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元朝末年的美国党争(元末明初剧本) 驴象两党争斗冲击国会山察罕遇刺,扩廓接任打完内战,外战失败

火烧 2022-08-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元朝末年察罕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内斗,类比美国驴象两党争斗,分析历史周期律。同时提及阿鲁辉帖木儿冲击国会山事件,揭示政权动荡与党争影响。

  在我看来,如果要在历史上给美国找一个参考,那就应该是元帝国了。元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与元朝同属于蒙古帝国的,还有钦察汗国、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与美国同属盎格鲁撒克逊五眼联盟的,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到了元朝末年,元帝国的政府军仍然对中原各路起义军保持着碾压态势,但是元帝国在内斗中消耗了大量实力,最后面对已成气候的大明军队,才不得不放弃中原,退守沙漠。

  而元朝末年的内斗,就跟2022年美国的内斗颇有几分相似了,我们对比一下,就知道美国很难逃过历史周期律的。

驴象两党争斗

  大家都知道张无忌的老婆赵敏郡主吧?赵敏的哥哥,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的,是真有可能帮元朝续命的,可惜他的事业就毁在了内斗上。

  故事要先从王保保的父亲察罕帖木儿(上图左一)讲起。察罕帖木儿有一个多年敌人:孛罗帖木儿(下图)。他们两个人的矛盾,大到元顺帝都要下诏让他们不要相互攻伐。朝廷还要派高官也先不花去见两位军头,给他们讲和。

  国学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元史·卷四十五[1]

  可那时候是1360年,陈友谅都已经称帝了,而元朝的两支部队,还在互相攻伐,甚至驻防的时候,都不得不让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以石岭关(忻州)为界,一个人守南边(河南),一个人守北边(陕西)。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1360年农历11月,孛罗帖木儿又派兵攻击汾州(山西汾阳),这又是察罕帖木儿的地盘,两个人又打起来了。

  说个玩笑话,察罕帖木儿可以视为共和党首领川建国,孛罗帖木儿可以视为民主党首领拜振华,而伊万卡可以视为敏敏帖木儿,至于扩廓帖木儿是谁,我暂时不知道啦。

冲击国会山

  这是不是有点民主党和共和党两派互掐的味道了?别着急,美丽的风景线还在后面。元朝末年也有冲击国会山,想不到吧。

  还是1360年年底,元朝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组织了几十万部队,进军北京,并且跟元顺帝表示「老子要当这个皇帝!」(祖宗以天下付汝,汝已失其太半;若以国玺付我,我当自为之),然后皇帝当然不干。

  结果政府军第一次征讨阿鲁辉帖木儿还失败了(军士皆溃);直到1361年农历九月,政府军征讨阿鲁辉帖木儿才获得胜利,元顺帝这才处死了这个反对派。

  但是尽管有阿鲁辉帖木儿发动军事政变,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还在内斗。

  二十一年(1361年)春正月,孛罗帖木兒纵兵掠冀宁等处,察罕帖木兒以兵拒之。

  二月己丑,察罕帖木兒驻兵霍州,攻孛罗帖木兒。

  三月,孛罗帖木兒罢兵还,遣脱列伯等引兵据延安,以谋入陕。

  五月乙亥,察罕帖木兒以兵侵孛罗帖木兒所守之地。

  起义军当前,元朝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军事政变和内战上,不得不服。

  对了,1364年四月,孛罗帖木儿也冲击了一次国会山,当时孛罗帖木儿的军队都已经打到北京清河(北五环)这边了,击溃了禁军部队,最后顺利带兵从健德门进入京城,孛罗帖木儿顺利官复原职。

  所以当时川建国在红脖子冲进国会山的时候,如果能够当机立断,学习孛罗帖木儿的故事,到国会山发表一个演讲,批评选票造假,说不定总统就是他的了。

  而当时的起义军面对察罕帖木儿的军队,能不能打得过呢?1361年农历八月,察罕帖木儿派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率军攻击山东的起义军,一个多月基本平定了山东(鲁地皆定),时间线差不多就是下图这个时间。

  然后1361年农历十一月,察罕帖木儿和他的老战友李思齐又启动了内战,这次打的是孛罗帖木儿手下的张良弼,屯兵西安的;还是要靠元顺帝下诏,令两军休战。

  1362年正月,朝廷要求李思齐(察罕军)征讨四川,张良弼(孛罗军)征讨湖北,但是这些军头已经调不动了,使者来了,军头就象征性动一动,使者走了,军头就退回老家。

  时思齐退保凤翔,使至,思齐进兵益门镇;使还,思齐复归凤翔。

  我们回忆一下,为什么美国要强行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为什么美军在中东驻军多年,靡费极多,但是却没有什么良好的战果?因为有地盘有兵员有钱粮的军头,那可是真正的土皇帝,谁TMD浪费自己的兵员给你剿匪

  元末的军头李思齐不愿意攻打四川明玉珍;明末的关宁铁骑不愿意攻打女真;美国的中东军头不愿意在中东打游击战,都是一样的。

察罕遇刺,扩廓接任

  1363年可是个重要年份,因为当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开启了鄱阳湖大战,最后陈友谅兵败身死。幸运的是,起义军内战的时候,元军也在内战。

