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们真的没有耐心了吗?

火烧 2022-08-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现代人缺乏耐心的原因,分析信息爆炸、跟风潮流、缺乏独立思考等因素,同时指出自我积累和耐心培养的重要性,结合个人经历反思社会现象。

  今天是2022年的8月20日,笔者在学校食堂吃早饭的时候闲来无事,翻开手机偶然发现一篇排名挺高的微博。

  这是一个几分钟的视频,笔者便趁着吃饭的时候听了听里面在说些什么。

  视频地址: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804265877897232

  总结了一下视频里出现的观点,可分为四类:

  一、在大数据时代,人们面对着涌如潮水般地信息,逐渐变得“麻木”与“没有耐心”。相对于十几年前互联网仍未普及,信息仍旧闭塞的年代,过去的人们会很珍惜每一条新消息,而当下的人们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却逐渐麻木,甚至没有耐心去认真阅读一段文字,久而久之也就变得没有耐心了。

  二、认为现代人太过于紧跟潮流,因为太过于跟随潮流而变得不能“独立思考”。在跟随大潮流后,没有实现大潮流给人们制定的一个“目标”,成为被排挤在潮流之外的“遗弃者”,大部分人就变得整日犹豫与抱怨不平,工作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盼头,整个人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因为内心的苦闷与郁郁不得,从而变得没有耐性去做一件事。

  三、苦心经营自己,积累自己,不要太急躁。

  四、奉劝各位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争,不要抢。

  (以上就是视频中出现的观点)

  作者认为第一条有些道理。的确,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以传播媒体为例子,短视频自媒体等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无时无刻看到最新的消息,这消息来于五湖四海,涵盖各方各面,人们的可选择性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在看短视频的时候,人们可以在短短几十秒内就翻看好几条消息,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所未有的“信息爆炸”的年代。

  但人们整日面对海量的信息之后,看来看去必然会变得有些无聊与无趣,面对着太过于“同质化”的东西,人们也逐渐失去了仔细审视的耐心,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看只有十几秒的短视频的原因。而这种习惯也会反映在生活之中,人们面对着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日复一日的工作,也会慢慢地失去耐心。

  其次是第三条观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断丰富自己必然是一条好手段,慢慢地积累,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与工作必然会磨砺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耐心。

  但是我们变得没有耐心的原因真的就是视频中所提到的那些吗?答案是不对的。

  在谈论没有耐心的原因之前,笔者想先说一个小故事。几周之前,笔者因办理户籍的原因和一些政府办事工作人员打交道。笔者去了当地的派出所询问办理相关事宜,在其要求下去了原户籍地开出了户籍关系,但回去后,户籍工作人员却拒绝这份东西,认为其不足以证明关系,而另让我去别的单位再开关系证明来证明“你妈是你妈”。笔者再三无奈,跑了很多趟才开出来证明,当我向其提出意见,认为她可以提前告诉我还需要些什么东西,省下这些因为信息差而导致的时间浪费,但该中年工作人员却不愿意接受建议,反而把所有的责任扣在我的头上。无奈之下,我找当地派出所所长和督导员反映问题,但他们也是互相推诿,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安抚我的情绪罢了。如果我没有拨打市长热线,没有录音留取证据,如果没有相关政策撑腰,他们还会有耐心向我解释吗?如果我不多问一句,我不多想一些,这些工作人员是不会告诉我相关内容的。值得一提的是,派出所里有一位年轻的新入职的小姐姐却是很耐心,在这过程中她帮了我不少。

  那么为什么年轻的办事人员有耐心,反而很多上了年纪的一些工作人员变得没有耐心。这是为什么呢,是先天差异还是后天影响呢?答案是后者。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们还没有受到太多的后天影响,他们还存有在校园生活的生气与活力,自然到了工作岗位上也是“朝气蓬勃”。但那些稍微年纪大一些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的第一天也不可能就像现在这样不耐烦,只不过后期的环境使得他们变成了这样。

  进入正题,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呢?

  首先是在社会工作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同质化且重复的工作。人们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日复一日重复着同质化的内容,人们只需要像机械一样重复同样的工作即可,在这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创造性与灵活性。比如政府办事职员,流水线的工人等。

  现代社会里,人们实现了工作的协同化,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每个人都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人们集中了所有优势,提高了社会的总生产效率,但与之而来的则是人的客观化,人变得不在是自我,而是如机器一样活着。

  进入到工作岗位上,在体制内,领导决定你的去留;在体制外,老板决定你的饭碗,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更没有参与讨论决策的权利,这更加剧了人“客体化”的程度,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基层工作者没有发挥自己创造性,改进工作方法的权力,这也造成了工作的僵化,久而久之,人们在这种固定的环境下必然就变得没有“耐性”了,长期以来的死板造成了主体人的麻木僵化。

  回想中国古代历史,为什么说中国农民是最淳朴的人呢?其实这里的淳朴不仅仅是“老实憨厚”之意,还有有耐心等意义。教科书总说中国是“小农经济”,即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在升平之时(除乱世外),大部分农民还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土地大规模被地主兼并的时间未到。在这个背景下,农民除去赋税与徭役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土地打交道,他们在土地上耕种有着更多的自主性,家中的所有收入也是靠自己耕种所获取的。

  他们耕种土地并不像现代人一样受到如此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比较强,和土地耕耘需要长期投入等特点,养成了中国古代农民淳朴憨厚且有耐心的性格。在现代社会里,失去耐心的情况在老师、科研人员等具有创造性职业的人群身上发生较少,这是因为他们的自主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其次,则是社会的整体导向问题。深圳龙口工业区至今还屹立着一个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的大牌子。在现行制度下,“市场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市场竞争就会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贪欲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时,整个社会崇尚着逐利之风时,人们自然会冲向这个社会所倡导且追求的东西。但市“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注定大部分人是求之不得的,当大部分人看着少部分人拥有他们求之不得的东西时,他们自然而然会陷入愤怒、焦虑、失望甚至是绝望的境地,他们再三努力也无可奈何,只得惶惶度日,在无聊的工作生活中打发着无聊且失望的人生。在这种境地之下,人们将太多耐心放在“不值得”的东西上,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使得仅存不多的耐心就这么消失了。

  最后,当下其实是更多的年轻人在失去耐心,面对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新三座大山),年轻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巨大的压力下谋取一条生路。但当下的年轻人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囧境,社会只有极少的工作岗位,每年新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是远远超出这些岗位的,这使得年轻人没有喘息时间,如果停下脚步必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也正是因此,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因为耐心会浪费时间,整个社会现状不容许你“拥有耐心”。尤其是在科研领域,高校“非升即走”,科研要几年必出成果,科研人员的工资甚至连家都养活不起......面对这些现状,人们还怎么能保有耐心呢?

  视频中通篇充斥着所谓“成功人士”的所谓经验,他们高高在上,摆出一副“大架子”,他们张口闭口都是利,对广大普通的奋斗者们横加指责,对社会现状闭口不谈,他们虽居高位,却不尽自己的职责,为解决社会现状做努力,只是蒙着眼睛凭着自己的喜好空谈大论,诚可谓“尸位素餐”。他们不懂历史,不懂社会,更不懂“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道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