞑虏,但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并未改变;民权主义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袁世凯和各路军阀将他的民主梦击的粉碎;民生主义更是因为他依靠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抵制导致无疾而终,毫无成果。
“三民主义”,成了一个美好的梦,晚年的孙中山看到了苏联的建立,接触了共产主义理论,虽然身为国民党党魁的他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但他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他阐述民生主义的时候说:我们的民生主义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过渡到共产主义,我们的民族将会成为世界顶强的国家。
晚年,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开始逐渐意识到基层民众的力量。
但可惜,上天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他到北京的目的还是为了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和独立富强,但他看不到了,于是他不甘而又倔强的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嘱。
他对于他的后继者的殷切期望溢于言表。
可是,继承孙中山的蒋介石背叛革命,投身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怀抱,对革命同志大开杀戒。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了一句空谈。
比孙中山小27岁的毛泽东那个时候的有志青年一样,是出于对这个民族的担忧,出于对同胞的怜悯,而投身革命。
自然而然的,毛泽东的主张中,民族、民主和独立富强成为了常见词,这几乎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座右铭。
与孙中山不同的是,毛泽东比孙中山更加务实更有才干,最主要的是,毛泽东依靠的力量比孙中山依靠的力量大了千万倍!
孙中山依靠的富商、官吏、军阀们,为了自身利益,不可能真正的实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他们与帝国主义有联系,而我国的资本主义又天生畸形,这就不可能实现民族独立;其次,官吏和军阀的管理手段是曾国藩留下的那套乡情宗族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只能铸就派系丛生,不可能实现民主,蒋介石就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宝贝,所以解放战争时国民党的杂牌军望风而降;最后,地主阶级和资本家的本性决定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根本就是与虎谋皮,即使是政府出高价收购都不可能,又怎能指望他们把自己的田宅和财富分给穷人?
而毛泽东,他依靠无产阶级联合贫农,消灭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抗击了美国军队的入侵,就算你是“老大哥”,只要有损中华民族的利益,照样和你翻脸!
正如李敖所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它是自唐朝以来久失了的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这既是这个民族抗争精神的传承,而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追求自由的精神传承。
中国几代人独立自主、富国强兵的梦想,终于在毛泽东那里一一实现,孙中山惦念一生地“三民主义”,在一个共产党人手中变成了现实。
http://blog.sina.com.cn/zhulinjuxian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