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相晓冬:警惕官僚主义篡政夺权的阴谋

火烧 2011-09-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警示官僚主义可能引发篡政夺权,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分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及全球阶级斗争现状。

警惕官僚主义篡政夺权的阴谋  

1  

和全世界任何其他的普通政党通过所谓的政党竞争的民主选举而获得执政资格不同,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所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为共产主义、为解放全人类的社会理想而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身的社会以实现理想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得到实践和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体系,是充满吸纳性和开放性并不断与时俱进具有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能力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精华中的精华,它永远屹立在时代的潮头,眺望人类社会的未来并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它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再反过来形成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的理论品质,金融危机、经济滞涨、战争冲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文化缺失等当前困惑人类的这些重大问题,都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理论上的解答,并寻找到破解之道。  

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探索者和执行者,在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扩展到全球并最终演化为宗主国和殖民地的阶级斗争时代,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共产党肩负着领导本国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谋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的终结,便是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相继建成。  

2  

上个世纪曾经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席卷全球之后,所形成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是华约和北约的对峙、是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这个由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而形成的冷战格局,是阶级矛盾国际化的产物,是国际化了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扩展至全球而遭到抵抗的必然产物。  

虽然东欧的剧变、华约的解散以及前苏联的解体,使得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暂时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大都因为堡垒从内部攻破而造成的,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站在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站在智慧文明这一伟大时代的门口,我们可以回望那次社会主义阵营的集体溃败,那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浪潮冲击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僵化的城墙而已,如果说失败,那也是社会主义道路中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失败。  

正义的道路上也会遭遇失败,但正义的事业绝不会因为失败而抹杀其正义,就像邪恶的胜利不能掩盖其邪恶的本质一样,资本主义制度无论在整个地球建设多少富丽堂皇的帝国大厦,都无法掩盖它在一边制造富有,而在一边制造贫穷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劣根性,都难以掩盖他们在市场甚至战场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掠夺本性。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伴随着人类劳动从体力劳动向着脑力劳动的转移过渡,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精神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伴随着物质生产方式向着精神生产方式的历史跃迁,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又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脑力劳动已经通过创造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的形式而形成智本,资本和劳动的矛盾也就转变为资本和智本的矛盾,与这种伟大的历史转变相适应,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就转变为贫富矛盾,转变为富豪精英和草根群众的矛盾。  

3  

这一伟大的历史变化应当归功于市场经济造成的资本的泛化,资本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关系中,使得其他生产要素也逐步打上了资本的烙印,以至于劳动也成为一种人力资本,这便是劳动的资本化,劳动一旦成为一种资本,就意味着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开始逐渐演变成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直到脑力劳动的不断进步使得人力资本发展成知本,并最终发展成智本。  

而从生产方式发展演变的角度看,这种阶级矛盾的演变状况也能让我们一览无余,由于体力劳动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必须依赖物质资源,这使得货币资本具备了统治地位,最终通过资本的私人占有而产生了剥削,并最终形成生产中的劳资矛盾、进而转化为生活中的贫富矛盾,直到贫富矛盾因为经济危机的出现而爆发为阶级斗争。  

但在体力劳动主导的物质生产向着脑力劳动主导的精神生产转移过度的历史时代,由于劳动的资本化,劳动逐渐在生产中取得与资本比肩而立的平等地位,以至于一些被雇佣的蓝领和金领的高级劳动者一转身就可以通过创业的形式而成为资本的主人,一些技术精英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所创造的知识产权而获得风险投资之后也顺利完成了从劳动者向资本家的过渡。  

审视整个人类社会的所有经济活动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事实,纯粹的无产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了,几乎所有人都成了一定资本的主人,区别只是资本的大小规模不同,如果再把人的才能、技术、智慧以及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考虑进来,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只要能够实现共同富裕,阶级就会从根本上得以消灭。  

如果认识到精神生产方式那种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有性,并理解劳动资本化的历史奥秘,阶级消灭的规律也是不难理解的,那就是因为劳动的资本化,所有的劳动者都可以翻身而成为新型的资本家,从资本奴役的劳动力而翻身成为资本的主人,就连为汶川大地震捐款的义丐徐超在成名之后都从无产者质变为无形资产者,名声,即品牌价值就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一笔无形资产,只要通过恰当的运营方式,无形资产就可以变成有形资产,当无产者都能质变为无形资产者的时候,私有制就宣告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阶级矛盾的根源也将得以消灭。  

4  

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惯性,资本不会主动自觉的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还会拼命维护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统治地位,除了在产业市场加强垄断、在投资合作中争取控股权以及最大的份额之外,他们又在金融市场找到了投机赚钱的方法。  

之所以如此,也是精神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所决定的,由于精神生产方式依靠人的脑力劳动来进行,而人脑则是人人都有的器官,同时,精神生产的原材料是共有共享的信息和知识资源,这也不需要采购,只要生产出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就可以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了。  

显然,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资本是难以插手的,就像我创作《智本论》不需要资本就可以进行一样,而同时,利欲熏心的资本也不愿意投资一个让别人名利双收的项目,因此,即使我的《智本论》出版发行之后需要资本的推广宣传,也没有资本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由于在生产环节不能统治精神生产,而在生产之后又不愿意服务精神生产,这些过剩资本于是转身去寻找其他投资项目去了,或者干脆沉迷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以维持他们钱生钱的体面和尊严,这样,资本就和精神生产脱节了,而在物质生产过剩的时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溢出而进行投机活动。  