  1363年农历六月,察罕帖木儿遇刺之后,他的儿子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接任,继承了察罕原来的官职、地盘和兵马。

  要说王保保是个牛人,刚刚接手了老爹的遗产后,农历九月,就再次击溃了刘福通的红巾军;可是到了农历十月,孛罗帖木儿再次南侵扩廓帖木儿的地盘,元朝的军头内战又开始了。

  看到遇刺这两个字,我忽然咂摸咂摸嘴,好像美国的总统也有遇刺的传统,不管是林肯、肯尼迪都是一样,也不知道建国目前在民主党针对他的时候,能不能躲过刺杀这一趴。

  但是察罕这么一死,扩廓的威望还是不够,李思齐作为察罕的老部下,一方军阀,心里是完全不服年轻的扩廓帖木儿的,后来李思齐还是离开了扩廓团队,双方反目成仇。

  另一边,孛罗帖木儿也跟皇帝请旨,说「扩廓帖木兒踵袭父恶,有不臣之罪,乞赐处置」。

  可是等到1364年三月,朝廷跟孛罗帖木儿又闹掰了,下诏说解除孛罗帖木儿的兵权,但是孛罗帖木儿直接拒绝了朝廷的诏书。后来就有了孛罗帖木儿冲击国会山的故事。

  再想想国会山之乱后,美军是不是也开始了独走?米利将军不也是主动跟我国打来电话,消除战略误判?这次佩洛西访台,航母上的F35是不是突然开始了检修?

  但是一个月后,扩廓帖木儿又奉命讨伐孛罗帖木儿了。所以,元朝的主要战力一直在互掐,而江南的义军如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可以放心闷头练级。

  这个像不像美国两党相争,而俄罗斯也在亚欧大陆上开始练级,我国闷头造飞机和航母的剧情?

打完内战,外战失败

  1365年,经过惨烈的军事斗争和政变,孛罗帖木儿终于被扩廓帖木儿搞死了,朝廷任命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代皇太子亲征,总制关陕、晋冀、山东等处并迤南一应军马。

  但是光有这个名头没啥用,陕西张良弼是不听调度的,李思齐也是听调不听宣的;扩廓约李思齐一起打张良弼,而李思齐转头就跟张良弼形成了攻守同盟。

  毕竟扩廓是察罕的儿子辈,李思齐怎么可能愿意听便宜大侄子的命令?所以大明朝势如破竹占据了江苏、浙江的时候,元朝的李思齐、张良弼等军头还推举李思齐为盟主,同拒扩廓帖木儿

  这像不像共和党中分裂出一股力量,加入了民主党,然后同抗共和党?

  1367年就更搞笑了,八月,元朝廷还在清算扩廓帖木儿,要撤掉他的军权,又乱上了一阵,而到十二月,大明朝已经开始收复山东了。

  1368年二月,元朝廷还下令李思齐征讨扩廓帖木儿的时候,明军已经打到了山东聊城、福建泉州,兵峰直指河南、陕西。等到四月,大明朝已经占领了广西、河南。

  1368年七月,扩廓帖木儿在内战中获胜,终于擒获了叛变的手下「貊高、关保」,送他们吃了盒饭,自己也重新被任命为河南王、太傅、左丞相,元朝才如梦初醒地让几路兵马分三路攻打明军,而这时大明朝已经打到了北京通州了啊!!!

  1368年七月,元顺帝离开首都,弃城而逃,1368年八月,大明兵入京城,曾经庞大无比的元帝国彻底被驱离中原,变成了割据一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北元

  现在的美国也是一样,你看现在两党之间已经斗红了眼睛,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用出来了;哪怕明知远方的对手在不断壮大,但是两党仍然会先斗个你死我活,这就是惯性的力量吧。

  美国两支主要力量孛罗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打来打去,而旗下李思齐部、张良弼部拥兵自保,到处骑墙;而一个个州还是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政令不出白宫,简直是妥妥的元朝末年剧本。

  同时元朝的总统已经失去了对权力机构的掌控力,不管是FBI独走,还是众议院佩洛西自行其是,抑或是美国的军头听调不听宣都能看得出来。

  哪怕明军发展得再快,元帝国的根基还是在北美大陆,与欧亚大陆隔着太平洋和大西洋,有什么好怕的?

  所以元帝国为什么选择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就是因为元帝国永远可以光荣孤立,保障贵族的安全,对吧?

  幸好元帝国持续内斗,川建国拜振华佩助中无暇他顾,要不然哪有大明朝定鼎中原,恢复汉家河山、扬威于海外、编纂永乐大典的盛世?

  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捕鱼儿海大捷?毕竟捕鱼儿海大捷之后,蒙古帝国就四分五裂了,从此无力袭扰中原。

  PS:目前很多人说美国大有罗马共和国末年之风,因为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机关包括执政官(总统)、元老院(参议院)、公民大会(众议院),跟美国、英国很像。

  但是我不大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罗马共和国的势力巅峰时期,也只是占有了环地中海区域,相比美国称霸世界的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差距略大。

  而且罗马是元老院跟执政官斗法,没有党争,所以不适合用罗马对比美国。

参考资料

  [1]

  国学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元史·卷四十五: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45.ht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