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暴动与井冈山革命摇篮
秋收暴动与井冈山革命摇篮
——写在八一建军节前
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同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秋收暴动。与前所不同的是,他带领幸存的工农军队伍上了井冈山;换言之,是无比英明地将革命的火种暂时藏入了“保险箱”,又在这“保险箱”的周围四处散播革命的火种,建立起工农政权,扩大工农的武装,使井冈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随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和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的残存部队先后走上了井冈山,三支武装汇合成为一股巨大的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局面从此终于形成。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并响亮地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是真正中国化了马列主义,也是一些死记硬背马列经典而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情形的机会主义者望尘莫及的。然而,左倾机会主义者却嘲笑毛泽东是占山为王,是流寇主义,并且断言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可事实是铁面无情的包公,麻雀又怎知鸿鹄之志,总之,中国革命事业在井冈山这只革命摇篮里渐渐地成长起来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然,斗争依然是艰难困苦的,是残酷无情的;但是,毛泽东是乐观的,激情澎湃的;他的麾下也同样是乐观的,激情澎湃的。跟着毛委员就有奔头和希望,有革命热情高涨的工农手握枪杆子,中国就有奔头和希望。毛泽东这样豪迈地写道:“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试问,中国历史上见过这样的“山大王”么?集革命家政治家统帅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站立在井冈山上,畅想着中国的美好未来,人民的美好前程,谋划着推倒三座大山的长远大计。
细阅华夏五千年章章篇篇,有谁能与毛泽东比肩?这话就是被骂做宣扬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我还是要大声地说出口来的。若无井冈山这只革命摇篮,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将无从说起,至少也得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不归功于毛泽东,又该归功于谁呢?朱德总司令诗曰:“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卷巨澜。……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彭德怀元帅也诗曰:“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肖克将军也诗曰:“昔在井冈,漫步穹苍。千峰相连,龙蛇奔放。秋收义军,穿云而上。朱毛会师,威震赣湘。众星拱北,星火燎原。反帝灭蒋,日月重光。”有豪迈之统帅,必有豪迈之良将、之勇兵;井冈山之道路铺垫了中国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的基础。
伟哉,井冈山!
更伟哉,毛泽东!
2010.7.18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