这就是资本和精神生产的断裂,这种断裂的结果在一方面造就了大量像我这样由于缺乏资本而踽踽独行的精神生产者,而在另一方面在整个金融市场和社会生产领域四处乱窜的投机资本,这便是资本的过剩,资本过剩不断持续的结果便使得整个资本主义滑向了投机的泥潭,沦为投机资本主义,其最终的结果是使全球经济陷入滞涨,进而引发政治动乱、军事冲突,将整个世界带入一场乱世。  

5  

由于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难以找到根治金融危机的办法,只能沿袭他们祖宗侵略掠夺的扩张思维,通过巧取豪夺相互暗算的形式向外转嫁危机,将自己的经济复苏建立在其他国家更为深重的灾难之上,甚至会通过对外的战争来解决其国内的危机。  

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则具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以解决金融危机的绝对优势,因为我们拥有一个控制力超强的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用政权的力量驾驭和控制资本,以矫正市场经济的缺陷,而资本主义国家则都是被资本所统治的国家,他们没有也不可能自觉发展这种消弱资本统治地位的精神生产方式。  

因此,发展精神生产方式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并实现共同富裕彻底消灭战争为全人类开太平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的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膀上,落到了社会主义政权的桌面上,落在了所有马克思主义者伏案沉思的书桌上。  

中国社会进入新世纪以来所造成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中国经济陷入严重滞涨的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没有发挥引导控制作用造成的,是放任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后果,是听任外资在各个领域扩张无度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而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精神生产领域,促进资本和脑力劳动的结合,也是解决自身问题的必然出路。  

而中华民族在探索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过程中,也将为全人类掀开全球共产主义时代的大门,因为精神生产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共产主义,是信息和知识的共产,是精神的共产主义。  

6  

认清了这一时代格局,我们才能廓清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才能认识到阶级斗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才能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才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由于劳动自身的崛起、由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由于精神生产方式的出现,长期困扰整个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进入了消灭期,但由于资本仍然在顽固地维护着自己在生产中的统治地位,这使得精神生产方式难以得到发展,造成的结果是,阶级斗争又演化成贫富矛盾。  

贫富矛盾绝不是阶级斗争的消灭,而是阶级斗争的潜伏期,贫富矛盾前进一步就是共同富裕,后退一步就是阶级斗争,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使另一部分人通过脑力劳动也富裕起来,从生产方式这一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  

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挥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必须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社会主义政权的控制力,必须用追求社会正义的社会主义制度来矫正将利益作为核心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必须扶持以义取利的智本而抑制唯利是图的资本,必须围绕精神生产方式而出台系统配套的政策体系。  

面对这项令西方经济学束手无策的系统工程,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统筹兼顾游刃有余,因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孤立的看待经济,而是将经济和政治视为矛盾着的对立统一体进行辩证的审视,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因此,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只有社会主义才会自觉追求共同富裕。  

7  

在中国甚嚣尘上的这股自由化思潮看不到人类社会的未来,也看不到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看不到资本主义正迎来自己的灭亡期,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们只是沿着习惯性思维而企图将所谓的自由竞争从经济领域贯彻到政治领域,企图将经济领域资本之间的竞争变成政治领域政党之间的竞争。  

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自由竞争是不自由的,就像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一样,自由竞争的所谓自由是强者的自由,是弱者的不自由,因而追求人类终极正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对市场经济的这种所谓自由放任自流,而是要反过来管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缺陷,使弱者也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人类社会绝对不能沦为一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  

这场自由化思潮和社会主义政权的矛盾,在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矛盾,是利和义的矛盾,是资本和政治权力的矛盾,他们抓住政治集权中的特权和专权现象大做文章,抓住中国转型期而必然出现的腐败问题而召集民意,企图以专权和特权而否定政治集权,以腐败现象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  

他们就是看不到,由于精神生产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方式已经陷入穷途末路,资本主义制度由于其内在的局限已经无法解决自身发展而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了,而这场危机的根本化解只能依靠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在这种局势之下,中国社会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对于政治集权中出现的专权和特权现象,对于转型期的腐败问题,则只需要通过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就可以得到解决。  

长期以来,由于共同的利益,那股混入党内的官僚主义已经与自由化思潮里应外合形成合力,这是逐利的资本在政治场合中选择的代言人,他们已经合二为一形成一股庞大的政治经济势力,不但对内破坏党的团结,而且对外破坏党的形象,破坏历史中长期形成的党民关系,他们通过大权独揽,通过自己的专权和特权而削弱党的集体领导,削弱党的执政地位,而且还要得寸进尺,他们不去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不去改善党民关系,而是继续强化自己的专权和特权,进而对一党执政、以党代政加以妖魔化,企图通过党政分开彻底剥夺党对中国社会的领导权,如果听任这种官僚主义继续肆虐,社会主义政权将岌岌可危!  

   

《智本论》作者相晓冬2011年9月18日于南京江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